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舍小取大”,就是用意义更具包容性的上位词(大词)取代该语义下具有细微差异的下位词(小词),这是华语中比较普遍的一种词汇运用现象。文章由该现象入手,通过对具体语例的分析,证明其与英语影响之间的密切关系,最终结论是有一部分舍小取大现象来自英语词汇对华语的直接影响,因而,这也是观察英语对华语影响,或者说是“华语欧化”的一个很好窗口。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欧化华语”视角下,分别从一般使用状况及与普通话的主要差异两个方面,描写、分析了华语“是时候VP”句在华语与普通话中的一般表现及二者的主要差异;在此基础上分别讨论了该句式的来源及产生时间、其所反映的华语共性特征,以及由该句式的具体表现来看“欧化华语”所得出的认识:它的提出具有事实依据,对于华语研究来说也是一个具有相当丰富学术内涵的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3.
在近二十几年的发展中,当代流行音乐已经以其个体多样的形式、感性化的方式融入大众的生活之中。而“王菲风格”歌曲就是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一面鲜艳的旗帜。它包括空灵的音色特点、超凡的唱腔技巧和另类的造型风格等。王菲的成功,说明当代大众流行音乐的前景是光明的,同时又是举步维艰的。  相似文献   

4.
俄苏“红色经典”是俄罗斯苏联文学史上一批在特定时代出现的,具有革命色彩的俄苏文学名著。这些作品从20世纪20年代末起被译介到中国,对左翼文化和文学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在50、60年代“文学为政治服务”的意识形态背景中被经典化。在这个过程中,非文学的人为因素占据主导作用。本文旨在探究俄苏“红色经典”是如何在中国这个接受视域中成为经典的。  相似文献   

5.
经典红色歌曲作为中国音乐艺术的特殊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并走向胜利的历史回响,具有深刻的革命精神内涵。将经典红色歌曲融入高职“声乐”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引领人生方向、构建人生价值、培养人生动力。高职“声乐”课程从优化经典红色歌曲融入教学的衔接、经典红色歌曲教学改革、课内外双重育人模式和课程评价改革等方面提升经典红色歌曲在“声乐”课中的教学效果,满足学生对经典红色歌曲演唱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6.
叶锋 《文教资料》2013,(29):107-109
近年。华语市场不断涌现出一批无论是在商业票房还是艺术价值上都有所建树的电影作品。这类作品囚其投资小、宣传少、制作阵容不为观众熟知等方面特点而区别于国产商业大片,却在面世后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故被称之为华语“黑马电影”。面对“黑马电影”强劲的市场冲击力,中国电影在反思国产大片的种种不足的同时,也应深入探析“黑马电影”成功的深层次原因。本文即从电影叙事的角度,对华语“黑马电影”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从经典文本的阅读中体悟某种写作规律,加以整合梳理,之后在自身的写作中模仿练习,是学习写作的一般规律和有效途径。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本提供了以"实"写"虚"的优秀范例,若能有效利用,便可轻松化解学生散文写作中如何写"虚"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归纳了马来西亚华语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指出"源方言"(尤其是粤方言)是对其形成和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并以马来西亚华语中最具特色的补语标记"到"为例,归纳出"到"的9种用法,绘制语义图模型,对比"到"在马来西亚华语、普通话、汉语三大"源方言"以及现代白话中的用法分布,描写"到"在标准语和方言中的不同语法化路径,最后运用"复制语法化"理论,得出马来西亚华语补语标记"到"来源于粤方言中的"到(倒)",从而阐明"源方言",尤其是粤方言,对马来西亚华语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多数学者认为,盛行于有宋一朝的"活法"诗论源于江西诗派吕本中,然当下学术界已有新成果证明吕本中并非首创者。北宋时期为救"昆体"之弊的胡宿才是最早提出该理论的学者,"活法"诗论在北宋即开始流行,后经过苏轼、黄庭坚等人的大力实践,才得以进一步发扬光大。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本文将尝试厘清"活法"诗论的历史来源以及阐明苏轼、黄庭坚在"活法"诗论中所作的贡献,旨在有助于完善"活法"诗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中小学母语课程的名称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更,在当今时代下,把母语课程命名为"语文"存在内涵和外延的不确定和缺乏表示语种的限制定语等问题。应更正当下我国中小学母语课程的名称。在"国语"、"汉语"、"华语"等备选名称中,只有"华语"最合适。  相似文献   

11.
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中国传播和接受这一话语事件显现出20世纪20年代中外文化文学交流新型模式“华魂洋才”的萌生。这种模式与“中体西用”迥然不同,为鲁迅的“拿来主义”及毛泽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思想提供了实践基础,对今天的中外文化文学交流仍富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形象,揭示了这一人物前倨后恭的种种表现及原因。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很庆幸自己能够亲身经历学校的“双四课”教研过程,让自己能够在这一次又一次的磨炼中快速地成长.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四人一课”时,我们教研组三位老师同上的《泊船瓜洲》一课,让自己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4.
赵清正 《江苏教育》2005,(3A):39-40
20多年教育科研实践和教育科研管理的经验使我认识到,中小学教育科研应坚持科学的科研路线和正确的科研方向,从“经典”走向“通俗”,才能真正实现“科研兴师”和“科研兴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红色经典”是中外文学史上一个极为独特的现象。对“人学”原则的漠视是它与时下读者相疏离的根本原因。它写战争却不敢正视战争的残酷与非理性,写人却缺乏对人的命运、灵魂和价值的哲学思考。对日常世俗性及人的正常的物质欲望更表现出否弃与批判。“红色经典”实质上是一种放弃了个人思想的意识形态化写作,是一种彻底的经验性写作,主体层面文化知识的储备与客观向度的文化语境的规约也使作家无力担负起历史的重托。  相似文献   

16.
分析研究生阅读现状发现,经典原著阅读不足所导致的学术积累薄弱是造成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下滑的重要根源。因此,研究生培养单位需要形成一套成熟的经典原著阅读管理与评估机制,从制度层面上引导研究生回归经典,在经典阅读中"学"与"问",从而夯实学术基本功,培养创造性思维,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与学位论文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张明 《湖南教育》2014,(11):40-41
儿童读经,自古有之。翻开漫长的中华文明史,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典籍诗赋,始终伴随朗朗童稚声音,流淌绵延到今日。问题是,对于当代儿童而言,何谓经典,怎样读经,依然模糊着我们的双眼。  相似文献   

18.
19.
该文从文本经典理论的视角认为"信达雅"作为经典理论本身不具"经典性",而是它的"可阐释性"给它带来"经典化"过程,社会价值认定给它赋予了生命要素,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文章还认为任何翻译理论都存在于一个动态的解构、重构、消解过程中,这也是翻译理论的社会属性使然。  相似文献   

20.
《田忌赛马》作为古文名篇和以长击短、以弱胜强的经典案例而广为人知。也受到了教育界的青睐.小学语文、小学数学、中学语文等不同学科、学段基于不同的教学目标、用不同的方式将它纳入自身的教学体系。由于教学都涉及蕴涵于故事中的“对策论”问题,这就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重复教学.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