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曲》称“神圣的喜剧”。但诗人的悲愤忧思之情流贯始终。它既是一部忧思录,也是一部指述救赎之作。《神曲》抒发了但丁三重忧患:党派纷争之忧、民穷国弱之忧和遭放逐之忧。  相似文献   

2.
《大连大学学报》2016,(4):71-74
但丁的《神曲》和吴承恩的《西游记》,作为东西方文学的两部经典之作,不但都具有神话色彩的共性,还存在着同样的救赎母题,经历原罪、赎罪、获救这一救赎历程。《西游记》以佛教文化为根,《神曲》以基督教文化为本,二者虽存在很多差异,但在描写主人公的救赎历程方面却殊途同归。本文从《西游记》与《神曲》中所反映出的救赎原型母题揭示其中的共性。  相似文献   

3.
基督教对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深远的影响,对文学的影响尤为突出。但丁的《神曲》就是一部深刻阐释基督教文化的文学作品。《神曲》的整体结构充满了神性色彩,象征性、寓言性的手法表现得非常突出。《神曲》对基督教文化的深刻阐释强化了西方文化体系中精神信仰的地位,从而对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人类生活充满了许多矛盾,因而引起许多问题。庄子说:“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庄子·至乐》)由于有许多问题,所以引起许多忧虑。孔子以为“仁者不忧”,但未达到仁者的一般人还是有忧的;而仁者亦有所忧。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庄子更以为仁者多忧:“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彼仁人何其多忧也!”(《庄子·骈揭》)苗子对人类生活中的问题词比较易优的说明,他说:“人主而和部,饮而不得则不能无米,来而无巨星分弄则不能不争。令则乱,乱则穷。”(《日…  相似文献   

5.
《神曲》与《十日谈》中体现出但丁与薄伽丘两位文学伟人不同的幸福观。可以通过对《神曲》与《十日谈》创作背景以及对作者但丁和薄伽丘生平经历对比,从主客观影响因素出发,分析两部作品所体现的幸福观的相似之处与区别,及二者形成的历史与个人原因。  相似文献   

6.
《新作文》2006,(3)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第一位诗人但丁写过一部著名的《神曲》。在《神曲》中.但丁叙述自己迷失在一片黑暗的森林,他极力想走出去。到了黎明时分,远处的山顶已撒满阳光。可就在此时.前面突然出现了三只猛兽,一豹、一狮、一母狼,挡住了路。但丁进退维谷之际。古罗马的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作为一名普通的辅导员,我时时刻刻为《辅导员》下半月刊的发展而牵挂。我之所以为《辅导员》之喜而喜,为《辅导员》之忧而忧,是因为我深深地为它折服: 其一:《辅导员》下半月刊奉行“读者编者  相似文献   

8.
001《伊利亚特》人类历史开篇的第一首歌002《奥德赛》人类征服大自然无数奇险的交响诗003《伊索寓言》西方寓言文学的范本004《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希腊悲剧的典范之作005《俄狄浦斯王》“十全十美”的悲剧006《罗摩衍那》世界文学史中最长的史诗007《一千零一夜》民间口头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008《源氏物语》日本宫廷版的《红楼梦》009《神曲》中世纪的史诗010《十日谈》一百篇“醒世小说”011《坎特伯雷故事》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典范012《堂吉诃德》一部讽刺骑士小说的小说013《巨人传》人的力量,智慧和品德的赞歌  相似文献   

9.
《百年孤独》是一部史诗性作品,它浓缩了拉美国家一个世纪以来的苦难史。它着眼现状,审视历史,渴望未来;它揭示出民族的痼疾,以便疗救;它求索进取,寻求出路。它是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神曲》。  相似文献   

10.
《说文》心部训为“忧也”之字辨姚炳祺忧愁之忧,含义蕴藉,内容复杂,《说文》心部训为“忧也”或“忧貌”之字有二十六个之多,统言之皆为“忧”,析言之则有别,或曰“微别”。从这些“微别”中可以领略到“忧”义内涵之丰富多采,及其表达方式之多样性和复杂性,亦可...  相似文献   

