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滂年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滂,“在北宋末要足自成一家”。“其诗有风发泉涌之致,颇为豪放不羁,文亦大气盘礴,汪洋恣肆,得二苏之一鳞片甲”。(《四库全书·东堂集序》)其词“精深婉雅,视秦、苏、晁、张,盖不多愧。”(陈造《江湖长翁集·题东堂集》)。为潇洒派词人代表(见薛砺若《宋词通论》)。然其年谱迄今未见、兹编之以供知人论世之需。滂,字泽民,号东堂居士,东堂先生访《蓦山溪·东堂先晓》词序云:“东堂,武康县令舍尽心堂也,仆改名东堂。”知其号由此来。其《病中独坐》诗云:“关门谁觅病居士”,《琳老惠麸饼》:“谁见东堂病居上。”南宋…  相似文献   

2.
点评者简介 毛纶,字德音,号声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活于明末清初,生卒年不详。毛宗岗,字序始,号孑庵。生于崇祯五年(1632),卒年不详。著有笔记小说集《孑庵杂录》。毛纶、毛宗岗父子因评《三国演义》而出名,他们评点的本子,被简称为“毛评本”。康熙四年(1665),毛纶废目,《第七才子书》的评点由毛宗岗执笔代书。次年,毛宗岗商请其师“葑溪浮云客子”撰写序文,成书刊行。康熙十八年(1679),  相似文献   

3.
邛崃白鹤山鹤林寺有邛崃八景之“书台桂影”,此“书台”是常安民“读书之庵”旧迹还是魏了翁“故读书台”之“鹤山书台”,历来争讼不断。遍考文史诸籍,宋代魏了翁在蒲江白鹤山而非邛崃白鹤山营造“鹤山书院”,而明代邛州知州汪中又在邛崃白鹤山幽居寺修建“魏文靖公书台”,《(正德)四川志》误为“蒲江鹤山书台”。杨廷仪曾记载蒲江“鹤山书院”迁址至邛崃威显庙,其后安磐始误幽居寺“魏文靖公书台”为魏了翁亲建之鹤山书院故地,并借用《(正德)四川志》“鹤山书台”之名指称“魏文靖公书台”。王圻又混淆幽居寺“鹤山书台”为魏了翁读书新台,而误白鹤山鹤林寺常安民“读书之庵”为魏了翁“故读书台”。万历《四川总志》承袭王圻之误,影响了明、清各地方志的撰写,沿误至今。实际上,魏了翁《卭州白鹤山营造记》明确记载邛崃白鹤山鹤林寺有常安民“读书之庵”,并非魏了翁讲学旧迹。  相似文献   

4.
《老学庵笔记》是陆放翁晚年退居故乡山阴镜湖畔的老学庵时期结集成书的。《宋史》本传说他“才气超逸,尤长于诗。”但我觉得他的诗和词都算不得一流,惟这《老学庵笔记》,在宋代的笔记小说中,的是上乘之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老学庵笔记》十卷,《续笔记》...  相似文献   

5.
杨慎的生卒年问题,明代研究杨慎的人就曾经提出过。后生于杨慎四十年的李贽,对杨慎的人品道德文章,非常钦敬,他读《杨升庵集》,写了大量札记。在《与方訒庵书》中说:“夏来读《杨升庵集》,有《读升庵集》五百叶。升庵先生固是才学卓越,人品俊伟……岷江不出人则已,一出则为李滴仙、苏坡仙、杨戌仙,为唐宋并我朝特出,可怪也哉!”《续焚书·书汇》《与方訒庵书》的写作年代,据日本中国文学研究家和翻译家钤木虎雄(18  相似文献   

