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精品、出精品”是我们电视人叫得最响,也是叫得最久的话题。然而,每年岁末年初掰起手指算一算,精品少又成为电视人感叹的话题。电视艺术往往是一项令人颇感遗憾的艺术,许多介乎精品的作品没有雕琢成精品,每每令电视人捶胸顿足好一阵惋惜。艺术就是艺术,差“一毛子”就难成精品是很自然的事,也正因为如此,电视人才有“出精品难”的诸多感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注重树主品牌,以赢得顾客青睐,我们电视台实施精品战略,是以“精品”来征服观众。因此,呼唤精品,这不仅是观众的期盼,时代的需要,更是从艺人、电视人神圣的天…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全媒体时代,媒体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而能否出新闻精品则是竞争的重点和焦点。对于县级台来说,采制到高奖级的优秀电视新闻作品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由于笔者从事电视采编工作多年来,曾有不少主创的新闻作品获得过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大奖,为此,将通过“到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寻找题材”、“从时代背景下去审视报道内容”、“在采编播各环节强化精品意识”三个层面,对作品创优作一番再思考。  相似文献   

3.
图书精品纵横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前,出版界“精品意识”、“精品工程”、“书出精品,社创名牌”、“多出精品”成了颇为时髦而且喊得相当响的口号·出版界关于如何“实施精品战略”的学术讨论也逐渐热起来。要想“实施精品战略”,首要问题应该明确什么是精品。关于什么是精品的认识,目前学术界很不一致。有人认为,精品就是受读者喜爱的精神产品;有人认为,精品是一个质量概念,糖品主要看图书的内容质量。有人认为大部头、豪华精装、获奖书、名家作品都是精品。究竟什么叫精品?精品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精品都具有哪些特征?怎样才能走出图书精品的误区?本文想谈些浅见。  相似文献   

4.
曾鸣  王志学 《记者摇篮》2006,(11):38-39
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以科学的思想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不仅是党对我们新闻工作者的要求,同时它也是时代赋予我们新闻工作者的重任。报刊出版工作作为新闻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要求报刊编辑要具有强烈的精品意识。这种精品意识具体的体现就是编辑出思想性、文学性、可读性高度结合的文章、报刊。那么,报刊编辑怎样才能树立精品意识,又怎样将这种意识转化为精品呢?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简要论述:1、走出精品三大误区,准确理解精品的涵义。凡是领导欣赏的就是精品。一篇文章赢得领…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关键措施,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一代新人的必要措施。它关系到我国21世纪发展的根本性战略性工作。为了适应世纪之交的科普需要,我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九五”计划纲要提出:“出版一批针对不同社会群体的高质量的科普读物,有计划地扶持一批反映现代科学技术,传播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并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书刊精品。”这一指导思想,也为广播开创了科普宣传的新局面。 提高新时期广播科普节目质量的关键是创作一批高质量的科普作品。多出作品,出好作品,使广播科普节目再上新台阶,首先必然树立精品意识,以质取胜。强化精品意识是提高科普节目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笔者多次参加报纸系统“河南省新闻奖”的评选,综观获奖的作品,基本上都体现出了“新、活、深”的特点.特别是荣获一等奖的作品,不少可称之为精品.因此,要提高报纸的宣传质量,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新闻报道应有“精品意识”,促使更多的精品出现.  相似文献   

7.
精品,《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上乘的作品”。新闻精品,当然是指质量上乘的新闻作品。树立新闻精品意识,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是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8.
《新闻通讯》2010,(8):5-8
当前的媒体格局使新闻媒体间的竞争、融合日趋深化,而对于优秀新闻作品的认定标准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那么,新媒体生态环境下,何为优秀新闻作品,我们又该如何强化精品意识,进一步提升媒体公信力、提高市场竞争力?7月12日,由江苏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无锡日报社承办的“当代优秀新闻作品标准及成就路径”研讨会就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作为报人,我们盼望多出新闻“精品”,就像农民盼望庄稼年年丰收一样。然而每当收获的季节,我们才蓦然发现:“精品”的数量与我们付出的劳动不成正比。这到底是为什么?造成“精品”较少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我认为其中一个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原因,就是思想观念问题。新闻作品是由我们新闻工作者在一定思想观念支配下辛勤劳动的精神产品。因此,思想观念也就成了制约“精品”问题的直接因素。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一、盲目追求政治上的所谓高度,使新闻脱离了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0.
湖北科技报是一张办了近20年的专业报。它不仅创下过每期发行量60万份的辉煌纪录,而且近七八年来连年在全省好新闻评选中获得较好成绩。 那么这些成绩是如何取得的呢?我们认为在诸多的因素中,新闻报道中的“精品意识”这一作用不可小看。 新闻精品意识是贯穿于新闻机构及其工作人员采访、写作、编辑、出版全过程的一种力求创造上乘之作的自觉的思维活动。这种能动的思维活动是产生优秀新闻作品的必备的心理素质。事实表明,新闻精品已成为各家报纸社会影响力、竞争力、知名度的集中体现,因此,我们在不断提高本报整体水平的同时,经常倡导树立新闻精品意识,争创优秀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1.
一是要有精品意识。要树立精品意识,首先要认识写好稿出精品的重要性,并不是“自讨苦吃”,而是履行职责,适应报纸、电台实施精品工程的需要。也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标志。有了精品意识,也就有了责任感和压力感,才会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二是要有思想深度。出精品,最重要的是出思想。有思想深度,也就是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思想水平都要高出一筹。思想深度不是凭空想象,而靠扎扎实实地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握正确的舆  相似文献   

