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邓婷琛 《海外英语》2014,(21):148-149
小说是十分具有自身文体特色的文学文体,不同的作者会有自己的语言风格,甚至同一个作者的不同作品也会呈现不一样的文体风格。该文尝试从词汇、语法、修辞和语境这四个包含文体因素的层面出发,采取举例分析的方法,探讨如何更贴切地进行小说翻译,将小说的文体风格更好地传递到译文中去。  相似文献   

2.
小说有自己特殊的文体表达规范和方式,还有各自特殊的文化环境。不同的小说作者,又有各自创作和写作风格,本文以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逃离》为例,从门罗的语言特征、叙事手法等角度,对门罗小说的文体特征进行探究,来印证门罗小说的心理现实主义色彩,哥特式风格,以及其女性主义和美学体现。  相似文献   

3.
文体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传奇》是张爱玲小说文体成熟的标志,其文体风格可以概括为:新奇华丽与苍凉素朴并行。讲述与呈现——作者对小说写实品质的追求(客观的作者);俯视与反讽——小说中作者对人物和读者的距离控制(主观的作者);“情绪”——作者内心的不自觉宣泄(主观中之自我)。张爱玲的小说文体成为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一个独特而迷人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王蒙因其不同时期对小说艺术的探索,而被誉为中国小说界的"创新狂"。小说的风格既关系着作者的人格,也关系着语言的风范。从"文体类型学"上讲,体现在它的三个方面,即文本的体裁、语体、风格等方面,在不同时期存在不同的差异性。文章从小说风格"蜕变"的角度,深刻体味王蒙小说艺术风格的逐渐"成熟"及其深层内涵:突破狭隘的政治束缚,率真的写作风格突显生命意识,犀利的观察,尽显含蓄的警世之作,反讽、幽默的"季节"系列,反射出作者的清醒与冷峻。  相似文献   

5.
《麦琪的礼物》显示了欧·亨利引人注目的叙述风格,是欧·亨利小说叙述风格典型的代表作。作者巧妙地融合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省叙、叙述空白和视角变换来暗设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和悬念的层层构建,最后出奇不意地将令人惊愕的结局嘎然而止于富有戏剧性的场面中。《麦琪的礼物》的独具匠心的文体叙事策略使小说充满了悬念性和张力感,其富有悬念的结局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小说叙述视角的预期文体效果。  相似文献   

6.
列斯科夫的小说文体在19世纪作家当中独树一帜。总体上看,他的小说倾向于重人物讲述而轻作者叙述、重人物和环境而轻情节、重纪实而轻虚构、重文备众体而轻单一文体。这些文体特征与列斯科夫独特的写作语言共同构成了他在不断探索中逐渐稳定和明晰的文体形态和文体风格。  相似文献   

7.
美国作家凯瑟琳·安·波特历来以小说中精致的文体著称,短篇小说《偷窃》就是其中集艺术和情感为一体的经典作品之一。本文拟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从象似性,认知隐喻角度对小说的文体风格,主题意义等做认知文体分析,从而呈现这部小说的后现代性特点和作者精湛的文体技艺。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5,(68):15-17
小说翻译中的很多问题,尤其是"假象等值"的问题,可以采用文学文体分析的方法加以解决。本文旨在通过对处于文本不同层次的文体价值展开分析,将文学文体学,一门联系语言学与文学批评的交叉学科,引入风格翻译研究,旨在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文学文体学应用于小说风格翻译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了探讨,主要从词汇方面分析了小说中语言形式的文体价值,并在实例中考察了译者在风格把握方面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9.
田绮 《海外英语》2015,(9):131-132
该文试图从词汇角度分析托马斯·哈代所著《苔丝》的风格翻译,三个中译本的作者分别是张谷若、孙法理和吴笛。从典故和方言翻译的层面,通过文本材料比较三个中译本在词汇方面的异同,作者发现,在小说风格翻译实践中,有些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忽视了带有文体价值的词汇的文体标记,故而译本未能忠实反映原文风格。通过对比分析,作者认为,张译在传达原作的典故文化方面更胜一筹,而吴译在方言翻译方面更忠实于原作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0.
该文试图从词汇角度分析托马斯·哈代所著《苔丝》的风格翻译,三个中译本的作者分别是张谷若、孙法理和吴笛。从典故和方言翻译的层面,通过文本材料比较三个中译本在词汇方面的异同,作者发现,在小说风格翻译实践中,有些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忽视了带有文体价值的词汇的文体标记,故而译本未能忠实反映原文风格。通过对比分析,作者认为,张译在传达原作的典故文化方面更胜一筹,而吴译在方言翻译方面更忠实于原作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作品分析,说明不同的作家有着不同的写作文体风格,旨在告诫人们,注重文体修辞会使我们更好地学习英语语言,运用英语语言。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分析萧红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来分析她小说文体的美,主要从超常规的语言、非情节化的结构和诗化风格等三个方面来分论述,以期真正挖掘出萧红小说特有的文体风格的美。  相似文献   