6.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廷设粤、闽、浙、江四海关,这是我国历史上正式以“海关”命名机构的开始。而据广东潮州民间文献《庵埠邓氏族谱》记载,顺治之时即有“粤东海关”及其分支“庵埠海关”。但考证相关文献,其所载“粤东海关”应为“广东市舶司”;而“庵埠海关”则应为潮州府海阳县税课局征收杂税关卡,粤海关设立后成为潮州海关总口。《庵埠邓氏族谱》的记载模糊了清初广东海外贸易政策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被誉为“岭南第一名臣”的潮州先贤翁万达,是明代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文韬武略,著作甚丰。《稽愆集》是翁万达“自裒所为书札之作”,旨在“溯言观行,曩昔之愆违可知”。后人研究翁万达的论著很多,但单从《稽愆集》一书探讨翁氏思想的论著尚未见到。本文作者以为:若能从“书札之作”来探究作者思想,更可窥其心迹,下文试作探讨。 一、《稽愆集》的作者简介及版本 《稽愆集》的作者翁万达,字仁夫,  相似文献   

8.
@@19.朱熹@@@@一、生平介绍@@@@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祖籍婺源(今江西婺源)。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宋代集理学之大成者。朱熹年轻时代,学无常师,出入经传释老。19岁中进士,22岁被任命为泉州同安县主簿。卸任后,专心于儒学。30岁~50岁,朱熹挂职宫观(有薪而无事的闲官),主要进行讲学和著书工作。朱熹任地方官期间,积极发展地方教育。如整顿同安县学,重修庐山白鹿洞书院。所订《白鹿洞书院学规》,成为南宋以后各地方学校和书院共同遵守的学规。在漳州,首次刊刻《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四书”名称,由此形成,并作为一套经书,流传社会。在潭州,修复岳麓书院。  相似文献   

9.
徐菊庵(1890-1964年),原姓仲,后以嗣继外家,遂改姓徐,名容,号菊庵,别号淡香庐主、九百品斋主,晚号朽翁,浙江桐乡人,曾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著有《淡香庐诗草》、《淡香庐日记》.善画人物仕女,初学改琦,后师费丹旭,用笔挺秀,设色典丽。  相似文献   

10.
《精选陆放翁诗集》为现今可考的陆游早期重要诗歌选本,在元明两代的陆诗接受活动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该选本是由罗椅《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前集》十卷、刘辰翁《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后集》八卷以及《别集》一卷在坊间流传中逐渐合并而成。国内现存的《精选陆放翁诗集》版本都是由罗椅《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前集》、刘辰翁《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后集》及刘景寅《别集》三集合刊的本子,这些本子卷帙数量相同,收诗情况一致,应属于一个版本系统。国外有和刻本,其版本情况与国内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正>先师新会陈援庵先生(垣)诞生于清光绪六年(公元一八八○)旧历十月初十日(新历十一月十二日),今年一九八○十一月十二日,是先师诞生一百周年纪念。一九七一年六月二十一日先师逝世后,我曾写过一篇《敬悼先师陈援庵先生》的文章。此次为了纪念他老人家诞生百周年,我已写了一篇为钱大昕所著《潜研堂文集》、《十驾斋养新录》表微的学术论  相似文献   

12.
柳宗元的作品在语文课本中选用得较多,有《黔之驴》、《小石潭记》、《童区寄传》、《捕蛇者说》等,课本在题解中都注明“选自《柳河东集》”,可见此书是柳宗元的作品集。柳宗元的作品集为什么称作《柳河东集》呢?原来,古代作家除了有姓、名、字以外,往往还有号,即称号、别号。柳宗元,字子厚,世人又给他一个别号叫“柳河东”,因此,他的作品集被命名为《柳河东集人以作者的号给作品集命名的例子还有不少,如唐代诗人杜甫世称“杜工部”,作品集为《杜工部集》,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号陶庵,著作集称《陶庵梦忆》。那么,“柳河东”…  相似文献   

13.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3,(19):F0003-F0003
一、生平介绍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祖籍婺源(今江西婺源)。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宋代集理学之大成者。朱熹年轻时代,学无常师,出入经传释老。19岁中进士,22岁被任命为泉州同安县主簿。卸任后,专心于儒学。30岁-50岁,朱熹挂职宫观(有薪而无事的闲官),主要进行讲学和著书工作。  相似文献   

