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流传物形态存在的人的精神产品,随着人的自我意识的改变而经历了“客观对象”、“主观经验”和“存在理解本身”这些不同身份,从而也被相应地赋予永恒或历史等不同特性。在寻求对作为文本的传统的理解方法过程中,人们不断深化对文本意义存在方式的认识,同时也不断改变人对自身存在本质的理解,即人从纯粹的认识主体转交为被传统所决定的一种存在,在不可摆脱的“诠释学处境”中生存。于是,作为流传物的文本的意义与历史地存在的人都只能放弃形而上学诉求而不断寻找自己的历史性存在。  相似文献   

2.
企业是什么?企业是一个组织,一个五脏俱全、有血有肉的组织,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作为“人”而存在,他首先考虑的是生存.而后考虑的是发展。生存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生存的保证。在当前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一个人要生存发展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而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要不断接受教育和培训。企业亦然,一个没有营养源,缺乏营养供应的企业就不会有生存发展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声音     
罗崇敏教育负载和传承人类生命、生存及生活的经验;彰显和追求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念和价值目标。教育指向人的生存目的,它使人认识到自身存在目的和存在价值,使人成其为有价值的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价值的生成和发展经历求取知识的价值、求取生存的价值和求取幸福生活的价值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1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而已”,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如是说。人作为历史的主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在与客观世界一切存在物所构成的客体中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的涵义。从实践关系来看,人是能动的改造者,物是被改造的对象,人作为实践主体出现;从认识关系来看,人是主动的认识者,物是被认识的对象,人作为认识主体存在;从价值关系来看,人作为价值主体,物则只能被作为主体所评价的对象客体等等。总之,人是一切存在物中的最高存在者,成为主动和主导方面而支配、制约着社会历史的兴衰与进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人学认为:人的生成性表征着人占有自身的类本质和社会本质。人的各种活动都是在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并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人的本质。这些活动都是从人的需要引发,在实践中实现人的生存、发展和完善。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并促进人的生存、发展和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人的需要中生成,在人的实践中存在,在人的发展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1"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而已",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如是说.人作为历史的主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在与客观世界一切存在物所构成的客体中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的涵义.从实践关系来看,人是能动的改造者,物是被改造的对象,人作为实践主体出现;从认识关系来看,人是主动的认识者,物是被认识的对象,人作为认识主体存在;从价值关系来看,人作为价值主体,物则只能被作为主体所评价的对象客休等等.总之,人是一切存在物中的最高存在者,成为主动和主导方面而支配、制约着社会历史的兴衰与进退.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哲学的高度首次探讨了人的潜能素质生成获得过程及其特点。本文在具体分析了其潜能素质基本层次生成获得的具体活动的基础上指出,人是领先自身活动来生成自己、获得自己、展示自己和发展自己的活动存在物,人的潜能素质就是通过人的自身活动来生成获得的。它的生成与获得过程具有以下特点:即它体现了同化与顺应的辩证统一;受制于环境、超越环境的辩证统一;是在对象化功能实现活动中不断建构完善自身的过程;是一个自我修养的自觉内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曾指出:“人双重地存在着,主观上作为他自身而存在,客观上又存在于自己生存的这些无机条件中。一切物的要素在教育中都是处于第二位的、是可分的和可代替的,惟有人的要素在教育中是处于主导地位的,是不可分的、不可替换的。”因此,教学本质应体现教育对生命的“弹性诉求”,即教育对生命的关怀和对人的价值的尊重。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存论意义的教育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作为生存者是自我生成、自我敞开的存在,是不断地实现着某种可能和不断地发生着某种意义的整个生命和生活。“教育”从词源意义上看是作为儿童的一种生存方式出现的,因此,教育是人的重要的生存方式,是人类自身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使人“学会生存”、追求生命意义的重要实践活动。而关怀和被关怀是人类生存中的基本需要,教育活动应围绕着关怀来组织并且助人学会关怀。  相似文献   

10.
人自出生以来,就在自己与周围之间架起一座座桥梁,以不断加深自己同各种人和物的联系,并且把它作为自己的世界而生存其中。如果没有架设这种桥梁,或是即使架了,桥梁未能发挥作用,或是人有时失去了架桥的意愿,那么他就会孤立无助,就会丧失和平。我想,这种桥不仅对外,也对内,要不断地在自身之间架桥,促使我们发现真正的自我,确立真正的自我。  相似文献   

