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秦为什么二世而亡呢?贾谊在《过秦论》(上)中的回答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李淑章先生在《<过秦论>点睛语新解》(下简称《新解》)一文中将这句话称之为“点睛语”,并认为“到目前为止,诸家对这句话的解释,无论在文字上还是在情理上,都站不住脚.”那么,作者提出的“站得住脚”的“新解”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二分法”与“三分法”是汉语复句中较为成熟的分类方法。与“二分法”将复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类不同,“三分法”将复句分为因果关系、并列关系、转折关系三个大类,以语义和逻辑为基础,注重研究分句之间的关系。“三分法”因分类的独特性、解释事实的逻辑性以及系统性,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会有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从身法的角度探讨太极十三势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太极十三势之“势”进行探讨.研究认为:1)“势”是一种原始的、潜在的、并贯穿于太极拳运动始终的能量.无论太极运动形态怎么变化,必须保持“势”的不丢.2)“势”蕴含于太极拳身法之中,保持正确的太极拳身法是维系“势”这种能量的源泉.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汉语语法结构方面,尤其是在汉语语法教学上,对于单句和复句的划分问题,一直很难找出一个简单易行的区分标准。这就是一个句子以某种形式出现时,它是一个单句;同样的意思,稍微变动一下,就变成复句了。更为难的是同样一个句子,有的语言学家认为是单句,有的则把它归到复句里去了。正如郭中平先生在其论著《单句复句的划界问题》(见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参考资料》P743)所述:  相似文献   

5.
转折复句分句间的语义关系 ,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客观相反关系 ;二是主观相反关系 ;三是推论相反关系。每种类型形成的基础是不相同的 ,分句在组成复句过程中也呈现出不同的语义特点  相似文献   

6.
汉语语法的新建构,以词语为中心,向下切分出语素,向上扩展成为句子。建立语素——词语——句子三级语法单位。复句和句群不存在内部的结构关系,属于句子使用的逻辑问题,不是语法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左传》“不”与“弗”的比较分析,认为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否定语气上的轻重强弱的不同,“弗”的否定语气强烈,对“弗”句的内容具有强调作用,语气短促有力、确定不移;“不”的否定语气轻缓,对“不”句的内容无强调作用,可表达包括询问、测度、委婉、商量等各种语气,“不”与“弗”在语法功能上的差异,无不体现出两者本质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秦石鼓文形体趋于理性建构 ,规整匀称化程度较高 ,“造意古朴”的同时“变化灵活” ,体现出继承晚周文字“崇古尚典”并沿着符号化、定型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的过渡性特征。石鼓文在点画用笔上已形成典型的“圆笔”风格篆法 ,结体取势上“上紧下松” ,章法布局上“均衡和谐、规整简明”。秦石鼓文的这些形体特征和书写风格在汉字演变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9.
汉高祖刘邦建立的西汉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继秦王朝之后第二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鉴于泰王朝较快灭亡的历史教训,西汉统治者必须根据当时的阶级斗争形势,总结、吸取秦王朝的统治经验,以确立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从汉高祖刘邦到汉宣帝刘询的八代国君(包括吕后),在一百五十多年之中所致力的就是这个任务。秦王朝的建立,是秦始皇实践了法家思想政治路线的结果。“汉承秦制”,说明西汉王朝的确立,同样在于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贯彻执行了法家的思想政治路线。  相似文献   

10.
秦汉王朝开发岭南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元前214年,秦征服岭南,此后岭南被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秦汉王朝对岭南的开发与治理,其意义不仅在于首开岭南早期开发史之先河,而且为后世统治者开发岭南奠定了必要的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校点本《隋书·琉球传》有一处标点有误:“多斗镂树,似桔而叶密,条纤如发,然下垂。”以“发”字断开,“然下垂”,与上句文意不连。“然”为转折连词。发之下垂,何用转折? 查《隋书》这段文字,移植于《北史》、《通典》、《寰宇记》等书,这句话都做了小小的改动。《北史》换“然”字为“之”字,校点本这句话中间不断开,成为“条纤如发之下垂”使文气贯通。而《通典》和《寰宇记》的处理办法,均是在“然”字前加一“纷”字,成为“条纤如发纷然下垂”,也使文字顺畅了。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课本第三册节选的韩非《五蠹》中有这样一句:“[禹)股无肢,胜不生毛。”课下作了这样的注释:〔股无胶)大腿上没有肉。肪:大腿上的肉。我认为此往有误。有关“肢”的解释:《汉语大词典》(92年6月1版)解:①人身上的细毛。列举”昔者黄帝始以仁义樱人之心,尧舜于是乎股无胶,胜无毛,以养天下之形。”(《庄子,在有》)又“[夏后氏)心烦于虑而身亲其劳,躬接肥无防,肤不生毛”。李善往引韦昭日:“肢,身中小毛也。②古代传说中称人类的祖先。”肢生海人,海人生吉菌,若菌生圣人,圣人生庶人。”(《谁南千·坠形训》…  相似文献   