14.
胡世厚 《文教资料》2001,(6):122-126
白朴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戏曲家 ,名列元曲四大家。今据新发现的《白氏宗谱》 ,考其封赠原因及诸子仕宦。关于白朴的封赠 ,记载最早的是元钟嗣成《录鬼簿》 :“白仁甫 ,文举之子 ,人号兰谷先生。赠嘉议大夫、太常卿、仪院太卿。” (说集本 )由于《录鬼簿》版本不同 ,所记封赠 ,文字稍有差异。明孟称舜本为“赠太常礼仪院卿”。清曹楝亭本为“赠嘉议大夫、掌礼仪院太卿”。天一阁旧藏明写本与说集本同为“赠嘉议大夫、太常卿、仪院太卿”。对于不同版本的不同记载 ,近人在校订《录鬼簿》时有所订正。王刚《校订录鬼簿三种》在白朴名下皆云 :“…  相似文献   

15.
试论朱熹大书《千字文》的书法艺术董路谊,时善刚朱熹(1130-1200).字元晦,改字仲晦,自号晦庵、遁翁,别称考亭、紫阳。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侨寓建阳(今属福建)。登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历高孝光宁四朝,曾任转远使、焕章阁待制、秘阁...  相似文献   

16.
鹏圈圈蛮石斋<弗寿十百家争鸣@2@扣为贵朝直洞西出阳关有故人@、@@b6Rb富翁讲\德"卯兔,,③毕民望(原名毕茂霖),以字行,别署佛手庵主、慎庐、蛮石斋。19]7年出生于浙江金华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浙江省篆刻创作委员会顾问、金华市中山书画社社长。40年代初与金维坚、余任天等们人创建龙渊印社,任常务理事。后拜当代书法、篆刻大师邓散木(粪翁)先生门下,为人室弟子。师其心法,承其形神,抚今拟古,渐成个性,谓之“蛮书”。出版有《毕民望佛于庵印选》、《峦厂斋书印集》、《毕民望书法篆刻作品集》等。毕民…  相似文献   

17.
秦观(《淮海集》所存三篇文赋,按创作时间先后依次为((汤泉赋》、《寄老庵赋》和《叹二鹤赋》。其中,《叹二鹤赋》作于元丰元年(1078),而非熙宁五年(1072)。这三篇文赋,辞藻铺陈逐渐柔和,文字议论趋于精妙,呈现出“理渐胜辞”的变化特征。这与秦观少时博览强志的读书方法有关,也和他长于议论的丈风有密切联系。秦观的文赋创作水平不高,但他的《叹二鹤赋》也初步具备了宋代文赋的艺术形态。  相似文献   

18.
关于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的真伪问题以及其有关施耐庵生平的文物史料是否可信的问题,笔者曾撰文表示过基本肯定的意见①,此不赘述。现仅就王道生在《施耐庵墓志》中提出《水浒》原名“江湖豪客传”的问题谈点看法。一、从《水浒》原名“江湖豪客传”管窥施耐庵原作的面貌关于《水浒》的书名,从明人笔记中可以看到一个逐步演化的过程,按时间顺序排列是这样的:郎瑛(1438-1566?)在《七修类稿》里有两处提到《水浒》一书的内容,但  相似文献   

19.
《永乐大典》残卷中,保存了一批很值得珍贵的来代江湖诗人的资料。笔者曾将其辑集出来,以补四库全书《江湖小集》和《江湖后集》之阙,并先后撰成《宋人江湖诗补遗》(载《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4期)和《宋人江湖诗后补》(载《渤海学刊》1990年第1期)二稿。现再将剩余的佚名江湖诗三十九首录出,作为续补。这样,今日所能见到的《永乐大典》残卷中所载录的宋人江湖诗就已经全部整理出来了。  相似文献   

20.
<正>了解张岱,阅读张岱,与张岱对话,最好从他的《陶庵梦忆》入手。北京大学中文系陈平原教授说:“如果在中国散文史上评选十佳,我估计张岱也能入选,尤其是《陶庵梦忆》,篇篇都是好文章,随手翻开一页,都是可圈可点。”对于张岱,教材注释里有简要介绍: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