11.
康德认为,“人,总之一切理性动物,是作为目的本身而存在的,并不是仅仅作为手段给某个意志使用的,我们必须在一切行动中,不管这行动是对他自己的,还是对其他理性动物的,永远把他当作目的看待。”人是目的本身,具有个性独立性,能自己选择自己的生活,有个人的权利、欲望、地位、价值和尊严。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人一旦成为人,从根本上讲他就处于和自然界相对立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2.
考试作为一种测度和甄别人的身心素质个别差异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并且因其职责功用特殊,与人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客观的联系,对人的发展起着督导、激励、调节等作用,从而成为促进人的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必须科学地利用考试来实现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技术生成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人—世界关系问题。目前一种流行的技术哲学观点是斯蒂格勒的人的身体缺陷及其技术弥补观点。但是,这一先验判断作为技术生成的一种向前的历史入场形式,必须要落实到人类脱离动物世界的向后追溯姿态上来,也即必须要强调生命是技术生成的条件。由此可以借用阿伦特的"生命活动"概念,将技术的生成展示为如下逻辑秩序。一是"劳动动物"诉诸劳动,逐步将自然物纳入自身的生存范畴,代表着技术生成的原始起源;二是"工匠人"诉诸工作,开始将人工物世界纳入自身的生存范畴,表明技术生成的加速效应;三是"社会人"诉诸行动,将自然物和人工物纳入自身的生存范畴,表明技术生成具有集体的扩张性特征。这种技术生成的历史逻辑秩序,表明人与物是一种相互建构关系,与人一样,自然物作为能动者也进入技术生成过程,同时也要强调,劳动、工作和行动并不是一种相互替代关系,行动对工作、工作对劳动是一种包含或发展关系,因此技术的一切历史生成均会包含于当前的行动中。这里人和非人要素作为技术生成的能动者绝不会单独发挥作用,技术的生成机制在于一种包含能动者设想或被设想的目标、步骤和意向转换、人和非人能动者混杂以及能动者之间相互赋意在内的技术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14.
人生活在世界上,在生活中展开自己的生命活动,体验着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活力。儿童作为"存在着",在生活世界中体验着自己"生命之流"的流动,在生活的体验中实现自身的生成,进而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成人扭曲了儿童的真实体验,应还给儿童在生活世界中的体验。  相似文献   

15.
一、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的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客观现实途径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劳动是人以自身的活动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物质能量变换的过程,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通过劳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他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且使这种潜力的活动受到他自己的控制。这就是说,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不断生成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是人这种高级物质存在能够不断得到整合以及功能属性不断得到开发和提高的关键所在。 社…  相似文献   

16.
人的主体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属性,是人作为主体为了生存而在不断与外界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患的交换过程中逐步确立的.主体间性是主体在生存论和交往实践论层面上的自我反思与批判.马克思通过交往实践,对社会历史结构和人的生存和自由发展的实现机制进行分析,找到了一条通向人类自由发展和全面解放的道路.人类对自身的不断探求与追问凸显出入作为主体不断对自身的提升与超越,不断地去追寻一种终极性的人性关怀,不断地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去提升自己.  相似文献   

17.
人作为一种自为的存在,具有未完成性和超越性特点。人在不断超越生物性本能,探寻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过程中,不断扬弃自身,表现出生命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终身教育使人的本质在完整生命历程的持续性学习中彰显和展开。生存论视野中的终身教育使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和潜能性得以发挥,给人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成为人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自觉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8.
走向物自身     
现象学的名言是:回到物自身。这句话颇使人费解,我们每天与物打交道,却与真正的物失之交臂,那真正的物即物自身又在哪里?我们日常接触的难道只是物自身的影子?难道还有一个物自身的世界?对物自身的困惑,就是人对世界的困惑,人对自身存在的因惑,在困惑中诞生了哲学,哲学一开始就把物自身当作它的思维对象。柏拉图是这样理解物自身的:物自身应该是绝对自律的,永恒不变的。它没有原因,它自己就是自己的原因,因而它决不落入现实的因果链中,它在因果关系之外存在。一旦设想物自身也有一个原因,一个条件,物自身就是一个矛盾的观…  相似文献   

19.
制度作为调节主体活动与主体间关系的规范,是在主体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形成的,它体现或满足了人这一类存在的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是人类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满足自己需要的结果,因此,人的目的、和谐、全面发展就成为制度合理性的根本标志,具体表现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程度,社会成员利益的满足程度和社会的公正程度。  相似文献   

20.
当下的职业教育以技术性作为其核心追求,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现实,满足生存的需要者,遗忘了学生生命发展的可能性即超越性,从而遮蔽和掩盖了学生之为人的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人的本性在于人所具有的超越性。人不仅是一个现实的存在,更是一个价值性的存在。职业教育之所以归属于人的教育,就在于它要超越自身的被动的工具化存在状态,不仅教人生存和谋生,更要不断追寻和彰显人存在的无限可能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