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傩戏已有40余年的研究历程。“傩戏”的界定及溯源在众多研究中应当是一个基础且普遍的主题,但至今界限模糊,尤其是傩戏的泛概念、狭义、广义间的分界不够明晰。傩戏的时空源流同样存在说法不一的情况,从巫傩、戏曲与傩戏的起源时间之间的关系梳理中去做一种新颖视角下的傩戏溯源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贵州德江傩戏源远流长,保存十分原始和完整,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并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几年来,德江政府一直重视傩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和发现德江傩戏保护方面的部分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以期为德江傩戏的传承与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土家族傩戏体现了丰富的尚武精神。从戏目的唱词、服饰道具以及民俗仪式中,分析了傩戏文化中的尚武精神。傩戏的产生、发展与传承是荆楚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它有多重的民俗、历史和旅游开发价值,应该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介绍贝多芬奏鸣曲的时代背景、音乐风格的转变等,来对这些要素进行内在剖析,集中阐述的贝多芬奏鸣曲在创作的不同时期的结构、特征等等,并且集中论述了对于贝多芬奏鸣曲来说所特有的创作手法同以往贝多芬音乐风格的转变,同时也介绍了贝多芬本人艺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贵州傩戏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庹修明 《教育文化论坛》2010,2(3):89-95,133-136
傩文化是以驱疫纳吉为目的,以巫术活动为中心的古文化现象。傩戏是傩文化的载体,是由傩祭、傩舞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教与艺术相结合,娱神与娱人相结合的古朴、原始、独特的戏曲样式。贵州民间傩戏系统,主要是两个系列,三个层次。汉、苗、侗、土家、彝、仡佬等民族地区的傩戏,为一个系列,即民间傩系列。彝族傩戏"撮泰吉"完成了傩祭向傩戏的初步过渡,是傩戏的雏形,属低级层次;汉、苗、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的傩戏,是向单一的戏剧艺术过渡的中间层次;贵州地戏属于军傩系列,是傩戏发展的较高层次,是地道的"农民戏剧"。  相似文献   

6.
傩戏的历史渊源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傩戏源于古傩祭,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产生。傩戏遍布全国各地,而桂林傩戏在宋代发展繁盛。但因社会的发展,傩戏逐渐走向衰弱,甚至一度消亡,拯救和发展傩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傩文化是一种具有音乐特色,美学精神和游戏性,用来聚众祭祀和主仪的历史文化。在分析池州傩戏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对池州傩戏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开发的原则进行了初步探讨,试图从政府方面、产品开发方面、市场开拓方面和人才培养方面提出池州市傩戏旅游开发的战略性措施,以促进傩戏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桂林的傩戏,尤其是傩面具在宋代曾经闻名全国。解放后,随着破"四旧"的活动开展、表演老艺人的相继去世,桂林的傩戏逐渐呈现出边缘化、濒危化甚至灭绝化的趋势。傩面具的严重遗失、表演活动的失传等,这都给傩戏表演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开展加强宣传力度、革新傩戏内容、培养专门性文艺工作者等相关保护措施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傩戏是我国古代戏剧的“活化石”,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各种传统文化和艺术元素,却又保留有古文化的原始气息,对我国戏曲的产生、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王兆乾先生是国内较早从事傩文化研究的学者,他多年执着于田野调查以挖掘贵池傩戏内涵丰富的田野文本.进而从理论层次、学术层次来探寻贵池傩戏的文化底蕴.改编创作了一系列贵池傩舞傩戏,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推动了贵池傩戏跨出山村,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张敬忠 《铜仁学院学报》2009,11(5):59-60,71
本土音乐就是具有地域特征的民族民间音乐。我区少数民族众多,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非常丰富。把我区各县的本土音乐引入到高校音乐教学中来,对我区民族音乐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这样的方式对黔东民族音乐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是行之有效的,同时也可办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  相似文献   

12.
声乐是音乐艺术中的一门特殊学科 ,长期以来 ,声乐教学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训练方法。我们认为 ,声乐教学必须正确处理好声音与气息、喉头相对稳定与调整变化、声音靠前与靠后、声与情的辩证关系 ,这也是搞好声乐教学必须遵循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3.
该文分析了通俗音乐中戏曲元素的使用,举例说明戏歌、京剧流行乐和中国风作品中戏曲元素的运用和变化,阐述了这种音乐现象的社会效果以及如何发扬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14.
音乐美学学科因其主要以哲学为基础,理论性极强,已成为高校音乐理论课程中很难学习的一门课程。笔者根据它的这一特点,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当地音乐文化为基点,结合现代的教学模式,将理论的学习真正地应用到实践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思考相关的音乐美学理论点,从而充分发挥出音乐美学学科在音乐理论体系框架中基础性、指导性的双重重要作用,为提高高校师范生整体音乐理论素养与理论研究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在音乐艺术发展进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他的钢琴音乐开创了印象主义风格的一代先河,其作品以新颖独到的特色而备受赞誉,尤其是《二十四首前奏曲》可称为是富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6.
研究性音乐学习鼓励学生人人参与,提倡教师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肯定答案的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王建中的钢琴独奏曲《百鸟朝凤》的曲式结构、织体和声、旋律发展手法、艺术风格继承并发展了同名唢呐曲中的典型特征,渗透着中国传统音乐元素,是一首中国民间器乐作品钢琴化和钢琴织体民族化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18.
音乐文学中的声乐作品是由歌词和旋律构架而成的,彼此之间是互相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是由歌词本身的指意性和音乐的非语义性和非描绘性特征决定的。其差异性也是歌词与旋律契合的前提,研究音乐语言和歌词语言各自的特性和相互的关系,是深入了解声乐作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声乐美应从声音、旋律、歌词以及伴奏技术等方面进行表现,从而使人们获得丰富的心灵体验与听觉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20.
中国声乐文化之意境构成及其表现方式,是声乐文化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通向更高艺术台阶的理论基础。声乐文化意境的本质是歌曲内容之情与景,声乐文化意境的代表符号是歌词和旋律,声乐文化意境的表现有触景生情、因情生景、情景交融等方式,各种表现方式其歌词和旋律的表达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