12.
实施精品战略促进阶段性转移王於良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精神产品的生产,要“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出版工作要建立健全管理体制,着力提高出版物的质量,“多出好作品、不出坏作品”。实施精品战略,多出好书,不出坏书。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  相似文献   

13.
一、电视精品的正确定义精品的提法在新闻界已经不是个陌生的名词,1996年《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都提出“精品年”的口号。可见,新闻从业人员也已深刻地意识到只有树立精品意识,强化精品观念才是大众传媒树立权威形象,从而达到示范作用和普遍渗透的有力途径。电视是一种典型的展示媒体,因此,电视精品的定义有别于其它媒体对精品所下的定义。首先,它应该具备一切文化精品的内在规定性:即作品内涵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通俗地说,也就是电视节目在质的方面应该给人带来真、善、美的享受和陶冶,它在生产的过程中应该时刻注意渗…  相似文献   

14.
自1996年以来,山西电视台两度举办了对上一年度本台名牌、优秀栏目的评比及研讨活动。两次评比研讨在山西台引起不小的震动。这是着眼于内部的一种多侧面、全方位的业务检阅,亦是一种具有自觉与积极意义的回顾与总结,给予我们的启迪是颇为深刻的。 启示一:评判精品意识 评比研讨活动是对精品意识强弱的一种评判。近几年来,“精品意识”是山西电视台最响亮的口号,这充分反映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电视事业带来了发展的机会。“提高宣传质量,强化精品意识”一旦成  相似文献   

15.
当前,实施精品战略已成为市场经济下出版产业的发展走向与目标,它的前提是精品意识的培养与增强。对大学出版社来说也是如此。那么,如何界定大学出版的精品意识的内涵,从而牢固地树立大学出版的精品意识,则关系着大学出版是否既能完成自己的文化传承与创造的使命,又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精品意识是一种质量意识眼下出版机构对“无错不成书”的现象较为敏感,过多地注意纠正图书的文字与印装错误,而忽略了“质量”一词的深层涵义,因而会导致某种泛精品现象:凡印装精美、文字无错的书皆称精品,不注意把握图书内容…  相似文献   

16.
正"打造精品"一词,在现实生活中已成为各行各业追寻的目标。对于报纸而言,什么是新闻精品,目前,虽没有统一而明确的定义,但大体应具备这样几条:导向正确,主题重大,选材新颖,角度独特,写作精美。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精品就是具有鲜明特色的新闻作品,其外在标志就是社会的公开认定度。必须具有强烈的精品意识要打造精品,首先必须有强烈的精品意识。一份报纸精品多了,自然赢得读者的信赖,其影响面自然也就更广,身价也就更高。由于许多精品的支持,从而形成众多的品牌,构成了媒体之间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有些初学写作者,总想寻找一种文学创作的固定格式,以为掌握了这种格式,就可以驾轻就熟地去写.比如,有的人喜欢套用别人已经采用过的形式,甚至是几十年前的老形式,再加进一些新的内容,就成了一篇“新创作”.我们不妨把这种“手法”称作“旧瓶装新酒”、这样的“作品”,我们在报刊上极少看到,可是在来稿中却经常碰见. 文学创作总是要反映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新事  相似文献   

18.
新闻传媒的竞争。如同其他生产行业一样,最终归结为能否出“拳头产品”、“名牌产品”、“优质产品”,也就是新闻精品。要创出新闻精品,从部分“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来看,新闻工作者需要具有多种意识,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13种意识: ——精品意识。新闻工作者要给受众奉献精品,首先必须有精品意识,弄清什么是新闻精品,精品的涵义和特征是什么。从目前报刊上已发表的文章看,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新闻精品应具有的特征主要有:一是导向正确,意义重大, 新闻价值高;是权威性、指导性、吸引力、感染力的统一。二是精心采写、精心编排,精雕细刻、精益求精之作;是呕心沥血、有血有肉之作;是高水平、高质量的结晶。三是传播效果好,社会反响大;是既能轰动一时,又有长期保存价值,能流  相似文献   

19.
“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这个口号在出版界已深入人心。每个出版社都在热烈地谈论精品计划,不少出版社在报刊上大力宣传自己出了多少精品。这都说明了出版工作形势很好,“实施精品战略”已经为出版界广泛接受。 但是,什么叫“精品”,我们心目中的图书“精品”是否就是精品?我感到,在今天,在我们出版界大力实施精品战略的时候,有必要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一、精品图书的最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20.
广东顺德人民广播电台是县级电台,台内专职新闻记者、编辑只有5人,近年来频频获得广东新闻奖的各等奖项,小台是如何出“精品”的呢?“台小”意识强。顺德面积只有806平方公里,却穿梭着20多个广播频率的电波,一个县级小台要想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就一定要强调新闻立台。而要使新闻“立”得住就一定要实施两个战略:一是新闻本地化,二是新闻精品化。如果精品意识不强,即使是具有天然亲和力的本地新闻也不可能做好;如果节目淡而无味、听众流失严重,就无法成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力小”多学习。顺德台购买、订阅大量新闻专业书刊,让采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