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诗是卓越地运用语言的艺术,诗的魅力正是语言的魅力。作为传达情感的艺术符号系统,语言既是诗美的形式,又是诗意的载体。对语言的创造性使用在诗歌中得到至为充分和完善的展示。诗歌语言从意识的深层结构到形式的外部结构,都是情性的流泻。情性勃动,情意宣泄,诗歌语言便作为情感和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而生发存现。  相似文献   

2.
分析古典诗学对诗歌语言特殊结构方式的体认.诗歌作为语言的一种存在方式,它的魅力就包涵在语言结构系统之中.诗人化意为象,炼意成境,以明象、设境来明心达旨,传情表意.中国古典诗学对古代诗歌语言以象、境作为中介传情达旨的独特结构方式,对诗歌的情性意旨与诗语构造的象境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在能指与所指的双重层面,寻找诗语生成的基质和诗语的美学因子.它认为明象、设境是诗歌传情达意,构选诗味的有效途径,但象、境本身又不是诗歌语言的最终目的,而只是实现意义生成的方式,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使意义的生成得以以此为基点,不断向外拓展,从而把主体的情兴体验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来.  相似文献   

3.
梅柳 《职大学报》2005,(3):57-58
行政公文语篇的生成应遵循语言使用时的普遍准则———合作原则。运用合作原则能促进内容严谨周全,条理清晰、语言流畅的行政公文语篇的生成。  相似文献   

4.
秋风南山,异曲同工——论书法与古典园林的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法与古典园林同为我国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艺术门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它们并进互补,共存共荣,经历了几乎相同的发展历程,又具备着秀逸风雅、疏放简约、自然天成等共同的美学特征。书法与园林所体现的艺术精神基本上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本质以及华夏民族的审美心态  相似文献   

5.
燕赵豪侠地,慷慨赋诗篇——论唐代河北诗人咏侠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  高琴 《保定学院学报》2008,21(1):103-106
有唐─代,社会上任侠思潮盛行,河北诗人依托燕赵大地"好气任侠"、"悲歌慷慨"的传统风俗底蕴和地域文化优势,热烈赞美任侠精神,以好勇重义、脱略使气的侠士自命,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的咏侠诗篇,以其豪迈的气势和阳刚的美学风貌,为唐诗"风骨"质性特征的成熟注入了刚健浑厚的内蕴,在唐诗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袁枚是激进主义诗论家,又是深知创作甘苦的诗人。所以他的"性灵"诗学一方面讲究性情、灵机和天分,另一方面还要求博雅,广泛汲取前人艺术经验,对音节、体格等艺术法度也颇有讲究。融会"性灵"说和诗法论使袁枚诗学呈现出复杂性与矛盾性,也使他异于明代公安派而呈现出清代诗学特有的综合性特征。应从"性灵"说与诗法论的矛盾与综合角度对袁枚诗学作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7.
刘勰的《文心雕龙》与布瓦洛的《诗的艺术》是中西古典诗学中两部代表性强、影响力深远的诗学论著。两本论著的共同点之一是均辟出专门章节讨论了作家修养论问题。梳理与比较两部诗论的作家修养论,将有助于从创作主体的角度阐明中西古典诗学在艺术思想价值论与艺术审美价值论层面的异同,从而为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作出初步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有唐一代,文学、艺术全面繁荣并互相影响,题画诗创作兴盛,爱好绘画艺术的诗人杜甫,被公认为唐代题画诗创作的“第一人”。从盛唐到中唐,政治与社会、文化都经历重大转折,绘画艺术精神也同步发生重大变革。杜甫身处这一时期,高度关注绘画,以“诗人之眼”赏画、论画,其题画诗体现诗、画会通的美学思想:以“神”“气”论画,追求“传神”,强调“立意”;以画“遣兴”,在题画诗中表达山水隐逸的趣味与立意。杜甫的绘画艺术理念,体现出诗歌思想的影响,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绘画实践变革的动向。杜甫题画诗及其绘画观念入宋以后深得推崇,不仅影响了唐代画史的建构,也对“文人画”理念的生成与绘画创作实践作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大多数高中学生,语文方面的问题意识很淡薄。传统的教案研制和刻板实施是扼杀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原因。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教师在教案研制中自然不能放弃预设,但更要注重教学资源的“动态生成”和不失时机的加以筛选和利用。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人。我们提倡研制“非指示性”、“探究性”一类的教案,因为它有助于学生有效问题的动态生成和解决,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古典的以及现代分析美学的诗美构成要素论、音节化与情感诗化的理论以及唯美主义理论,是新月三美论中音乐的美理论的深层次核心理念,也是新月诗人现代诗歌美学建构的基本理论。新月的代表诗人闻一多、徐志摩等对现代汉语诗歌的音乐的美的建构所做的示范性的探索与实践,依赖于这些文学美学的基本理论。后期,新月诗人的纯正、纯粹的诗歌美学追求倾向,则从关注诗歌的外在形式美向内在主体精神的美学品格转化。《奇迹》的音乐美与散文美交织的内在矛盾正是这种美学追求的呈现。认识清楚这些,对于深入认识现代诗歌的流变进程与现代诗歌的美学建构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