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高校招生“并轨”改革的几点思考江苏省高校招生办公室刘炳贵《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高等学校的招生收费改革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为贯彻落实这一精神,加快高教改革步伐,不少省市和中央部委决定1995年起所属高校实行国家任务计划与...  相似文献   

2.
围绕招生改革搞好招生宣传工作省招考办刘秀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全部按国家统一计划招生的体制,实行国家任务计划和调节性计划相结合”;“改革学生上大学由国家包下来的做法,逐步实行收费制度”;即“并...  相似文献   

3.
积极稳步地推进招生“并轨”改革江苏省高校招生办公室刘炳贵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对高校招生“并轨”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997年招生时,全国大多数高等学校都应按改革后的新体制运作,到2000年基本实现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一九九三年高校招生工作,在省招考委和省教委的直接领导下,由于认真贯彻了国家教委关于高校招生要“学习纲要、深化改革、发扬成绩,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坚持从我省实际情况出发,在统一认识,深化改革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对招生计划和招生工作的管理水平,严肃招生纪律,全体高校招生工作人员付出了辛勤劳动,上下一致,较圆满地完成了招生任务.  相似文献   

5.
招生工作是学校教育中一项基础性工作,它涉及办学模式、发展规模、科类结构、办学效益及教学管理等诸方面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给高校的招生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认真总结招生工作的经验,对于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切实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高等院校要在招生、专业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毕业生就业等环节进一步改革”。为贯彻这一精神,高等学校和招生主管部门正认真研究和积极探索,着重在招生办法、招生计划及其执行  相似文献   

7.
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 建立相应约束和监督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建立相应约束和监督机制上海市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贺百云1993年上海市教育工作会议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国务院(1993)4号文件精神,向本市高校提出:要抓住机遇,“改革集中、单一的高校招生体制”,逐步建立高等学校自主办学的...  相似文献   

8.
更新观念迎接挑战──高校招生并轨后的思考闫荣花,张国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已明确指出,要在1997年完成招生并轨工作。去年,全国已有200余所高校实施招生并轨。这一举措是我国高校招生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在高校这块“净土”中引入市场机制,给平静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积极推进高等学校招生收费制度改革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精神,加快高教改革的步伐,国家教委决定1996年全国大多数高校在前几年试点的基础上实行招生“并轨”,学生缴费上学。这一举措引起了高等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牵动着亿万学子和家长的心,本文就此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10.
高校招生、收费、培养、就业制度改革江苏省教委葛锁网积极推进高等学校的招生、收费、培养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为了尽快实现《纲要》提出的改革目标,改变大学生上学由国家包下来,毕业时由国家包分配的“两包”做法,...  相似文献   

11.
招生分配制度转轨改革与高校德育新思路伏治友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规定,2000年全国高校基本实现招生分配制度新旧体制的转轨。这是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改革任务,将对高校德育产生深远影响。一、新机制带来的新情况招生分配制度“转轨...  相似文献   

12.
谈高校招生“并轨”改革王双虎牵动千家万户的一年一度的高考,今年又实行了高极招生"燕轨"改革试点,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国家教委在《关于进一步改革普通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试点意见》中指出;"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从招生开始,通过建立...  相似文献   

13.
为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精神,我省从1997年开始对地方属非师范、体育类普通中专试行招生计划“并轨”改革,并决定在2000年对全省所有普通中专实行“并轨“招生。与招生计划‘并轨“改革相配套的是推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逐步由国家计划分配转到面向社会、进入市场。公平竞争、自主择业的轨道。招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意义不仅在于对非义务教育阶段回收一定比例的教育成本,增加教育投入,更在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使学校增强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力。但…  相似文献   

14.
高校招生“并轨”内涵的探讨厦门大学张应强国家教委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精神,于1994年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试点意见》(以下简称《试点意见》),首先在37所高校试点,并将在全国高校全面展...  相似文献   

15.
对招生“并轨”后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陈曦为了尽快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的新机制,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国家教委1994年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试点意见”,并于当年选择...  相似文献   

16.
高等职业院校面向中职学校开展3+2招生是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实现了中等职教与高等教育的衔接,根据教育发展纲要的规划,3+2招生比例将逐年扩大,有望占到高职招生计划的40%,从学生管理的角度讲,高校应重视把握这部分学生的特点,因人而异地开展工作,将是以后高校学生管理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首次自主招生的实践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素质是高等教育的起点,招生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的第一环节,招生制度改革是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和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第十九条的要求,上海市高教局就改革高校招生制度推出了三项措施:①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实施多样化选拔新生办法;②改变国家包办高等教育的传统模式,逐步扩大招收自费生的规模;③积极稳妥地拓宽高等教育的生源市场。  相似文献   

18.
《高校教育管理》2013,(3):F0003-F0003
2013年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各项方针政策的开局之年,也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第三个重要年头,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将进入新的历史纪元。本刊将继往开来,坚持科学发展观,秉持为高等教育管理改革服务的办刊宗旨,在坚持原有既定特色专题栏目的基础上,积极开创新的特色选题,经过向广大专家学者、编委和通讯员的深入调研,特拟定2013年选题指南如下:1.人才培养体制改革:重点是落实“2011计划”突出协同创新的平台与机制以及贯彻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高校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与创新研究。2.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对我国高校现行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招生与考试、人才培养与选拔的改革理论与实践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高校招生制度日益显露出它的不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需求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招生制度仍然面临进一步深层次的改革。笔者在此谈几点想法。一、深化高校招生计划管理体制改革,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管理实行“国家宏观指导,总量调控,中央和省部两级管理,分级负责”的体制。这种管理体制对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一是“条块分割”,中央部委和地方招生计划互不相通,无法调剂使用;二是国家对高校实行…  相似文献   

20.
《中国考试》2008,(2):59-60
日前,2008年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袁贵仁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主题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落实国务院135次常务会议关于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要求,总结2007年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管理工作,研究部署2008年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安排和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