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论是从传统教学要求看,还是从新课程教学目标看,语文学科都理所当然地担负着德育任务。传统语文教学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新课程则强调学科教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但语文学科中的德育与思想品德学科中的德育,在内容和方法上有很大的差异。思想品德学科的任务是强化思想教育,语文学科则是在语言文字的学习过程中渗透德育。“渗透”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然而在我们  相似文献   

2.
谈寓德育于语文教学绩溪县华阳镇洪川小学曹莹芝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要顺利完成这一任务.必须从语文学科和学生本身的特点着手.具体地说就是要注意以下几点:l、充分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  相似文献   

3.
1994年中共中央印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学校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幼儿园直至大学的教学、育人全过程中去,特别是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亦指出“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辩证统一”,“进行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作为从事语文学科教学的教师,必须充分认识确立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中的自觉性,真正做到“文道统一”。怎样才能有机地自然地将德育目标变为现实而发挥其应有的思想效应呢…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在德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决定的。语文既是一门基础工具性学科 ,同时它又具有思想教育性。语文教学中的这种思想教育性教学是教师借助教材中的思想品德形象有意识地对学生施加影响 ,促进他们思想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始终联系在一起 ,“授业”和“传道”不能脱离。学生通过学习语文既能提高能力 ,又能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思想品德教育既符合语文教育本身的特点和规律 ,也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具有思想性的基础工具学科 ,是智育与德育的统一。因语文教学既是严格教文的过程 ,也是寓德育于语言训练之中的过程 ,故在语文学科中实施德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来进行 ,通过语文知识教学、语文能力训练等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具有思想性的基础工具学科,是智育与德育的统一。因语文教学既是严格教文的过程,也是寓德育于语言训练之中的过程,故在语文学科中实施德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来进行,通过语文知识教学、语文能力训练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7.
语文学科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正如教书育人一样,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语文教师将德育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才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从而更好地促进语文知识的学习,使语文学科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真正水乳交融,齐头并进。一、深入钻研教材,寻找德育渗透点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育人典型,我们应当  相似文献   

8.
刘亚军 《现代语文》2014,(7):159-160
语文教学以培养和提高人的语文素质为主要任务。语文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等多重属性的基础学科,其本质特征是基础工具性和思想教育性的统一。因此,它在学生的求知、增智和人格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语文德育又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具有特殊的作用。语文德育是在语文教育过程中,根据语文学科的内容和特点,按照语文教育规律对学生所进行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的教育。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决定了语文德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既是广泛深刻的,又是有限度的,而思想性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属性,但并非全部属性,渗透德育只有从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语文的教学特点出发,把握渗透德育的度,解决好渗透的途径,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才能真正落实到实处。坚持运用渗透的原则,充分发挥渗透的功能,从而达到“文”与“道”之间的有机统一,是实现小学语文德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孙现云 《新疆教育》2013,(9X):100-100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渠道。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本仅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语文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强烈的思想性。”要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就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以人为本,认真挖掘教材,既不能离开课文,空洞说教,更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这样的认识: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坚持“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性情”的三维教育目标。要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挖掘课文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发挥其文以载道的优势,使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工具,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思想品德课程目标的进一步思考和认识 学校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课程,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具有很大的德育功能。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能发挥它的首要地位作用(德育功能),能否实现“三维”目标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从“彭宇案”到“小悦悦”事件,我们看到了一些人道德在滑坡,  相似文献   

13.
德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简称。在语文学科中实施德育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健康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思想教育要以“渗透”为教学艺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学艺术是教学魅力必备的条件之一,是教师创造性思维在教学方法的具体展现,也是教师美好心灵在教学活动中的一种体现。因此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学艺术尤其重要。我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党的教育方针要求我们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不抓智育出“次品”,不抓体育出“废品”,不抓德育则出“危险品”。小学语文教学任务和学科特点,决定了我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进行思想教育。一、文本载道,明确小学语文学科思想教育的任务《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学科的主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辨证统一。进行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语文学科思想教育的任务有哪些呢?大纲中规定了4个方面的内容。这4个方面的内容概括起来…  相似文献   

15.
靳利平 《新疆教育》2012,(2):26-26,25
语文教师只有善于捕捉和创造各种时机,将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才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从而很好地促进语文知识的学习,而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溶化在学生的血液里,使语文学科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真正的水乳交融,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要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它的主要特点是潜移默化,即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如何坚持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使德育渗透来得自然和谐,是我们语文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笔者拟从以下几点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教育方针把学生的德育教育始终放在第一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语文学科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结合小学生心理发育的特点,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教材,抓住重点句、段、篇的朗读训练来渗透德育。教师在教学语文的过程中,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小学生们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可见,语文学科在教书育人中具有特殊的地位。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实施德育呢?《大纲》指出:“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辩证统一,要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笔者认为,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做到文道统一,有效地渗透德育,就要找准德育“点”,把好教育“度”,选好渗透“法”。  相似文献   

19.
《小学德育纲要》指出:“语文教学要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将语言文字的训练,句段篇章的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充分利用课文内容中丰富的思想品德因素,使学生经常地受到多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对此,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观念外,还要善于把握教材中德育的内容,选好教学时德育的方法,讲究德育时分寸的适  相似文献   

20.
苏杰 《华章》2012,(20)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思想性决定了它的德育任务,把德育工作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首要目标.在技校语文教学中,将德育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尤为必要,作为一名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师,更要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根据课文的课时安排,对教学步骤和训练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对学生做到寓德于教,完善他们的人格,从而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