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赞美中等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现 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尤其是心理、生理还处在健全、发展阶段的孩子。他们敏感而脆弱,特别需要鼓励、喝彩、掌声。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把过多的喝彩和掌声给予了优等生和后进生,而忽略了中等生这样一个群体。笔者对有关学校某班中等生的调查显示:有半数以上的中等生在一学年中没被表扬过,也没被批评过,有的甚至都未被老师的眼神光顾过。他们自认为是被老师“遗忘的角落”。对此,他们表现出了明显的无奈。问他们是否想得到赞美,他们中有人说:等我先变成优等生或差生吧。其实,大多数中等生在智力上与优等生不相上下,只是或少了一些积极进取的劲头,或学习方法不够科学而已。因此,我们应对中等生实施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促进其发展。实践证明,赞美中等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我是中等生     
《少年儿童研究》2010,(7):20-22
尖子生受人瞩目,总是被表扬和赞美簇拥着。差生让人头疼,但老师反倒倾注了更多的关注,努力发掘他们的闪光亮。而人数最多的中等生,却常常被忽视。很多人认为他们是:不能带动大家进步,也不会拖全班的后腿;既缺乏精彩表现,也不会惹出大祸;学习成绩很难冲到前面,但也不至落到后面…… 真是这样吗?还是听听中等生自己的诉说吧。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校在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工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对中等生有所忽视。这表现在不论是学校工作计划总结,还是班主任的计划总结,几乎涉及不到中等生的教育问题。其实,中等生从来不是铁板一块、死水一潭,有时思想会不稳定,呈现两头分化。我们教师就不能只顾两头,丢了中间。抓中等生的教育就要研究中等生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也处在不上不下的中等水平上,比较一下,这与中等生有许多类似之处。一、处于中等生活水平的人,大部分都希望生活能提高,中等生同样具有渴望进步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羡慕优生成绩,希望得到老师…  相似文献   

4.
一、中等生写作心理分析作为班级里的中等生,他们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不少人性格内向,心理具有隐蔽性。长期以来,中等生在写作中存在以下几种写作心理。1.写作自卑心理中等生在写作中的自卑心理是指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自己的品质、智力、能力等产生怀疑并作出过低评价所产生的心理感受。  相似文献   

5.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一类伤害不容易被意识到:当教师过多地关注优等生和后进生时,对中等生的冷落就是教师在无意识当中对中等生的一种伤害。本文以教育心理学和新《课标》为基础,分析教育教学中教师忽略中等生的原因,并且提出三个解决策略:转变教学观念,培养中等生的主体意识;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培养中等生的自信心;注重训练的有效性,改善中等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6.
“空气一族”的心路历程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这句歌词大概是中等生在班级里尴尬地位的真实写照.可实际上,中等生也有富于个性的内心世界,有渴望被关注的强烈需要.你是中等生或曾是中等生吗?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空气一族”的心里话.  相似文献   

7.
中等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习可上可下,很有潜力,帮一帮可能“突飞猛进”,稍不留神也会“节节败退”。中等生又是一个最容易被教师忽略的群体,所以笔者认为:教师不能忽略中等生,不能使中等生后退,而应放“飞”中等生。那么,怎样放“飞”被忽略的中等生呢?  相似文献   

8.
一、中等生心理特征的分析 中等生的情绪一般较为平和,易安于现状,但有时也表现出学习动机不稳,学习热情起伏不定。由于他们缺乏足够的成功体验,因而主动克服困难的信心不强,意志也不够坚定,遇事缺乏果断;课堂上中等生往往习惯于扮演旁观者的角色,甚少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性格趋于内向。中等生较易发生的心理问题有:  相似文献   

9.
浅谈"中等生"的心理问题及疏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中等生”心理问题的思考 1.“中等生”的消极心理特征 在情绪方面:他们的心态一般比较平和.大部分“中等生”起初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与肯定,但当教师忽视对他们的关注时,学习的热情逐渐减弱,消极的心境产生.  相似文献   

