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乡村区划是指县以下的行政区域划分建制。清末民初河北省的乡村区划状况混乱不堪。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河北省进行了大规模的乡村区划整理工作,制定了有关规章制度,统一了自治层级,划定了自治区,完成了编村,确定了村界。虽然河北省的乡村区划仍存在不足,但为该省“县自治”的推行奠定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河北乡村小说的创作触角伸向文学的“高风险地带”。作家们对县乡村基层权力掌控者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刻画,描述了他们博弈于权力场的种种形态,并且,他们秉承义不容辞的责任意识,在权力书写中完成了创作的突破,从而探索出一条乡村文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村治研究,系由"村民自治"的政治学研究发展而来。在"治理"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被引进之时,村治的内涵便由"村民自治"发展到了"村级治理",并进一步扩展到"乡村治理"。随着更多主体(政治、经济及社会组织、个体)  相似文献   

4.
中国村民自治已走过20多年的艰苦历程,其成就是惊人的,但对它的研究却较为薄弱,对20世纪80年代中国村民自治更是少有关注。论文以早期中国村民自治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它自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发生的新变,即由传统“乡村治理”向“村民自治”的转变。文章还对早期中国村民自治的特征和局限做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20世纪20年代乡土文学的兴起,是在五四民主主义社会思潮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影响下,问题小说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是鲁迅乡土小说直接启发和影响下的结果,同时也是作家内心情感需求的结果。20年代乡土文学给我们提供了中国乡村社会宗法制的基本形态和乡村人民的生存状况,确立了乡村文化和风俗人情作为文学审美对象的地位和价值。它不仅对30—40年代乡土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具有社会学、民俗学等多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早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一些教育家、改革家已充分认识到职业技术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文化、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在全国各地创办了一批职业技术学校,如陶行知的晓庄师范、山东邹平的“村治学院”等,而当时豫西南十三县司令别廷芳倡导的“地方自治教育”也很有特色,在他的自治教育中,从初小、高小、初中到师范教育,从民众夜校到专一的技术培训,无一不  相似文献   

7.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乡土文学,以现实主义的笔触展现了中国乡村的衰败景象和农民的悲惨命运,它在风俗描写上具有积极的意义。20年代的乡土文学对后来的乡土文学的创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青岛的乡村建设运动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也把教育作为起点,把教育作为改良乡村最重要的途径,特别将学龄儿童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当时的青岛市政府以财政为基础,施行强制义务教育、"二部制"班级编制、"小先生制"等,在各乡区建设办事处的努力下,青岛乡村小学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9.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兴起了多种教育思潮,平民教育思潮是最重要的一种。中国平民教育首先兴起于城市,自20年代中期始,其重心逐渐转移至乡村。这一转移是由政治、经济、教育观念等原因引起的。这一转移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许多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农村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其乡村社会的制度性变革引发了乡村社会各方面的革新,对乡村社会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作为一种文学记录,20世纪80年代的乡村社会书写保存了这个重要时代的乡村记忆。这一书写客观、真实地记载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描摹了当时乡村、土地的复杂面貌,揭示了农民在时代潮流中精神灵魂的震荡与分裂,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20-30年代,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中国女子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由于社会经济、文化观念以及妇女自身的因素,使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女子教育状况发生变化的范围极其狭窄。某种意义上说,女子接受教育与"妇女解放"只是城市以及沿海发达开明地方少数女子的"特权",在相对传统的城镇,尤其是广大内地的农村,绝大多数的中国仍然生活在远离"解放"之中。有些已经得到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获得"解放"的妇女,也没有在事实上特别是精神上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相似文献   

12.
"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立场"写作之争,是朦胧诗以来最大的一次诗歌论争.本文从诗论研究角度,分析双方诗学观念的异同,重点在澄清对"知识分子写作"观念的曲解,认为以知识分子身份从事写作是诗人的宿命;重提"知识分子性"的现实意义,在于重塑新诗近百年现代性追求中屡被修改、涂抹的"个体知识分子"形象,以再建独立、自由、怀疑和批判的"诗歌精神".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乡村教育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镇教育实验是20世纪20年代在我国兴起的一种具有社会化整体特征的教育实验,旨在从教育农民着手以改进乡村生活和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教育倡导者的立场,观点并不相同,所办的乡村事业也各有特占,有的以教育为中心,有的以生产为中心,有的以政治组织为中心,有的把政治,经济与教育事业综合进行,乡村教育实验对我国的社会改革与教育实践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解缙是明初的才子,他的诗创作极具个性特色,在当时的坛独树一帜。他的政论直抒胸臆,气势充沛,风类似贾谊,人物传记叙事简洁,描摹生动,深得太史公笔法。他在诗歌创作上推崇盛唐,诗风豪迈不羁,想象丰富,富有激情,类似李白,表现出诗人不凡的抱负与傲世才华。  相似文献   

15.
作为对中国文艺理论有自成一家建树的王船山,他的词学思想,虽因所编《词选》的散佚而无法窥测,然而艺术的相通及船山部分词前的序言,皆为我们了解船山的词学态度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王船山的生命诗学比较全面地关注诗歌活动中包括作者和读者双向主体的价值,既注重从创作主体方面进行审视,又重视从接受主体方面加以观照。这就使其生命诗学观趋于完整性,从而弥补了以往诗学偏重于作者创作方面论诗而忽略在读者接受方面论诗的缺憾。王船山的生命诗学切入到生命的视域,其主旨在于提升诗歌的品位,更好地发挥诗歌的审美教育作用。王船山的生命诗学对“兴观群怨”、“兴会”、“人格”这三个问题都有深刻理解和独到阐释,于此对前人的生命诗学是有所充实和超越的。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诗文中凝聚着浓重的怀古情结,具体表现为好古书、慕古人、思古风,这与他的家庭教养、中国重史传统、晋末动乱的社会现实等影响分不开。怀古情结对塑造陶渊明的伟大人格产生了极大影响,他的人格主要表现为热爱生活、追求真善、不慕荣利、固穷守节、关注现实、关心民众。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60年代生和70年代生作家的作品表现出的共同倾向进行分析,认为欲望、成长、性、城市、酷性表演、反叛等话语和表现形式构成了当下文学的写作话浯。指出当代不良审美文化对文学造成了负面影响,期望以理性的分析达到对当下文学的客观认识。  相似文献   

19.
Reception Redux 回归派 人们越来越有复古情节,在自己的婚礼上请来乐队演奏20世纪80年代的经典曲目,或是更加关注环保,讲究起原生态式的婚嫁了.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散文从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着自然、社会、人生,在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上更深层次地进入对于人的、人类的、人性的前途、命运的思考,具有哲思之美、闲适之美、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