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窦娥冤》──元朝关汉卿《赵氏孤儿》──元朝纪君祥《精忠旗》──明朝冯梦龙《清忠谱》──清朝李玉《桃花扇》──清朝孔尚任《汉宫秋》──元朝马致远《琵琶记》──明朝高则诚《娇红记》──明朝孟称舜《长生殿》──清朝洪昇《雷峰塔》──清朝方成培《救风尘》──元朝关汉卿《西厢记》──元朝王实甫《看钱奴》──元朝郑延玉《中山狼》──明朝康海《墙头马上》──元朝白朴《李逵负荆》──元朝康进云《幽闺记》──元朝施君美《绿牡丹》──明朝吴炳《玉簪记》──明朝高濂《风筝误》──清朝李渔中国古典文学十大悲喜剧!山西@…  相似文献   

2.
朱元璋是元朝末年反元起事中一个极为活跃的人物,是一支反元武装力量的首领,最后成了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对朱元璋如何评价,历来争论纷纭。有人认为“朱元璋原是一位佃农出身的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后来蜕变成封建皇帝”(1);也有人认为“朱元璋一生而三任,先是贫苦农民,再是农民起义军的首领,最后是封建皇帝”(2);又有人认为“朱元璋的一生有  相似文献   

3.
官员下台无外乎两种途径——辞职和免职,但在明朝却有一位官员既不是被皇帝削官,也不是辞职获得批准,而是靠一种极其特殊的方式下台的。这个人就是历史上递交辞呈最多的大学士——李廷机。如果说明朝最好对付的皇帝是明穆宗隆庆,那么最不好对付的就是他的儿子明神宗万历,因为他身上有件更可怕的武器——懒。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史上每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帝都非常重视陵墓的修建 ,可是惟独元朝皇帝死后没有留下宏大的陵墓。这是因为元朝皇帝死后的安葬仪式与其他朝代不同。元朝皇帝死后的安葬仪式很简单。皇帝死后 ,用两片厚木板按人形大小凿空 ,把遗体放入 ,再将两块木板合上 ,就成了皇帝的“棺材”。然后挖一个很深的坑 ,把“棺材”埋下去 ,用很多马把这里踏平 ,不留任何痕迹。同时派兵封锁住这一地区 ,不准任何人入内 ,等长出青草 ,与四周地面相同时 ,这些兵才撤走。这样 ,长眠于地下的皇帝们方能免去盗墓贼之类的骚扰。元朝皇帝为何没有陵墓@刘新军…  相似文献   

5.
明朝(公元一三六八年——一六四四年)的驿传制度,在元朝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从规模上看,明朝的驿传虽然不及元朝驿传横跨亚、欧两洲那样宏伟,但在其规划营造与组织管理上则要比元朝略胜一筹。明朝的前期,国内的政治、经济条件较好,驿传的各种规章尚能顺利执行,所以当时的驿传制度还是比较先进的。进入明朝中期以后,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和政治的衰败,驿传制度也“沿久弊生,扰滥滋甚”,逐步遭到了破坏。  相似文献   

6.
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即太祖、高祖、世祖。后继者称宗,如唐朝李渊称高祖,其后的李世民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但是在随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的,因为按照典制,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2014,(1):19-19
正元朝禁止普通汉人取正式名字,只能按排行或父母的年龄之和编个号。清朝人俞樾《春在堂随笔》记载:"元制,庶人无职者不许取名,而以行第及父母年龄合计为名。"如果父亲二十四岁,母亲二十二岁,儿子就得名四六。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原名陈九四,明朝开国皇帝原名朱重八。朱重八后改名朱元璋,寓意诛元之璋。  相似文献   

8.
从明代官私史乘就《元朝秘史》的著录可以看出学者对这一蒙古典籍价值的认识经历了由语言形式到历史内容的发展过程,井证明我国学者对于它的研究不是始于清代,其时间上限应推至明朝洪武年间。  相似文献   

9.
香山红叶     
正香山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郊,久负盛名。元朝、明朝和清朝的皇帝都要到此狩猎纳凉。深秋,是赏红叶的最佳时节。早六点,天刚蒙蒙亮,我坐私家车从山东前往北京。这是我第七次进京,前六次我竟没想起香山。下午三点左右,我来到香山脚下。上山的和下山的游客,汇成了两股急流,汹涌浩荡,颇为壮观。  相似文献   

10.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因发动"靖难(削平祸乱)之役"取代明孝文帝朱允坟,成为明朝皇帝.……  相似文献   