10.
所谓中等生,是泛指在优生与差生之间的那些学生,没有确切的内涵和外延,它和优生与差生的边界是模糊的,具有易分化的特点c在中等生身上,同样存在优等生所具有的潜能,甚至在某些方面有超常的优势,只是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他们在某个时期某种条件下处于中等状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研究中等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因材施教,促进他们向优生转化,防止他们分化为差生。R有这样才能做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针对中等生的心理及思维持#,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促进中等生素质的提高。一、为中等生创遍进步的氛围渴求进步的心理是中等生…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的班集体中.常呈现一种"橄榄型"的格局:优等生、后进生各约占班级的1/4,而处于中间地带的中等生却约占1/2.这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说明中等生在班级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小瞧的中间区域.众所周知,在中等生身上,同样存在优等生所具有的潜能,甚至在某些方面有超常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王小清  曹建华 《成才之路》2010,(9):I0009-I0009
中等生的教育容易被班主任忽视。要使包括中等生在匈的全体学生获得充分发展,班主任必须了解中等生的心理特点,平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中等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军  周利平 《考试周刊》2012,(53):185-186
优生能为班级、学校争得荣誉,后进生会影响班级的教学质量考核,因此教师会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这两头学生身上,而"中等生"学习成绩平平,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平庸,这类学生容易被老师忽视。教师要关注中等生,因材施教,根据中等生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可以把中等生大致分为三类,针对不同类型的中等生采取的教育教学方法也要有所区别。只要给予中等生更多的阳光,他们就会成为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的班集体中.常呈现一种“橄榄型”的格局:优等生、后进生各约占班级的1/4,而处于中间地带的中等生却约占1/2.这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说明中等生在班级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小瞧的中间区域。众所周知,在中等生身上,同样存在优等生所具有的潜能,甚至在某些方面有超常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提高中等生心理发展水平的策略有:开展主体教育,培养中等生主体意识;改革评价策略,促进中等生发展;教师给中等生应有的期望;加强对中等生成败归因的指导;帮助中等生改变消极的自我概念等.  相似文献   

16.
提高中等生心理发展水平的策略有:开展主体教育,培养中等生主体意识;改革评价策略,促进中等生发展;教师给中等生应有的期望;加强对中等生成败归因的指导;帮助中等生改变消极的自我概念等.  相似文献   

17.
隋秀芝 《文教资料》2006,(4):130-131
一、“中等生”的概念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使用“中等生”的概念,但其内涵与外延却好像很少有人去分析,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中等生”的概念的本质属性并不是非常明确的,外延也并不确定。从其词义本身揭示的内涵来说,所谓中等生,是指在一个班级中学习处于中等水平,而品行等方面又表现平平的学生,就是指在学生前进的队伍中处在中间的学生。显而易见,这个“中等生”、“尖子生”以及“后进生”的差别,是教师们以“分数高低”和“纪律好坏”为尺度,人为地划定的。这种人为的评价尺度在教育活动中经常反复使用,已经固化为一种社会尺度,反过来又对…  相似文献   

18.
正"老师,我就喜欢做中等生。"这是小晴来办公室十分钟后说的第一句话。她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小脸泛红,一副欲和盘托出的样子。我愣住了,接下来,这个本来被我定义为需要帮助的中等生小晴,却给我上了难忘的一课。我,一名工作不到两年的年轻老师,激情无限,笃信必须重视中等生这个庞大的群体,整个班级才能稳步上升。于是,我大刀阔斧激励中等生,各种招数刺激中等生,幻想中等生向优等生转化。三周后,这些"激励壮举"像落下帷幕的激  相似文献   

19.
提高中等生心理发展水平的策略有:开展主体教育,培养中等生主体意识;改革评价策略,促进中等生发展;教师给中等生应有的期望;加强对中等生成败归因的指导;帮助中等生改变消极的自我概念等。  相似文献   

20.
提高中等生心理发展水平的策略有:开展主体教育,培养中等生主体意识;改革评价策略,促进中等生发展;教师给中等生应有的期望;加强对中等生成败归因的指导;帮助中等生改变消极的自我概念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