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在其著作中虽然没有使用过"文化哲学"一词,但是马克思把文化哲学的精神融入到他的哲学范式中.本文从<巴黎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的文本中发掘其文化哲学思想,彰显马克思的文化哲学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段德智教授这部洋洋五六十万言的<主体生成论--对"主体死亡论"的超越>是在其具有广泛影响的<死亡哲学>之后就开始构想的哲学,这一哲学一方面要超越他自身的<死亡哲学>,另一方面又要向现代西方主流哲学家关于"主体之死"的思想发难,要能真的实现这双重"超越",世界哲学必定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3.
<想尔>对<老子>"自然清静"的基本教义是承继不违的.只不过,<老子>是超俗的,哲学地讲;<想尔>却是绝对入俗的,宗教地教.它以低解高,以实说虚,企图将东汉以来被奉为修身、养生宝典的<老子>哲学,积极地转化为宗教俗世之教理.他为了他的宗教目的,尽其所能,就俗世素材,度信徒之所能知,论信众所关切的议题,坚持要让<老子>的玄深哲学,成为普罗教众的生活规范.撇开对玄学的坚持,从<想尔>对<老子>义理切合的注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宗教理论家深层的苦心与基本能力.细读<想尔>对<老子>为人诟病的"浅末"转化,我们同时也看到了宗教家宣教的艰辛与苦楚.<想尔>其实是在用老,而不是在解老.  相似文献   

4.
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他的<人生的境界>一文(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高中<语文>第五册)中,"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为目的,提出了他的人生境界说.  相似文献   

5.
说到沈丛文湘西题材的小说,我们最先想到的是他的<边城>,而<萧萧>、<柏子>、<贵生>等作品,同样展现了现代文明冲击下的"常"与"变".在这些作品中,他以一个"农民"的视角.运用富有湘西特色的地方语言,表现出"乡下人"原有的生存方式和现代文明入侵所带来的人生悲喜剧.<长河>是一部同类题材的小说,本文谈谈对<长河>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把<论语>放在他者哲学的语境里分析,可以展示出一个不同于主体性哲学的解释学视角,挖掘出孔子儒学中另一重可能的意义域:即孔子儒学中存在着他者哲学的向度.狭义地说,<论语>中的他者有三类范型,即师友、父母和圣人,他们分别属于差异性的他者、无限性的他者和理想性的他者.从他者哲学的视域看,"我"与他者的关系是<论语>思想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哲学简史>短小精悍、简捷扼要,深刻地反映了冯友兰已然成型的明确、成熟的哲学观和哲学史观.他以"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哲学观规范了哲学的内涵,以"无用之大用"和"内圣外王"推出哲学自身的特征和功能,在哲学方法上提出"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以及"新理学的方法".冯友兰关于哲学史和写的哲学史的划分,哲学史目的和任务的诠释,哲学史研究方法的阐发,表明他的哲学史观已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大学>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有其非常独特的地位,儒家学者不仅改动<大学>经文,而且还作"格致"补传.<大学>改本发展的历史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对待经典特有的诠释方法,而且也反映了中国哲学内在的义理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回答"哲学是什么?"历来被视为<哲学概论>课的核心任务,但这个知识论的任务设定却因为单一"知识"性的结果追问而在实际教学中流于一种对所谓哲学本质的教条性描述,并因此而放运了哲学本身.而认识论从"知识"到"理解"的现代转向,则蕴合了"哲学何以是?"这个过程性追问作为<哲学概论>核心任务的应然性,进而为<哲学概论>的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毛泽尔:领袖的读书无禁区 没人能统计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包括他的图书报刊秘书逢先知.毛泽东的阅读范围,从历史、哲学到自然科学、军事,无所不包,更重要的是,他读书的方法"刁钻"甚至充满颠覆性.他把<水浒传>当政治书看,把<红楼梦>当历史书看.  相似文献   

11.
他在哲学理论上,提出"因时以变"、"因革并施"的观点;在<德行篇>中提出治国必以法为准绳,也就是法治.但其主流思想仍然是儒家一派.如<何子二篇>,就是儒法道三家的混合体,但中心思想是向帝王提出治国平天下的方略.  相似文献   

12.
近日,高等敦育出版社出版了韩震教授的<思想的力量一企业家提升领导力的6堂哲学课>(以下简称<思想的力量>)一书.从这本看似给企业家讲点哲学的通俗读物中,韩震教授不仅对"哲学是什么"、"哲学的功用"给出了创造性的回答,而且揭示了哲学对于企业家提高领导力、提升思维能力的重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他对当代中国哲学家产生的路径作了探索性思考.  相似文献   