11.
青田隐居是刘基由仕元到仕明的转折点,其中的疑点也颇多。我们认为,刘基辞官隐居的具体时间是至正十九年春夏之际,其原因包括元王朝崩溃、自己被降职等多个方面,但与方国珍无关。在隐居青田期间,刘基的心态经历了前后三个阶段的变化,对朱元璋集团的态度也由排斥转变为支持。刘基本无出山的打算,在朱元璋集团的多次邀请下才勉强出山,并成为朱元璋手下的重要谋臣。  相似文献   

12.
明太祖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他既重视士人的作用,但又防备他们危及自己的统治。洪武士人包括由元入 明的士人和明政权自己培养的士人,他对前者严厉,对后者则相对宽容。  相似文献   

13.
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年幼时曾被贬居桂林,得以较多地接受汉化的教育和南方人环境的影响,为他后来在书画、学、工艺等方面取得较高的成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养成了他较好的化心态。但是,作为元朝的最高统治,妥欢贴睦尔并未因此而改变其剥削阶级的本性,他在执政后期,“怠于政事,荒于游宴”,致使全国政治腐败,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加剧,曾经盛极一时的元帝国终于在元末农民大起义的烈火中覆灭,而他本人也成了元朝的末代皇帝。  相似文献   

14.
由于赵匡胤出身低微而开宋基,自宋朝始,民间即广泛流传着关于他的故事,后来“飞龙”逐渐成为赵匡胤发迹变泰故事的代名词。宋元的相关笔记、小说,金、元、明的相关戏曲,以及明、清时期相关的小说、戏曲,脉络清晰地揭示了《飞龙全传》的成书过程。  相似文献   

15.
龚鼎孳是由明入清的贰臣,他在清初因维护汉人利益,受到以冯铨为首的北党打击,被时人看作南党成员,却在陈名夏等人失势后不降反升,受到顺治帝的重用. 但是作为一名身事两朝的文人,他的仕途沉浮与当时特定的政治环境息息相关.文章试图通过梳理龚鼎孳在清初党争中的表现,考察他身为贰臣的复杂心态,从中窥见由明入清贰臣痛苦改变和适应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封建社会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至明朝已经步入晚期。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体经过朱元璋的不断调整,君主的权利达到了封建社会空前强化的高峰。而这一君主专制政体的空前强化,又和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前就非常重视政权建设不无关系。本文论述了朱元璋集团统一全国前的政权建设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7.
《桃花扇》中的几个时间都是经过精心设定的,表明孔尚任既有对历史的沉思,又有对现实的关怀。清初官方断明亡于崇祯朝,是亡于闯贼、亡于权奸、亡于门户,承认明朝及崇祯的正统地位,并祭祀明陵、礼葬崇祯、褒奖殉难诸臣,不承认弘光朝,而《桃花扇》的观点与官方一致,所以剧中祭崇祯及殉难诸臣并不意味着反清。"入道"即避乱,是暂时的,最后的结局是老赞礼下山颂圣。因此,应认为《桃花扇》是一部忠清之作。  相似文献   

18.
凤阳这个小地方,最初能够在历史上留名,多是因为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将其老家从一个小县升置凤阳府,视其为龙兴之地.她也曾成为南京的陪都,其历史地位显赫一时.但是凤阳府的设置,不仅仅限于这一个原因,当时南京作为明朝的都城,在明初政治军事社会形势还不稳定的时候,凤阳因其地理位置、凭借其地理形势,发挥着重要屏障作用.同时,这也是历史传统,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最终促成了凤阳在明初的地位.本文着重从凤阳府自身的环境特点和明初政府的设置两方面,来考察凤阳府设置的历史地理原因.  相似文献   

19.
元杂剧发轫于金元之际,历时百年之多,其创作始于关汉卿等人,研究元杂剧的分期问题,对进一步明晰元杂剧发展的历史,深入了解各时期中的作家作品情况有重要意义。笔者以元明人著作所记为据,从杂剧家的生平与创作入手,结合各时期中杂剧作品内容,风格的不同情况,论述了元杂剧应分为四期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潘之博是康有为“十大弟子”之一,一生追随康有为,与麦孟华构成康有为维新事业的“两驾马车”。他久戍军旅,戊戌变法前后致力于武装“勤王”运动,后又协助康、梁开展“运动倒袁”和“开放党禁”活动。袁世凯称帝时,入冯国璋幕府,联合各方倒袁势力。潘之博勇武雄才,忧国忧时,是近代著名的爱国猛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