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津《今晚报》总编辑李夫尝云:“晚报只有一个晚上的生命。”好,我们就来瞧瞧晚报这一个晚上的魅力和生命力。文革前的一天,陶铸同志去看望毛泽东主席。毛泽东问:《南方日报》办得怎样?陶铸答:办得一般。陶铸便问主席对《南方日报》有什么意见。主席说:我看《羊城晚报》。又一天,陶铸对曾兼任《羊城晚报》总编辑的黄文俞说:“周总理说:《羊城晚报》可以出口。”“文化大革命”后,王震同志一次对《北京晚报》的记者说:中央政治局的同志都看晚报。 1985年正月十五,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大殿举行灯谜晚会,《北京晚报》二版发了条100来字的消息:《文化宫里闹元宵》。结果怎么样?当天晚上去了2万多人,自行车就堆了7000辆,人们都要拥进去,这还了得?北京市东城区公安局出动了上百名警察;维持不过来,又请对门国家公安部出动上百名警察协助,进行疏导,才没有出人身伤亡事故。晚报一条百把字的小消息就把成千上万的人吸引到文化宫去了。  相似文献   

2.
我与《街谈巷议》微音羊城晚报1980年复刊至今,我撰写《街谈巷议》达15载。其中离休后这几年,亦未辍笔。我已同它结下了不解之缘。《街谈》可以没有我,我却离不开《街谈》。这些年来,我把自己的有限精力,都倾注到那里去了,它成为我的精神载体,给我以活力和朝...  相似文献   

3.
喜欢上书,从我小时候开始.四五岁时,父亲每晚都会给我讲故事,不是儿童书,而是一些大部头——《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演义》之类,像说书人一样串讲.我第一次努力去读书,是因为父亲出差,每天固定的"晚餐"没有了.那时我还不认识几个字,但努力地想要读懂书上的每一个字. 我的启蒙书非常多,最重要的一本是《基督山伯爵》.它可以说是最适合的入门书了——既是名著,故事又精彩,既享受了阅读的快感,又有"我在读世界名著"的成就感.  相似文献   

4.
一、概说:策划,《羊城晚报》竞争策略的核心1957年10月1日创刊的《羊城晚报》,是我国第一份地方性的大型晚报。她创办近50年来,影响力不断扩大,在报业竞争极其激烈的广州,仍然能够分一杯羹;2003年以来,在经历了前一阶段的低谷后强力反弹(时称"羊城中兴")。据在莫斯科召开的第59届世界报业大会公布的"2006年世界日报发行量前100名排行榜",《羊  相似文献   

5.
《羊城晚报》于2012年11月26日A5版推出了《公务员围城内外》专版,记叙了在公务员考试热度持续不减时,羊城晚报记者走进"围城"内外的公务员,与他们直接对话,了解公务员的真实生活。记者把不同的观点放在一起,让它们互相交锋,并让读者自己去判断事实的真相。这种巧妙的写法,笔者读后深感佩服。直接对话。通讯《公务员围城内外》在前言中写道:又是一年国考热,自2010年开始"三连降"  相似文献   

6.
许多人摊开《羊城晚报》,总是首先去看看第三版《体育》,那详尽的报道,生动的语句,鲜明的标题,精湛的评述总是吸引人们先睹为快,拍案叫绝。目前,《羊城晚报》的发行量达160多万,执全国近廿家晚报的牛耳,并跻身全国十大报纸之列,其《体育》版的出色实是建功殊伟。《体育》版靠什么名震遐迩?我想简单地谈谈  相似文献   

