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下人才培养依托双方优势资源,有助于促进高等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为企业提供充足的优质人才具有深远影响。但是,现阶段校企合作过程中始终存在人才培养与市场要求脱节,企业“爱答不理”、学校“一厢情愿”的问题。针对于此,高校要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全面了解国内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剖析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下人才培养重要性的基础上,通过高校层面成为“意中人”、行业企业层面成为“追求者”、政府层面当好“红娘”三点对策来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校企共同培养职业素养过硬、道德品质优良、技术技能精湛的青年大学生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2.
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订单式”、“零距离”和“校企联合”等新兴的培养模式。通过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一方面学校的人才培养将直接与企业的需要挂钩,人才的实用质量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可以较好地解决人才培养的经费问题。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面向企业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将会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中提出要加强内涵建设,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开始“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这方面的改革创新研究,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模式也成为越来越多的本科院校的选择.本文就如何在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建立使之顺利开展的新型的教学管理体系做了初步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基于国内新文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现状与教育实施过程,以“人才培养三问”为基础,提出了“过程式”新文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什么”→“用什么培养”→“怎样培养”→“培养得怎么样”为主线,回答新文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的、培养内容、培养方式与培养质量的问题,基于“要素论”充实人才培养模式内容,具体从培养目标与要求、培养内容与课程体系、培养制度与形式、教学实践、培养评价等方面进行阐述,为高校结合自身特色培养新文科拔尖创新人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背景下,具有“双创”意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已逐渐成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提高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质量和效果已然成为新时期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基于此,文章以“双创”教育内涵及意义概述为切入点,在简要解读“产业学院”校企合作模式的基础上,对产业学院背景下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模式改革的契机和动力进行分析,并对具体的改革与实践策略进行探究总结,以期依托“产业学院”的优势进一步提升高校的“双创”教育能力,培养出更多具有“双创”意识和能力的优质人才,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充分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6.
李珍 《电大理工》2012,(3):53-54
探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高职人才,成为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热点与难点.借鉴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我国人才培养模式,对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加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我校教学实际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力求探索出一种切实可行的工厂化办学理念下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青年教师作为行业特色高校里的中坚力量,其培养模式直接关系到学校在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质量。然而,在我国高校的师资队伍走向“现代化”“青年化”的今天,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尚不完善,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行业特色高校发展的支撑明显不足。针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行业特色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新要求,分析了高校青年教师现有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探讨了完善行业特色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可行思路与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8.
剖析“众创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面临的困境与难题,主张“三螺旋”理论是“众创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优化的理论诉求与现实选择,提出“三螺旋”理论视域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优化路径:完善联合培养体制机制,优化联合培养过程,打造联合培养平台,建立健全联合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谈“订单式”培养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在各地悄然兴起。所谓“订单式”培养模式,就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合同,利用双方的资源,共同负责招生、培养和就业全过程的合作办学模式。我国企业人才配置由计划经济时期的“统招统配”,到改革开放后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继而发展到“校企合作、订单培养”,这说明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越来越趋向理智、科学与合理。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已经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订单式”培养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开发与…  相似文献   

10.
独立学院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要求其培养模式应当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以旅游俄语专业为例,目前多数独立学院俄语专业采用的是外语学院或综合性大学外语专业的培养模式。然而,此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俄语人才不能实现独立院校“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因此,有针对性地对应用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成为当前迫切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2+1”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广受职业教育界和用人单位的关注。目前,校企合作的“2+1”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紧缺人才的有效方式之一。本文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阳光雨露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实践多年的“2+1”人才培养模式为例,说明了这种培养方式的具体实施过程,阐明了这种培养方式的优点,以期达到推动“2+1”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对“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模式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接着说明了“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模式改革的原则,最后论述了“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模式下“辅导员+学业导师”学生管理模式的重构。  相似文献   

13.
孙忠霞 《考试周刊》2012,(72):90-91
在“博洛尼亚进程”背景下,社会对俄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要求逐步提高。探究新形势下俄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对俄语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问题。成为各高校研究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目前社会、经济以及教育发展等诸多新的形势对基础教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素质的提高有赖于高质量的教师培养,探索科学的基础教师培养模式成为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基础教育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基于对基础教育教师培养方面存在问题的调查,结合基础教育发展趋势和“新基础教育”理论对基础教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探讨基础教育教师的培养模式与途径,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具有“双师型”的创新教师。  相似文献   

15.
校企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对于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及“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本研究以“宁波大学—天台县”实践模式为例,通过企业搭建培养基地,高校提供创新人才与技术,政府提供政策支持,探索“校—县—企合作”模式下研究生培养机制。最终,该模式初步实现了高校、县域政府、企业与研究生培养的多赢目标,为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与就业能力提升以及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如今,“互联网+教育”模式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同样,农村“小班化”教学在新型信息技术的影响下亦成为一种趋势。因此,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农村“小班化”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模式探索展开深刻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现代化的大背景下,高校必须践行现代教育理念,提升现代人才培养能力.高校英语专业教育应按照国家顶层设计,以培养具有现代思想和能力的英语专业人才为目标.可以在“互联网+”教学培养模式、“英语+”双专业培养模式、“实训+”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等方向着力,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思路,探寻人才培养规律,构建与教育现代化目标相匹配的复...  相似文献   

18.
小教专科培养将成为 2 1世纪“二级师范”教育的主要模式。在这一模式的实践中需认真研究解决小教专科培养的生源与学制设置、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构建新的教育实践和管理模式等核心问题。本文着重从处理好现实与发展需要的关系、“大”与“小”的关系、全面发展与培养专长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这四个方面进行初步的分析探讨 ,提出几点初步的设想及处理方法 ,以供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德国工程学博士培养模式的延续与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德国工程学博士培养中传统“师徒制”培养模式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结构化培养模式各自的特点、问题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指出结构化模式并没有在工程学博士生培养中大规模推广,“师徒制”依然是主导模式,而结构化模式则只是其补充形式,但“师徒制”与结构化培养模式已经开始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由此进一步调整与优化了德国的工程学博士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已明确临床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发展为“双轨合一”模式,即专硕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有机合二为一。在“双轨合一”模式下,专硕研究生临床能力得到普遍提升,但同时也暴露出科研能力薄弱的问题。因此,阐述该模式下专硕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并就如何改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