13.
虚拟条件句是虚拟语气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法教学上是一个难点,这是由于我们的学生受汉语影响较深,而汉语中的虚拟语气概念又相当淡薄而造成的。举例来说,在“如果我们不抓紧,我们就会迟到。”和“如果人能长生不老,那真是太好了。”这两个条件句中,汉语看不出前后两句在语气上有什么明显区别,而在英语里面却是两个不同的语气结构,前者叫“真实条件句”(Sentences Of Real Condition);后者叫“虚拟条件句”(Sentences of unreal Condition),译成英语为:  相似文献   

14.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相关语句的句读,历来众说纷纭。该句句读的划分关键在于对不同小句成分的认识,"明星出西方"这类"N星+V+N方位词"格式是要素完全的独立小句,在句中可以单独成句;而对于"出西方"这类的句子,性质属于依附小句,在句法上不独立,需要依靠其他句子成分为其补充语义解读,因此其必须在复句中充当句中成分;"禁不得祠"按文例习惯更宜于将其作为复句的分句处理。故该句正确句读应为:"……实之初县,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  相似文献   

15.
否定词与语气副词共现时,语气副词必须位于否定词之前,这是一个跨语言的共性,汉语也不例外。“一定”既可位于“不”前,也可位于其后,并没有违反“语气副词〉否定词”这一语序规律,因为“一定”实际上是助动词。本文还讨论了负极性语气副词两个来源:一是表示极小量的语气副词,一是表示极大量的语气副词。它们都是由最初的量性实词逐渐语法化而形成的。负极性语气副词的两个来源的逻辑语义基础是:否定极小量和否定极大量都能够衍推出全量否定;语用基础是语言使用的经济性原则。  相似文献   

16.
六、“有(无)……者”“有(无)……者”格式的“有(无)”,具有四种意义,即“含有(不含有)”、“存现(不存现)”、“具有(不具有)”、“设有(设无)”等四种意义。“有(无)……者”格式的“者”,在两种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即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的作用。“有(无)……者”格式,实际上包含“有……者”与“无……者”两种格式。四种意义的句子,一般都具有这两种格式,只有表“含有”意义而其“者”为表提顿语气的  相似文献   

17.
训读法:日本受容汉诗文之津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诗文训读法是一种双向处理汉诗文与和文 ,使二者相互训译转换的语言机制 ,是日本接受汉籍并进而创作汉诗文之津桥。日本对待外来汉字的积极吸纳态度 ,坚持以本国固有语言为本的原则 ,以及灵活的“训读”、“音读”方法 ,是训读法产生的理念基础和技术基础。训读法从产生到定型 ,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嬗变与完善过程。江户时期以荻生徂徕为代表的训读法反对者的尝试与失败 ,证明了训读法产生的合理性、必然性。从现今日本解读汉诗文所采取的原文、训读文、口语译文的三段式结构中 ,可以认知汉诗文训读法的基本形态与工作原理。向使日本一味用音读法处理汉诗文 ,则汉诗文就始终只能是极少数文化贵族独占的“外国文学” ,不可能出现江户时期的鼎盛 ,更谈不上融入日本文学 ,成为构成日本文学的和汉两大体系之一。  相似文献   

18.
关于《陌上桑》主题,过去许多人认为是揭露统治者荒淫无耻的面目,表现秦罗敷反抗权贵的高贵品质的。我们认为,在《陌上桑》里,使君并不是一个荒淫无耻之徒,他同作品中的“行者”、锄者”等一样,是为衬托罗敷的美而服务的。《陌上桑》在歌颂罗敷美的同时,主要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世界也存在量范畴,主观量是指说话者渗透在主观意识中的量范畴。让步复句作为一个双量范畴,体现了说话者的主观量范畴。结合主观量知识,文章考察了让步复句。根据让步复句的特点,前后分句一般不能处于同一量级。对于后一分句核心词汇固定的让步复句,“虽然”、“即使”等所指向的语义成分,有的只用于后一分句是肯定结构的情况,有的只用于后一分句是否定结构的情况。否则,让步复句就会因为不合句法、不合语义或不合语用法而不成立。  相似文献   

20.
战国后期形成的黄老学说系法家在东方齐地的一门“别派”,由于东方齐地特殊的政治文化,使它与三晋法家和西秦商、韩法家理论都有着重要区别,但是它们的基本共同点则是为建构大一统君主集权政治服务,主张以“法”治国,以“术”“势”驭臣。黄老学说在汉初通过“萧规曹随”,走上帝制时代另类的“汉承秦制”之路,从而使汉初的“汉承秦制”具有更复杂的特点。在文景时期,由于皇权与外戚、宗室、军功大臣之间博奕的张力,促使黄老之学与儒家学派成为维护各派政治利益的理论武器,导致西汉前期政治制度的建构、变革异常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