7.
半年前看到《羊城晚报》上一篇题为《订报的学问》短文,其第一节内容是:"想了解本地好事、外地丑闻,请订阅本地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4,(6):21-23
<正>十一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日前"是哪天?"据悉"据谁悉?》,批评了报纸消息中这两个不规范词句的滥用。两年前我在本刊再发一篇同样标题(加了一个副标题"满天飞的非新闻术语")的批评文章,当然事例都是当前的。因为问题仍然很严重。现在此类现象怎样了?我花费了四个小时,看了2014年2月17日的12份报纸(不计副刊),看来情形有所好转,有的报纸要找"日前"(包括"近日"、"最近"等等)、"据悉"(包括"据了解"、"据调查"而后面没有交代具体内容的表达)得认真看报才行了,例如北京《法制晚报》、上海《文汇报》、广东《羊城晚报》等,这是一个好现象。以下是这天12家报纸这类情形的分布:  相似文献   

9.
我的心绪依然沉重《粮食满仓骗总理》一稿在《羊城晚报·新闻周刊》及《羊城晚报》刊发后,全国很多的报刊都予以转载或摘编,不少读者也通过各种渠道询问有关事宜.老实说,一篇新闻稿能够引起如此的轰动或关注,对于记者来说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在此文发表后的这一段日子里,我的心情依然相当沉重,我怀疑舆论监督对于社会监督的作用到底表现在何处?这些欺上瞒下的层层造假者迄今受到了怎样的处理?南陵农民的卖粮难是否获得了真正的解决?农民负担是否有了切  相似文献   

10.
宽宽信箱与出埃及记冯象著,三联书店,2007某个午后,"我"倚在沙发上翻阅《古今符咒录》,当读到瑞士名医兼炼金术士巴拉色苏《论秘传智术》时,倦意袭人,昏昏睡去。一觉醒来,书却不翼而飞,直到半夜才发现,它好端端地躺在被单下。直到后来"我"才知道,那天正是鬼火森森的万圣节,这册《符咒录》"回到它的作者和信众身边去了"。有趣的是,茶几上的这本书,长期以来被一部厚厚的《死海古卷》压着。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与赵老师的文字相遇,是《双手合十》。2013年的初夏,朱寒冬社长将《双手合十》的选题表和稿子交给我,对我说:"这是山东省作协副主席赵德发先生的作品,是中国大陆第一部展示当代汉传佛教文化景观的长篇小说,非常独特,你要认真做。"从此,开始了安徽文艺出版社和我与赵老师的殊胜之缘。拿到稿子后的第一时间,我拨通了赵老师的电话。第一次通话,却仿佛并不陌生,赵老师言语中透出的温和敦厚让人感到亲切。他谈到自己用了四年多的时间去研读佛家经典,  相似文献   

12.
两年前,湖北业余作者杜培俊给《羊城晚报》寄去中篇小说《宝殿之谜》。久久不见回音,几次去信催问、索稿,仍然杳无音讯。一年多过去了,杜培俊无意中在广东《湛江文艺》上看到《宝殿盗杀案》一文,内容和文字同自己写的完全一样,只是作者的名字变成了“晓帆”。他写信给《羊城晚报》编辑部,要求查处。经查明这个“晓帆原是《羊城晚报》采访部文化组的见习记者。他在该报副刊部工作时将《宝殿之谜》署上自己名字投给了《湛江文艺》。《羊城晚报》编委会给窃稿作者大过处分,调离记记工作岗位,扣发三个月奖金,并责令他向作者及《湛江文艺》编辑部者  相似文献   

13.
旧宫大火过后一个月,当时我正在《工人日报》实习,农民工周刊的编辑老师问我敢不敢去旧宫看看,调查一下那里农民工的情况.尽管之前也做过采访报道,然而做调查性报道还是我学习新闻以来第一次.也许是出于对调查性报道的好奇,也许是老师激将起了作用.我说,"怎么不敢?虽然我是女生,但还是很勇敢的.不就去趟郊区么,走!"去之前,我还特地乔装打扮一番,扮作进城务工人员.  相似文献   

