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针对基础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把课程改革列为亟需突破的两大瓶颈之一。这一动议昭示着课程改革的滚滚热潮将扑面而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学校课程权力的进一步增大,基础教育领域各校必将根据课程权力的下放、新的课程标准,重新审视学校教育,纳入新课程理念,从而重新规划学校的课程结构。课程表作为课程结构主要外部表现形式,应集中体现新课程理念,充分反映课程改革为学生服务的主旨。可令人遗憾的是,在我们的中小学却还是“校校同课程,生生共课表”,课程表要么只是一纸执行课程计划的自上而下的指令,…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年来,“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一个热点.不少学校将校本课程与学校特色教育联系在一起,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作为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并列的校本课程,其意是课程决策权力的分散,在课程设置与实施方面给予学校更大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3.
教师课程权力的获得和实现是新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新课程改革的制度框架为学校教师课程权力的合法性提供了保障。在学校情境中,教师如何理解课程权力,教师课程权力存在着哪些困境,如何来推动学校教师课程权力的实现,是本研究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将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的总目标,要求教师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创新者,要求校长成为积极有效的课程开发者和管理者.新课程要求学校成为一个充满生机的地方,同时也只有充满生机的学校才能有效地实施新课程.因此,重新理解学校教育是实现新课程的一个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的深化,教育改革已经到了必须扫除学校教育的内部制度性障碍的阶段,因此重新审视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对校长的职位权力进行重新解析和重新构建已经是当今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本文从组织的角度,探索和分析了我国校长职位权力的本质,并澄清其组织和个人的来源;同时通过对校长职位权力的内在属性进行公共管理角度的剖析,确定了职位权力的公共性本质.  相似文献   

6.
从课程权力配置、课程运作主体和课程运作程序考察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可以发现,课程运作机制主要有三种模型,一是政府控制-学校执行模型;二是政府引导-学校领导模型;三是政府监督-学校自主模型.我国从建国伊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直沿用第二种模型.这一运行机制的特点是课程的决策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地方及学校的职责仅仅是执行.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课程管理模式开始转向权力分享、责任分担,由此,政府引导-学校领导课程模型就成为课程运行机制的一种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学校建构"新常态教育"不是简单地对当下教育继承或摒弃,也不是对一些学校的成功经验进行随意选择和拼凑,而应是一种综合改革,是在对整个教育理论和实践反思基础上的校本重构:对教育定义重新界定;对教育目标重新厘定;对学校课程重新架构;对课堂教学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8.
课程决定权力是课程决定行为能否实现的关键,对课程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教育现实中,中小学教师的课程决定权力既存在着历史缺失,又面临着现实尴尬.必须采取对策,从促进课程改革健康发展的高度,改革课程决定权力的分配机制、僵化的教育管理模式和课程评价体系,培养教师课程决定的自主意识,实现教师的自我解放,赋予教师对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结果的评价权力等恰当的课程决定权力.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的课程教材改革,一方面强调课程教材的三级管理体制,赋予地方、学校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方面以更大的调整权力;另一方面则倡导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在信息网络条件下的更大改革,把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选择性课程等多种新的尝试纳入发展目标,这对学校教育教学及其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在分析传统学校管理模式缺失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学校管理模式转型的观点,为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模式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建构促进学校自主发展评价体系的必要性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政府与学校关系,促进学校自主发展,是学校教育管理改革的方向和重要任务。重新划分政府与学校的权力范围,厘清政府和学校的权力边界,是学校自主发展的前提条件;建立学校自主发展的运行机制,是学校自主发展的关键;建立促进学校自主发展的评价体系,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我国教育理论界展开了课程改革的大讨论 ,其中“校本课程”作为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 ,日益引起了教育行政部门的关注与重视。 1999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确定了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三级课程体制 ,成为我国课程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开端。关于校本课程 ,目前 ,学术界倾向于认为 ,它属于课程行政范畴。相对于以中央政府为课程行政权力主体的“国本课程”、以地方政府为课程行政权力主体的“地方本位课程” ,指的是学校自主决定的课程。在当今世界上 ,许多国家都已实行了“校本课程” ,某些国家已经相当完善。…  相似文献   

12.
芝加哥州学校本位管理制度打破集权化科层管理,实现从形式化步入实质性的转变。管理制度体现以提升学生学习成就为主要目标;教育实质权力下移到学校;增加校长实质权力,完善常议委员会制度;根据市学术标准和课程架构发展校本课程;享有更多的经费自主管理权;实现学校管理和办学成效评价主体多元化等。其卓具成效的改革为我国学校本位管理制度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贯彻落实新课程所倡导全人教育,重建课程结构,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等等教育观理念,必须重新审视改革已有的教师教育课程,加强校本教师教育课程研究,使国家、地方、学校三级教师教育课程能够相互补充、良性互动,尽快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更好地促使教师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术语是中国课程研究者从西方教育文献中引进的新名词。新课程改革以来,义务教育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地方与学校的课程决策权力,教育形势的发展给我国校本课程开发提出了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日益深化,改革的核心———课程结构的改革已成为各校改革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如何改革和形成怎样的课程结构体系以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怎样调动处于教育第一线的学校和教师在课程改革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更大效益,将直接影响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效,影响21世纪的人才规格。近年来,随着我国地方和学校课程决策权力与责任的增加,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也开始提到课程改革的议事日程上来。不少地方和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逐渐表现出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期待与热情。然而,我们对于校本课程开发认识还很贫乏,与…  相似文献   

16.
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要求教师彻底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同时更需要改革学校的管理制度,因为课程改革需要一个相应的教学管理体制的支撑和保障,才能构建学校“自主发展教育”的目标。因此,学校管理制度的重新构建是新课改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7.
论校本课程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课程源自20世纪70年代早、中期欧美国家的教育民主运动。当时,大多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出于对新课程(指由专家制定的学科结构课程)运动的重新思考以及对教育形势日益复杂化的实际考虑,将包括课程决策权在内的几乎所有类型的教育决策权都明显从中央下放到地方。因此,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从权力转移的角度提出并界定了校本课程,认为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自主开发,促使学校、地方和中央教育当局之间的权力责任再分配的民主化课程。校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课程决策应该由负责实施课程的教师作出,并应该由决策结果…  相似文献   

18.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在高师院校层面,面临着行政与学术、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以及高师院校与中小学之间的权力较量、冲突与失衡。清醒认识课程改革中的权力纷争、防止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滥用、赋予基础教育机构相应的课程决策权以及加强课程领导与评鉴,是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谋求超越的可能之径。  相似文献   

19.
课程问题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课程是学校开展教和学的中介,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课程改革是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先导和关规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新的历史时期,职业技术学校的课程改革具有不同于以往任何历史时期的新特点。它不是一般意义课程内容的更新和调整,而是要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构建。重新构建职业技术学校的课程体系,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近20年来,各种新兴科学技术,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通信…  相似文献   

20.
经合组织国家教育改革中的放权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蒲蕊 《教育研究》2005,26(1):69-75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对公立学校进行重构与放权的尝试,主要包括:重新定位国家的角色,中央政府权力下放;扩大下级中层机构对学校管理和监督的权力;扩大学校的自主权;扩大社区与家长参与学校事务的权力几方面。改革之后,更多的权力从中央下放到地方和具体的学校,在管理自身事务以及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地方与学校发挥着更大的作用,承担着更多的责任。针对当前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情况,政府应该着重进行四个方面职能的定位:政策的制定应有利于支持权力的下放;关注加强学校能力的建设;严格的督导与评价;鼓励改革与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