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字表达就是运用语言文字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思想、情感,是将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决策思想,运用文字表达方式,使其系统化、科学化、条理化的一种能力。文学表达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内心情感,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其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艺术的范畴。针对两者在现实中易产生混淆的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以便正确地理解与使用文字表达和文学表达,提高交流、表达、写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语感,简言之,即语言感受力.它包含对语言文字的正确、丰富的理解力,又包含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反映生活的表现力.语感能力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  相似文献   

3.
语感.简言之.即语言感受力。它包含对语言文字的正确、丰富的理解力,又包含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反映生活的表现力。语感能力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4.
黄小琼 《广西教育》2004,(7B):46-47
语感即是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它包含对语言文字的整体感知和把握,包含对语言文字内涵正确丰富的理解,又包含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反映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语感敏锐者,听辨中能快速捕捉话语信息,真切而具体地感受言外之意;阅读中能迅速鉴别和积累语言,深刻领悟文外之韵;表达时能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恰到好处地传递思维信息。因此,语感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准确、深刻的理解鉴别和创造性运用的能力,它将伴随每个人的一生。  相似文献   

5.
语感,即语言的感受能力。它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对特定环境中的话语不经过逻辑推理,直接迅速整体地感知和把握。它包含对语言文字的正确、丰富的理解力,又包含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反映生活的表现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为了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创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感受,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感,即语言的感受能力。它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对特定环境中的话语不经过逻辑推理,直接迅速整体地感知和把握。它包含对语言文字的正确、丰富的理解力,又包含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反映生活的表现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为了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创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感受,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7.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文学作品作为一定的社会生活在文学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通过塑造形象,真实、具体、典型地再现社会生活,是一定社会历史的集中、形象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从能力培养来说,主要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生活,细心观察事物,学会分析问题,善于运用语言文字反映社会,反映事物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从思维训练来说,主要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开拓学生的创造思维。特别是当今,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培养21世纪创造型新人,作文训练  相似文献   

9.
作者在介绍分析近几年来中国文坛上出现的几种文学观点后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文学是作家在对生活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和虛构,以语言文字为媒介而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具有美感和干预生活的作用,是作家心灵和社会现实的再现。  相似文献   

10.
儿童作文要把自己看到的、知道的、想到的有意义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这是儿童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智力技能。在作文活动中,儿童要有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综合能力,要有一定的观察、想象和思维的能力,还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的种种素质都获得提高,从而在人生成长的路上获得成功。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学生个人素质的表现之一,是素质教育极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怎样大面积提高学生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写好作文呢?作文教学如何让大多数学生都获得进步呢?这是素质教育给语文教师提出的重大课题。一、教师应多鼓励学生作文是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对生活的记述和反映,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鼓励、帮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生活、表情达意  相似文献   

12.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使人有滋有味。语文教材来源于生活.并尽量地多层面多角度反映生活。语文教学应该回归生活.运用各种方式去还原、去丰富其描述的生活本身.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透过语言文字去领略生活的精彩和美妙,提高对社会生活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完善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记叙文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艺术形象。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作家的思考与想象相结合,即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交错进行的结果。教学中必须遵循这些思维活动的规律,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信息的刺激感受形象,理解形象和想象形象,阅读时对形象的本质越理解得深刻,想象活动便也越生动丰富,反过来,能够把形象想象得鲜明、活跃,对形象所反映的事物本质也就认识得准确、深刻。对作品的形象能进行想象活动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理解语言文字,一是理解形象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前者是掌握语言文字的能力,后者是认识生活的能力(与思想认识水平和社会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作品形象所反映的生活本质,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想象和感受,而不是舍弃形象为分析而分析。这就是《实践论》所说的道理:“感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我们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语文能力。"写"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牵连着读、听、说的能力。学生写的怎么样,也就客观地反映了他读、听、说的能力怎样。由此可见,作文教学是一种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也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语感,即语言感受力,它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对特定环境中的话语不经过逻辑推理,直接迅速整体地感知和把握。它包含对语言文字的正确、丰富的理解力。又包含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反映生活的表现力。“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吕叔湘语)那么如何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语言感受力呢?多年从教经历,使我深刻认识到:以读为本,在读中培养语感,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如何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16.
教学文摘     
教学文摘语文教改的根本出路一、对“语文”要有正确的理解。语言文字应当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内容,要大胆地承认、研究。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要毫不犹豫地沿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路于向前走。二、面向现代生活,树立大“语文”观。语文是交际的手段,是用来反映...  相似文献   

17.
杨茜 《甘肃教育》2008,(9):62-62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经过艺术家们的创造,通过一定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艺术以声音、色彩、线条、动作、语言文字等各种不同的因素构成不同的形式,来塑造形象,表达情感。  相似文献   

18.
李国华 《学周刊C版》2011,(3):113-113
语感是由语言文字而产生的复杂心理活动和认识过程,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受.语感能力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是人的想象力、理解力、思维能力的综合反映.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文的敏锐和感觉.  相似文献   

19.
徐丽莉 《小学生》2013,(9):31-31
语文是诉诸于人们的语言艺术,它通过语言文字反映生活。小学语文教材,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的故事,优美的诗篇,有趣的童话,还有蕴含哲理的寓言,描写了许多的人和事,以优美的语言文字、反映了自然美、社会生活美、艺术美。小学语文课本,既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教科书,又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教科书,因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上,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感受和鉴赏祖国语言文  相似文献   

20.
现行中语教材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脱离现实生活,缺乏这门渗透人文精神的学科应该具有的时代感。可以说,任何学科与实际生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没有哪一门学科能像语文一样对生活的反映如此敏感。尽管语言的发展是十分缓慢的,但新的语言现象却在不断产生,语言文字用来表现社会生活的形式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