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约高校规模扩张的因素分为显性制约因素和隐性制约因素两个方面。显性制约因素包括 :管理水平 ;教育质量 ;科研实力。隐性制约因素包括:学校定位;办学宗旨;生源质量。应该排斥在外的有关因素是:实验设施;师资数量;图书藏量;校舍面积  相似文献   

2.
公平和平等是全纳教育的基本理念,消除教育排斥是全纳教育的目标。留守儿童是当前中国社会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群体,全纳教育为实现留守儿童教育公平性提供了新的视角,消除留守儿童教育中的显性排斥和隐性排斥。是实现留守儿童教育全纳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我国产业技能形成的关键障碍是缺乏深入社会文化深层的完整制度体系,具体包括制度体系不健全、制度执行目标漂移化和制度文化表层化.产业技能形成制度体系面临着产业技能形成方式更加高端化、稳定化和系统化的新要求.产业技能形成制度体系包括历史生成、引进融汇和全局统筹三种机制范式.我国可从"显性—隐性"与"宏观—微观"两个维度,构建统筹全国技能形成的显性宏观制度,即完善专业目录与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构建国家资历框架制度、完善学分互认制度和推进职业资格证书一体化发展;构建文化层面的宏观制度,在隐性层面促进技能人才群体性的文化尊重感、社会获得感和社会荣誉感;构建有利于技能形成的显性微观制度,即具体到分产业、分行业和分岗位且针对技能人才个体的技能形成资源平台和就业制度体系;构建促进技能形成内化的隐性微观制度,即扩宽个人对技能形成的看法和增加个体形成服务社会动态发展的价值感.  相似文献   

4.
吴立保  乐青 《江苏高教》2012,(3):110-112
文章从不均等就业机会制度化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就业社会排斥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性别排斥、资历排斥、个体特征排斥、社会资本排斥和政策排斥等。从制度设计的视角,提出了矫正大学生就业社会排斥的制度设计应基于人力资本竞争,消除隐性社会排斥,以就业政策促进公平就业,关注大学生的就业保障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隐性课程理论研究表明:学校课程包括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只有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学校教育的整体功能。体育课程同样包括体育显性课程和体育隐性课程,二者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体育课程的完整体系。传统教育模式忽视了隐性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此,文章对体育隐性课程的特点和实施原则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幼儿期所受的教育对人一生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幼儿的生长特性要求幼儿园要具备良好的教育环境.广义的环境概念是与幼儿发展相关的周围一切人、事、物的总和,包括幼儿园、家庭、社会,幼儿园教育者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内部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幼儿园环境是幼儿教育的隐性课程.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在重视幼儿园显性课程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幼儿园隐性课程的巨大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按照科学的原则来创设幼儿园环境,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等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企高管薪酬偏高,且与经营业绩脱钩。同时,行业之间、行业内部高管薪酬差异较大,股权、兼职等隐性福利多,已引起社会广泛诟病。薪酬的公平性问题主要包括外部公平性、内部公平性、绩效报酬公平性和过程公平性四个方面。从这四个方面来看,国企高管薪酬都缺乏公平性。要真正突破利益掣肘,实现国企高管薪酬的公平性,需要全力推动《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的落实;做好年度绩效考核工作,体现高管绩效差异;完善监督机制,防止国企高管"暗度陈仓";引进外部评价,改革国企高管薪酬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8.
幼儿教育必须把健康教育放在首位,以健康教育目标为前提,基于显性课程及隐性课程提升幼儿健康质量。显性课程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通过活动实现健康教育目标,隐性课程是在幼儿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论高校德育中的隐性教育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教育作为一种不露痕迹的思想道德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道德教育功能.高校德育应该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统一.根据隐性教育载体的特征,高校德育中的隐性教育载体至少应该包括校园环境、校园文化、规章制度、网络空间、道德楷模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民事侵权责任制度的显性功能包括惩罚功能与补偿功能,其他功能属于隐性功能,甄别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的依据是其能否进行客观度量。现代民事侵权责任制度,其针对侵权责任人的惩罚功能,主要通过针对受害人的补偿功能得以实现。本文重点阐述侵权责任显性功能的嬗变及其相应的制度创新、责任财产不足时补偿功能与惩罚功能实现的制度超越。制度超越包括强制责任保险制度或无过失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基金制度与社会征信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