11.
竹简《五行》篇第二章云:"君子无中心之忧则无中心之智,无中心之智则无中心之悦,无中心之悦则不安,不安则不乐,不乐则无德。"而依据帛书《五行》,此句以下还应校补以"君子无中心之忧则无中心之圣"一句,与开头的结构完全相同。这提示我们关注《五行》篇"圣—天道—德之行"与"智—人道—行"线索背后更具根源意义的心灵环节——"忧"。  相似文献   

12.
歌德的《浮士德》和荷马的《伊里亚特》、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列,被称为欧洲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历来享有崇高的声誉。别林斯基说:“无可争辨,歌德的《浮士德》是我们时代的《伊里亚特》。”“《浮士德》是当代德国社会的一面完整的镜子”。丹纳指出:“近代两部巨大的史诗,《神曲》与《浮士德》是欧洲史上两个重要时期的缩影。《浮士德》确实是一部时代生活的广阔的史诗,它规模宏大,包罗万象。但是在诗剧中,歌德正是以其艺术家对生活本质深刻的洞察力和卓越的艺术手腕塑造了浮士德这个世界著名的典型形象才获得如此价值的。  相似文献   

13.
"忧"是人人生而有之的情感,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忧"被赋予越来越丰富的文化内涵。《论语》中的"忧"分为"非仁者之忧"和"仁者之忧"。"非仁者之忧"是对自身财富性命等产生的忧虑;"仁者之忧"则是一种主动承担起的对"道"的责任感。非仁者终生困扰在个人的忧虑惊惧之中,而仁者则可以抵达一种"不忧"的境界,这种"不忧"是发而皆中节的七情之正,是以道义为乐的自足之心,是浑然与物同体的天地之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神曲开始风靡海内外,从广场舞歌曲《最炫民族风》,到唱响海内外的神曲《忐忑》,再到火爆全球的韩国神曲《江南style》。似乎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年的大众音乐文化里开始有了神曲的固定位置。神曲轮番轰炸,人们应接不暇。本文将以神曲《江南style》为例,从神曲本身的特点、文化消费主义、文化工业、大众社会心理等几个视角来探讨神曲走红背后的文化启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教育成为一个问题领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徐九庆先生的教育随笔《中国教育怎么了》是反思和批判中国教育问题的又一力作。翻开书卷,满目忧患:就业之忧、能力之忧、品格之忧、师道之忧、价值之忧、公平之忧、礼仪之忧、留守之忧……忧心如焚,燃烧的是一个民办教育家的赤子之心、报国之心。教育有问题,这是没问题的;然而,  相似文献   

16.
<正>初中《语文》第五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文,课本对其末段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二句的注释,现摘引如下:"〔居庙堂之高〕: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进’,即指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相似文献   

17.
中世纪伟大作家但丁的宏篇巨制——《神曲》,在中世纪文学史上树立起了一面崇尚人性并追求和谐、完美的人性的大旗。先看但丁写《神曲》的目的。“其目的不外乎通过冥世之界的幻游的描述,给人们以教育和启发,使人们走出谜惘和错误,经过艰苦的努力达于真理和至善的境地,实际上也就是给意大利人在政权上和道德上指出一条复兴的道路。(见人民出版社《神曲》的引言),由  相似文献   

18.
《岳阳楼记》最能体现范仲淹宏大抱负的一段文字是“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优。然则何时而乐耶7其必日,‘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解释这段文字的关键所在是“古仁人之心”。“古仁人”是指谁呢?历来注家没有提及,《范文正公集》(《正谊堂全书》作《范文正公集》,《四部丛刊》作《范文正公集》)中也没有明确记载。当今注家往往就“古仁人”的字面含义,加以解释。例  相似文献   

19.
老舍与但丁有密切的文学联系 ,初读《神曲》,老舍就有了“要写出像《神曲》那样完整的东西”的愿望。“《神曲》情结”贯穿于老舍文学创作的始终 ,不同时期在主题、意象、语汇方面又体现出不同的特点。“《神曲》情结”是走进老舍文学创作世界的一扇门  相似文献   

20.
关于《神曲》中“异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异化”是理解《神曲》的一个新思路。从这种观点出发,分析《神曲》所反映的政治斗争和社会伦理道德内容,将会进一步看清《神曲》中异化现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