14.
事件回放: 据2月25日《羊城晚报》报道, 为了做"走访老电影人"的系列专题需要,该报记者孙毅蕾曾三次致电老艺术家孙道临,表明采访意图,但孙道临先生一直坚持接受采访就要收费。孙道临先生认为,由于《羊城晚报》要采访的内容是关于"电影百年"的,其中涉及到很多他以前拍戏的情况、他的想法及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所以他的谈话内容就应该属于知识产权,是应该收费的。他说:"我也不是什么采访都要酬劳,我是要看采访的内容是什么,要采访多少时间而定。以前接受采访我也是不收费的,现在主要是因为自己太疲劳,老这样接受采访吃不消,也应该拿点酬劳,还有  相似文献   

15.
"我想在自己眼前留一点光亮。"这不是美丽的诗句,而是一位体育记者对生活可怜的企盼。说这句话的是苏少泉,大名鼎鼎的《羊城晚报》体育记者,他两眼失明好多年了,定期去看眼科大夫,目的就是"在自己眼前留一点光亮"。听闻此言,心中难受。苏少泉最出名的文章是《英雄泪》,是在江加良赢得1987年新德里世乒赛冠军后写的,写得何其激情,何其潇洒,谁知如今落得这般光景。  相似文献   

16.
《羊城晚报》2010年5月18日A5版《人·悟》专版第一次闪亮登场,到7月15日止,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共刊登了11期。给笔者的深刻印象是:专版定位准确到位、内容创新到位、形式创新到位、悟语写作到位。确实是一档从内容到形式颇新颖的专版。同时,我从互联网上搜索,未发现其它媒体有这样的专版。笔者认为,《人·悟》专版开设得好,把人与悟结合得好,有高度,有深度,有看头,有嚼头。使人感受颇多。这是一档独树一帜的专版。可谓“才有梅花便不同。”  相似文献   

17.
纸媒微博:新传播模式的实践与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1月27日18:39,<羊城晚报>新浪微博以"羊城晚报v"为名发表了第一条博文,形成一个新型的交流式传播平台. 一种新型传播形态的诞生  相似文献   

18.
“窜改”和“篡改”“窜改”和“篡改”共同的意思是改动原来的东西。但它们也有区别。只有了解了它们的区别,才不至用错。请看例句:“除保留了原作的第一、二句和最末一句之外,其余歌词全被篡改。”(《羊城晚报》1995.99第四版扩东省版权局版权法规处确证:“佛宝”侵权那)“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性质不容篡改。(《羊城晚报》1995.8.10第7版标题)“它在沟通的同时也在‘遮蔽’和审改西方的精神与气质。”(《杂文报》199595第3版《学贯中西和以中贯西》)“请容许我大胆地窜改~下鲁迅先生那副知名的短联:‘舒眉傲对贪夫指/俯首…  相似文献   

19.
在我的记忆中,1988年是个文化思想非常活跃的年份,确实能够让人体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意思.那年我30岁,而立之年,还真遇上了几件让人高兴的事:我的论文第一次入选全国出版理论研讨会并应邀参会;我这个小人物竟然也能在由《红旗》杂志改刊而来的《求是》杂志上发表书评《开拓思维 勇于创造》……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与赵老师的文字相遇,是《双手合十》.2013年的初夏,朱寒冬社长将《双手合十》的选题表和稿子交给我,对我说:“这是山东省作协副主席赵德发先生的作品,是中国大陆第一部展示当代汉传佛教文化景观的长篇小说,非常独特,你要认真做.”从此,开始了安徽文艺出版社和我与赵老师的殊胜之缘. 拿到稿子后的第一时间,我拨通了赵老师的电话.第一次通话,却仿佛并不陌生,赵老师言语中透出的温和敦厚让人感到亲切.他谈到自己用了四年多的时间去研读佛家经典,走进全国各地的寺庙和居士林,了解佛教徒的宗教生活,这让我十分感慨和敬佩,能够用这样的执着和投入去创作一部小说的作家竟然被我遇到了,这是多么大的幸运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