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劝说往往出现在别人遇事不顺内心郁闷、伤感或是固执地坚持某种做法不肯改变之时,当说话人希望对方认同某种思想或情感时,也需要进行劝说。怎样设计合适有效的劝说语呢?“经历共鸣”是常用的方法。《最后一课》中的小弗郎士不重视学习法语,“旷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孩子难管、任性几乎是普遍现象。教师处理难度大,对部分“问题学生”近乎无计可施。实在看不下去了,便通知家长,部分家长接到班主任的“通牒”,起初效果是有好转,然而一周没过,旧症复发。事实证明,教育孩子,单靠某一方面或某一形式的力  相似文献   

3.
意大利歌唱家巴拉说:“那些善于把声音送到头腔去的人,才是真正在歌唱,谁会用头腔共鸣,谁能唱一辈子,失去了它,就不再是一个歌唱家。”欲求声音获得最好的“泛音共鸣”效果,必须使声音通过咽腔走向头腔,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位置”。所谓“位置”就是共鸣区域的“顶”,即共鸣区域的最高点,而这个“点”的获得靠的就是“管状共鸣”的训练方法。 “管状共鸣”要求喉头往下相对稳定,使“管子”加长,把舌骨与甲状骨后部的距离拉开,打开一条通道,使气息自由进出。 声乐训练中,强调的是调节“发音管”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在呼气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地把“管”放宽放长,一方面尽量利用到共鸣腔的发音能力,也就是把咽下部形成  相似文献   

4.
《触龙说赵太后》是《战国策》中的名篇,关于其中的“徐趋”的理解学界看法有所不同,本文梳理了学界有代表性的一些观点,认为“徐”表示慢,“趋”是小步快步向前,是一种礼仪,“徐趋”矛盾的语义搭配有其特别的语用功能,体现了触龙劝说的智慧.  相似文献   

5.
"品行生"作为现代"教育教学病理"的典型现象,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问题并不断恶化。深入了解"品行生"的表现、成因,通过以心灵沟通、家教苏醒、社会共鸣三大教育体系为引线来转化、遏制"品行生"的现象,共同拯救学生的品德、行为,培育一个思想道德境界较高的下一代,进而拯救民族的教育、拯救国家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在很多关于声乐教学和演唱的书籍及论文中,经常会看到有“面罩”这个字眼,在课堂上,老师也经常会有这样的提法。在以前的学习中,老师也多次提到“面罩”问题,但当时只是一种朦胧的概念,不求甚解。通过一段时间的进修学习,笔者对面罩共鸣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运用在自己的歌唱与教学中,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8.
谈谈阅读教学中的“共鸣”福州师范二附小王卫红,姚瑾所谓“共鸣”,就是读者受到作品的感染,领会到作品的中心思想,从而和作者产生一致的思想感情。为什么在教学中要强调“共鸣”呢?这是因为文学作品是用形象来反映生活的,而形象又是借助语言塑造出来的,作者正是通...  相似文献   

9.
第八册积累·运用六习作要求:这次作文不出题目,也不规定内容范围,请你自由写。写大自然秀美的山川,写各种各样的人或事,写自己的快乐或烦恼,写自己的梦想或希望,都可以。动笔前,先认真想一想,自己最想告诉别人的是什么。要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写具体,写清楚。注意不写错别字。写完以后加个题目,有不满意的地方修改一下。“各位同学请注意,A号楼和B号楼发现火情,请迅速离开现场!”晚上熄灯过后不久,学校的广播里突然响起了紧急集合号,紧张的气氛立刻弥漫了整个寝室。同学们顿时慌乱起来。“这可怎么办?”呀,不会遇到‘9·11事件’了吧?”………  相似文献   

10.
“哎呀,快逃哇,没命啦!”“救命啊!”……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今天下午,我们经历了一场有惊无险的“火灾”。下午3点,和往常一样,同学们都在教室里上课。这时,广播突然响起:“同学们,现在教学大楼发生火灾,请你们迅速撤离!”我们向窗外望去,果然,窗外升起了一股浓浓的白烟,仿佛一团雾,却更像一  相似文献   

11.
骗人会被自己的良心抛弃李鲁每当我走过原来小学附近的小店时,都会想起小学四年级时那件事。有一天,我因为没吃早饭,想去学校后面的小  相似文献   

12.
“各位同学请注意,A号楼和B号楼发现火情,请迅速逃离现场!”广播里响起了紧急集合号,紧张的气氛顿时弥漫了整个寝室。同学们慌乱起来。“这可怎么办?”“呀,不会遇到‘九一一事件’了吧?”听到这句话,我的脑海里顿时浮现出当时的惨状,腿都有些发软了。紧张之中,似乎闻到了烟味,我大声叫起来:“快逃啊!”顿时,大家一起向房门拥去。突然,不知谁叫了一声:“别慌,昨天我们  相似文献   

13.
“三路统一”达“共鸣”李艳波付丽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教材,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特征,激发情感的共鸣,努力做到“三路统一”,即教师的教路与课文作者的思路、学生的学路相统一,进一步达到“入境——动情——共鸣”的积极情感效应。新授课开始,应该精心设...  相似文献   

14.
劝说,往往是在明辨是非、陈述利害的同时,让对方接受正确的建议或主张。劝说是一种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过程,可以使人舍弊趋利,改邪归正。善劝需得巧攻心,不能让人动心的劝说往往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15.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之一——情感,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主动认知和心理活动高度发展的必要条件。情感被激发,才能促进意志的发展,推动学生更加勇敢、自信、主动地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并不断获得成功。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特别重视引发学生与教材、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等多方面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16.
17.
思想教育上的共鸣是指教育对象受到教育者或教育客体的感染而产生与之共同的思想感情或思想认识,或者说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形成统一和谐的心理表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今的青年学生除具有热爱党、追求党、政治上普遍上进的基本特点外,更具有思想敏感,自我意识、主体意识强,不盲从轻信,喜欢独立思考等特点。但同时,由于他们正处于人生观形成阶段,他们还具有在政治上不成熟,看问题易偏激,理想信念不稳定,但可塑性极强等特点。因此,思想教育要获得成功,教育者必须在教育共鸣上下工夫。因为共鸣是启发学生觉悟、端正认识、转变…  相似文献   

18.
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收效甚微.只有依靠学生内在的“情感冲动”.才能推动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语文教学也应这样。“文章不是无情物”.特别是新版语文教材中的大量文章.无不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诗歌有情、散文有情、小说有情、戏剧也有情.篇篇课文都蕴含着真挚的感情。因此.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19.
我是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念的本科.大四那年秋天决定申请读研究生。对本科学生而言,这个学期是大学生涯中最忙碌的日子。纽约华尔街的大公司在这3个月里面试和招聘应届毕业生;大多数学校的研究生报名也在12月底至1月上旬。同学们奔波于课堂、宿舍和职业中心之间.为功课而废寝忘食;在周而复始.一轮接一轮的面试中拼杀,渴望得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我在那几个月间。  相似文献   

20.
“死亡”,一个令人恐惧的词语。谁都不愿意面对死亡.但“死亡”的考验有时却来得那么突然。马羽同学真实地记述了自己经历车祸的前前后后,抒发了自己在车祸后对生命的深刻感悟。车祸带给他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