13.
<野草>中含有大量的<圣经>因素.文体上有许多共同点,尼采对<圣经>的戏仿之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在这之中起了一种媒介的作用.<圣经>把一些文体特点通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传染"给了<野草>,在这方面,能看出尼采对鲁迅的影响.鲁迅曾受尼采的哲学影响很大,崇尚个性精神和意志主义,但他对尼采极端的个人主义却始终保留意见,因为在他的思想世界里人道关怀或救世思想始终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这是本文作者在英国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对蒂摩西·威廉姆森(Timothy Williamson)所做的访谈录,后者是牛津大学威克汉姆逻辑学教授,英国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外籍荣誉院士.访谈首先从威廉姆森的学术背景和学术经历开始,然后主要围绕他的四本书<同一和分辨>(1990)、<模糊性>(1994)、<知识及其限度>(2000)和<哲学的哲学>(2007)展开问答与对话.在<模糊性>一书中,威廉姆森提出了一种初看起米十分反直观的观点:从本体论上说,像"秃头"、"谷堆"这样的模糊事物,本来有确切分明的界限,只是我们不知道那些界限在哪里而已!也就是说,模糊性源自于我们对事物的本体论状况的无知.这种观点被叫做关于模糊性的"认知主义".在<知识及其限度>一书中,他一反西方哲学中根据"信念"、"真"、"证成"(justification)等等来分析"知识"概念的传统,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口号:"知识是第一位的",应该根据"知识"去分析"信念"、"断定"、"保证"(warrant)等概念,而不是相反.在其新著<哲学的哲学>(2007)中,他指出,上个世纪西方哲学中所发生的"语言转向"和"概念转向"是错误的,哲学并不只是研究语词和概念,后两者具有关涉性(aboutness),它们是关于、指涉这个世界的;哲学也是人类理解这个世界的整体理智努力的一部分,在题材、目标、方法论、评价标准诸方面与其他科学没有实质性差别,哲学例外论是错误的.访谈还涉及对戴维森、克里普克工作的评价,以及对一组形而上学概念,如"to be"、"to exist"、"being(s)"、"existence"、"reality"和"actuality"等等的理解,对年轻一代哲学工作者的建议,以及威廉姆森在近些年打算做的工作,等等.读者可以从本访谈录中获取关丁威廉姆森本人、他的学术工作以及当代西方哲学的大量信息.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哲学世界观第一次转变的开端.<莱茵报>时期的现实政治问题所引发的"苦恼",是马克思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动因的最初萌发."克罗茨纳赫笔记"的写作和在此基础上对费尔巴哈"颠倒方法"革命意义的确认,是马克思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思想前提.<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主要理论成果表现在: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本确立、新矛盾观的初步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初萌芽,以及人民主权民主制的思想发端.  相似文献   

16.
<正>近两版的《生活与哲学》教材,对"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的原因表述都进行了修改。如何理解对"真正的哲学"的修改?"真正的哲学"的教学中要注意什么?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浅见。一、对"真正的哲学"修改内容的思考(一)修改了什么对于"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早前的教材表述为:"因为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  相似文献   

17.
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委党校、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社科联、云南省社科院联合主办,云南省哲学学会、腾冲县委县政府协办的纪念艾思奇<大众哲学>发表70周年暨科学发展观理论讨论会于2006年7月7日在昆明召开.来自海南省委宣传部、教育部社科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国防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华文摘杂志社以及云南省内的相关高校与部门的专家学者与领导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围绕着"<大众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大众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和"<大众哲学>的当代意义与科学发展观"等议题,结合自己的工作与研究实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现代哲学是在中西文化碰撞、交汇的年代,以"比较哲学"的视域和面目展示自身的.这一时期,熊十力构建了一个自"五四"以来中国传统气息甚为浓郁的哲学体系,但却对西方哲学给予中国哲学的影响乃至刺激作出了适当的反应.他在<明心篇>中提出的"智识合一"论,在立足于本民族哲学的基点上,尽可能地借鉴、通达他民族的哲学智慧,对当下以及未来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予以形而上的思考和回答,从而凸显了其"世界哲学"意识.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哲学与生活>在编制"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一框时,配了一幅漫画作形象的说明,并设计了"木桶"和"短板"的对话来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20.
<老人与海>握造了"重压下保持优雅风度"的老渔夫桑地亚哥的形象,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个大写的人应该具有担当与责任,而此文主要是从他的作品<老人与海>去探究他的男人哲学,并与当下各种男性阳刚的流失与责任心的缺失和对自我责任与自我性别定位不当等现象进行揭露与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