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区域合作协议为核心的区域公共事务合约治理正发展为一种区域治理新方式.区域合作协议在区域治理领域的大量应用成为合约治理的实践基础,契约理论是区域合约治理的理论基础,合约的缔结、实施与纠纷解决构成合约治理应用过程,合约的不完全性、应用环境约束、执行力不足是合约治理主要约束因素,应从创新应用方式、优化应用环境、构建消除不完...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从明清以后的历史脉络中,重新审视中国地方政府公共事务治理的逻辑.清代西湖自主管理体制体现了行政指导下的地方自主治理和官、吏、绅合作治理的地方治理传统;而当代杭州“社会复合主体”城市公共事务治理改革,也体现了地方治理传统在当代的延续与演变.中国地方公共事务治理的内在逻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行政集权与社会分权、“亦步亦趋”与“惠及乡里”.中国地方治理的历史传统与逻辑是中国走向未来地方政府与社会协同治理模式的起点,也是实现官民合作治理公共事务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构建农村公共治理型行政生态,需要理性审视农村公共资源产权私有化、开发稀缺化、治理真空化等问题,扭转公共设施单一中心供给模式,强化有效竞争发展态势,夯实支撑性、保障性、增量化公共服务,促进多元中心治理,开展层级治理推进。  相似文献   

4.
借鉴国外优秀的公共理论和经验,从政府、市场、社会三个层面,对我国当前公共事务治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可以从改革政府组织、提高政府效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优势作用和积极利用社会力量等途径,寻求更为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公共事务治理多元化模式,最终达到推进我国公共事务稳健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事务治理中关键要坚持的就是“政府主导、农民主体”这一原则.但在实践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导致在农村公共事务治理中出现了政府主导失当与农民主体缺位的现象.为此,必须对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间的关系进行理顺和调适,采取必要的矫正措施,以使其回归到各自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6.
当前的职业院校基于自身资源建立了丰富的校企合作模式。根据技能形成的技术复杂性和绩效评价的难易程度,将当前的校企合作分为市场交易、多元主体、股权混合、纵向一体化,技术复杂性与治理结构是影响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组织形式选择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政府善治是政府运用公共权力管理社会所追求的目标。作为当今我国政治发展的一种目标选择,其实现的基础是公民社会的形成,民本思想的确立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人源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适应新形势所提出的执政理念,而且它还强有力地转变了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手段,使善政的实现有了更为坚实的政治基础。对正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来说,执政党必须担负起积极培育公民社会历史重担,只有在公民社会的形成和良好的政府二者都具备的情况下,善治才能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8.
国家治理的本质是通过权力配置各种资源实现国家善治的政治实践活动。权力道德不仅是狭义上的官德,而且在广义上更是探索权力的道德制约机制、寻求权力的道德合理性、实现权力的善与文明的政治伦理范畴。国家治理与权力道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国家治理是权力道德的社会实践场域;同时,权力道德是国家治理的价值表征与基础支撑,是国家治理的主体性依据。国家治理与权力道德之间的互动关系,昭示着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应坚持善治理念,推进廉政治理,注重权力公共精神的培育,以实现国家治理的善治构想。  相似文献   

