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敏 《初中生》2008,(12):4-6
如果将公平、共富的实现看作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生福祉在深度上的改善,那么,以碧水蓝天为象征的“隐形的福祉”则更偏重于广度上的拓展。由此出发,循着环保与公平、共富之间的逻辑线索,我们得以初步厘清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隐形路径,寻求拉动经济增长与促进公共福祉二者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阈中的公平与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实践生存论的维度分析了公平与效率概念在政治伦理与经济伦理层面上的不同意蕴及其内在联系,概括并具体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平和效率关系方面不同于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等的三大原则:以"社会和谐原则"为中轴,灵活调节公平与效率两者关系;以"共建、共享、共惠"为主导原则,消解"市场机制"的负面效应,提升公平与效率关系统一的水平;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原则,为公平和效率问题的全面解决而努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坚持分配正义问题上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3.
"边缘人"本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在进入课堂教学领域后,其内涵超出了原有的概念体系.公平本是教育应有之义,但在现实课堂中,总有一部分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近乎"隐形人"和"局外人",被边缘化."边缘人"现象长期存在于课堂之中,不仅严重背离教育公平的理念,而且是一种隐形的人才损失.要想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就必须对"边缘人"进行转化,改变课堂教学"边缘人"的生存现状.关注课堂中的"边缘人"现象,有助于教育公平理念的落实和推广,实现学生全面主动参与.  相似文献   

4.
根据已知条件求轨迹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其考查方式除了"显性型",即明确指出求轨迹方程外,还有一种重要的"隐形"考查,即表面上题目与轨迹方程无关,但往往要借助于轨迹知识才能解决.下面就隐形的轨迹加以分类说明.  相似文献   

5.
自上世纪90年代起,教育公平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1994年到2004年的10年间,我国共发表了400多篇关于"教育公平"的论文,还出版了一批教育公甲的专著2005-2007年间,以"教育公平"为题公开发表的论文和硕上、博十学位论文,至少在950篇以上.但这些文章火注的中心大多是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忽视了教育公平的起点研究--学前教育.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要求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从一定经济学的意义上讲,就是实现财富增长的最大化和分配的公平化.只有把二者完整的结合起来,才能推进社会的进步与和谐.自党的十四大以来,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经历了"兼顾效率与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效率与公平的优化组合"(或者效率与公平并重)的过程,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同时,也是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先富"与"共富"是两个含义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范畴;这两个范畴同效率与公平存在相互交叉的多维的复杂关系;在这种复杂关系中,收入差距必须相对合理是焦点和统一点;统一是相对的,不统一是绝对的,共同富裕就是在这种统一与不统一的矛盾运动中逐步实现的;当前我国收入差距存在明显的不合理,实现合理的措施主要有"提低、调高、保困"以及"打非"和完善体制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日本老年福祉政策发展经历了"散财福祉"期、"福祉改正"讨论期、日本型"福祉社会"形成期三个阶段,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其最终目标与终身教育的理念存有共同性,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福祉教育政策和老年教育政策是日本老年福祉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施行都利于促进日本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当下社会最大的隐忧,也许是教育领域广泛而深刻存在着的"马太效应"。道理说来很简单: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前提,公平的教育可以使贫与富都不再变得世袭;而不公的教育不仅是社会不公的重要表现,而且将进一步加剧社会不公。教育中的  相似文献   

10.
近日,全国政协特邀委员、中国"首善"陈光标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名牌大学可以"招富济贫",把富人掏出来的钱,用来帮助穷人的孩子上大学,最终实现教育公平.他认为,名牌大学的思想应该再解放一点,富人的子女要读名牌大学,差一点点分数的都可以收,但一定要高额收费,以此来救济穷人家的孩子.  相似文献   

11.
教育公平是教育的一个内在目标.座位、同学、教师、参与学的机会是影响班内教育公平的四个关键变量.由于教师所担负的社会角色受到外在社会因素的制约,在实现班内教育公平的问题上,教师有其"能为"与"难为"之处.课堂教学内的教育公平需要完整的教育理念做支撑,需要社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教育不公平既有"量"上的不公平,也有"质"上的不公平;既有教育起点的不公平,也有教育过程不公平,还有教育结果的不公平.诸如"进城热""择校风""移民潮"等现象的出现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概括而言,教育公平缺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幸福是一种最高的善.教育改革应致力于增进社会的福祉,增进所有人的幸福.教育改革的幸福指标是教育公平,这是由于人们的幸福感源自相互之间的比较.教育改革中的公平包括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附带结果的合理分担.一方面,教育改革应该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增进社会的总体幸福感;另一方面,教育改革应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个体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4.
"先富"政策是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来的,后来邓小平同志又特别提出了"共富"政策。之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贫富差距的加大,党和国家更加强调"共富"政策。现在仍需要提倡"先富"政策。"先富"政策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积极措施,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促进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必要政策。还要正确处理好"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北京大学从2009年7月确定实行"校长实名推荐制"选拔具有特长的高中毕业生,反对之声不断.对"校长实名推荐制"进行政策合理性分析是回应和验证社会公众质疑的途径之一,也是说明它的可认同性和可接受性的依据之一.文章从两个方面分析北京大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政策的合理性:第一,政策的价值取向是否以最大限度增强社会公众的福祉为目的,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第二,政策是否体现公平、正义的社会普遍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规划建议重点着墨社会公平 中央党校教授吴忠民评价“‘十一五’规划建议”是我国从“先富”开始向“共富”转弯,是一个执政党的“穷人致富”工程规划。“比起以往的五年计划,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这是一个好的讯号,意味着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将从‘先富’转向更为实际的‘共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思斌说。  相似文献   

17.
教育政策具有多种内在属性,如"公平"属性和"效率"属性."公平性"是教育政策的内在属性和首要价值,教育政策不公平是因为教育政策制定者没有足够重视、甚至忽视教育政策的"公平"属性.因此,要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就应该从源头上出发,从指导思想上重视教育政策的公平性,还公平属性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经历了创建与探索阶段、恢复与改革阶段、深化改革与内涵发展阶段.招生方式从"个人申请、学校推荐"到"考试为主、推荐为辅";考试形式从"招生单位自主考试"到"全国统考与招生单位自主考试相结合",继而从"统分均可、自行选择"到"统分结合、向'统'推进",中间反反复复,虽不断调整,但总趋势和主旋律是"优化初试、强化复试".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改革方向上价值取向在程序公平与实体公平之间摇摆,实现路径上考试形式在"统""分"之间反复,承载主体上权力重心在政府与招生单位之间游走.为此,需在价值取向上优先实体公平,兼顾程序公平;在考试形式上明确"统""分"界限,相互有力支撑;在权力配置上推进"招""考"分离,重心逐渐下移.  相似文献   

19.
构建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新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既是经济学的一个古老话题,又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因为公平涉及价值判断,效率是在一定制度、资源等条件下的效率。随着人们价值观的更新、社会制度的变迁和资源条件的改变,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也将随之而需要重新组合。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新组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认识上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针对平均分配对效率造成的巨大损害,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著名论断。通过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树立榜样,然后先富带动后富,帮助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公平与效率组合…  相似文献   

20.
WTO的精神     
WTO的精神可概括为"效率"与"公平".WTO的追求目标隐含着贸易自由化能提高效率和贸易保护主义会导致效率损失的信条.WTO的追求目标是通过各国的公平竞争实现的,这种公平体现在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两个层次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