13.
正高中语文文言文是与时代背景不同的一种文体,它与小说、散文等其它文体阅读方式有较大的不同。要建立有效的阅读教学,必须从建立有效的阅读开始。一、立足于课堂,建立有效阅读主阵地(一)会翻译才会有效阅读文言文不同于现化文,比较精巧,要读懂文言文,首先把握文言文原则。文言文原则一是要做到准确无误,忠于原文含义,不能随意减内容和改变文章的风格。二是翻译  相似文献   

14.
日常教学中,常有语文教师因忽略文本体裁特征,导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确定有所偏颇。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均会出现人物描写,然而其解读方法与教学目标存在差异。小说教学必然需要依照小说的文体特点和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小说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挖掘小说主题,理解作者写作目的。  相似文献   

15.
《喧哗与骚动》具有融贯古今的文体风格,作者福克纳将详尽的评述性文体和切实的口语文体结合起来,所以他的叙事语言既有莎士比亚的富丽堂皇,又有戏剧性处理的特点从而避免了意识流小说心理复制的松散与不连贯和戏剧描写的直露,表现出深刻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6.
文体是作者传递意蕴的一种艺术。文体讨论的是语言对场合的适合性。文体学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各体英语的特点,提高他们的英语欣赏水平,以及他们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运用英语的能力[1]。一、英语文体研究与英语写作教学文体和风格源自于英语单词——style,文体学通过比较、观察不同语言表达的细致差别,产生了各种  相似文献   

17.
小说作为当代文学中的一种主要文体,其文体特征值得研究;只有从研究小说文体的基本特征开始,才可能把握小说文体的方方面面。作为作者正在写作中的专著《小说文体学》一章的摘要,论述了小说文体的虚拟性、故事性、兼容性及其语言的审美变异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波斯人信札》是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一部反映先进思潮的书信体小说。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不同的文体手段和修辞手法,充分体现了这部作品深刻的的思想性和哲理性。本文试从文体学与修辞学的角度对《波斯人信札》进行分析,探讨了构成这部小说的三种基本文体,同时从词汇、句子和修辞格方面分析了该小说的修辞特征。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小说的一个重要感情基调就是苍凉,与古典文学的苍凉之感不同,张爱玲小说的苍凉不但是文体书写风格的体现,更是对现实人生的隐喻。透过张爱玲小说的苍凉笔调,能让我们深深的感触到作者所生活的时代环境、生活百态以及个人命运的变幻等。同时,张爱玲笔下的苍凉之感所展现出的对人性的深层透视与关注,对当今时代的人性挖掘与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丁龙英 《成才之路》2014,(31):101-10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文体的价值属性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的确,文本的文体不同,作者在创作文本时的材料选择、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风格也存在着巨大的不同。而这对于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和方式的选择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阅读教学呼唤文体意识,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解构文本,才能真正感受到文本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