9.
社会的封闭性或开放性决定了社会治理的状况,在近代社会早期的工业化进程中,随着地域界限的突破,熟人社会转化为了陌生人社会,有限的开放性决定了社会治理需要依据规则进行。然而,工业社会是一个存在着知识霸权的社会,是一个排斥文化差异的社会,因而,社会治理仍然是一种半封闭、半开放的治理。工业社会的领域分化造成了人的身份与角色的二重化,也同时使社会治理分化为国家治理和组织治理两个部分,进而使社会治理陷入各种各样的矛盾与逻辑悖论之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发现了法治。作为法治基础的法律,具有公开性的特征,但是,当法律落实到社会治理过程中并以法治的形式出现时,却仍然具有封闭性的特征。不过,全球化、后工业化意味着人类社会治理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此前一切"使动"与"被动"的社会治理响应机制都将终结,代之而起的将是为了人的共生共在的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10.
全球治理在很大意义上因应国家治理的外部性而生。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在当今时代互动互融,相互贯通,已形成一种“整体性治理”。人类对二者互动的认识,远溯古希腊罗马时期至二十世纪初的各种思想先声,近察二十世纪后半期以来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思潮的涌动,都始终围绕着国家治理的外部性与克服这种外部性的理想世界设计而展开。追溯了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互动关系的思想源流,对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互动的理想形态进行剖析,这种理想形态主要体现为: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相互促进;全球法治与国家法治的有效互动是治理互动的主要方式;全球有效治理与国家治理能力提升是两者互动达至善治的根本保障;全球责任与主权责任是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走向整体善治的动力源泉;超国家共同体是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走向整体善治的理想载体和现实诉求。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的互动也存在被强势国家异化为一己之利的可能,因而需要我们警惕和反思。今天的中国可以通过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推进与全球治理体系的良性互动,积极挖掘中国国家治理的潜力,以自身推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治理经验和理念,积极塑造21世纪的全球治理秩序,不断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公立科研机构在研究方向和知识结构上不断探索新的方式,以便更好适应科研形式变化和科研活动规律,但行政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尚未形成联动机制,导致公立科研机构只能继承过去老旧的行政架构。以有限政府理论界定科研机构与行政部门之间的关系,调整科技行政部门的角色定位,充分下放自主权给科研院所,吸纳社会公众参与对科研机构的治理,已然成为破解公立科研机构发展难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公益诉讼作为追究经济法责任的新型诉讼机制,与传统维护私益的诉讼制度相比具有质的差别。本文在借鉴国外公益诉讼制度的基础上。从原告资格、受案范围、配套保障措施以及限制措施四个方面提出了关于构筑中国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的深化带来了民间组织的“爆发式”增长。一方面,民间组织需要向政府谋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政府在社会治理上存在失灵现象,需民间组织发挥拾遗补缺的重要作用。民间组织与政府之间是相互合作的关系,政府为民间组织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而民间组织协助政府解决改革深入阶段所面临的各种经济与社会问题,二者在合作模式下的协同治理中不断得到加强。民间组织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政府选择行为,从近期来看,政府的主导地位不会改变;但从长远来看,民间组织的民间性将逐步得到加强,其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会逐渐增强,与此相应,社会治理的架构也随之由政府对社会的控制走向政府与社会共同实行的民主治理。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公司治理问题再次成为世界性的关注热点。提高中国公司的治理水平是中国企业应对入世挑战、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制度性建设手段。从公司治理模式及其特点、公司治理与公司价值、股东与公司治理中其他利益相关者关系的角度,分析目前主要的公司治理模式对中国企业的借鉴意义,指出要通过强化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进一步规范我国公司治理的实践,促进企业业绩的改善和公司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服务型政府是在道德选择的基础上对传统行政体制的重大改革,这不仅是全新的公共治理理念,更是一种新的政府管理模式。服务型政府蕴含着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公共服务市场化及有限政府的治理理念。在公共治理理论视野下,通过加快分权改革,培育发展公民社会,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执行力、推进电子政务等途径实现服务型政府,使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逐步向公共治理模式发展。这将是我国政府管理的一种创新方式,能够寓政府的管理于服务之中,能够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  相似文献   

16.
电子政务是一种全新的政府管理观念,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是运用信息化技术对政府管理流程进行不断改造和完善的过程。文章分析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并探讨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17.
电子政务建设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及各省、自治区信息化工作的重点。然而对西部落后地区多数县级政府而言,政府电子政务建设较为薄弱,提出西部落后地区县级政府建立政府部门统一的计算机网络交换平台、数据信息中心建设的意义、现状及方案。  相似文献   

18.
当代公共管理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公共管理向服务型政府和服务型管理的方向复归。服务型政府和服务型管理的关键在于如何协调好公共物品的提供者与公共物品的需求者之间的关系,使二者良性互动。公共管理活动中的公共关系管理在电子政务模式下,机遇与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19.
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与新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细龙 《培训与研究》2008,25(11):53-56
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是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的基本要求,是保护村民的知情权,实现村民参与村务民主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村务公开村民就无法参与村务的民主管理,就不可能实现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要使村务公开、村民参与村务的民主管理制度化、法律化,使村民的民主素质在参与村务民主管理的实践中不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0.
年初南方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明显暴露了我们公民精神的缺失。公民精神内含着公共利益意识、权责意识、互信意识和宽容意识,这些意识的彰显对提高公共危机治理效能不可或缺。公民精神的培育,不仅要调整公民教育的内容体系,发挥公职人员的模范作用,而且要扩展公共生活空间,让公民在实践中知晓和培育公民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