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祖望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他上承黄宗羲、万斯同,下启邵晋涵、章学诚,为浙学之冠,其史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实事求是,严谨朴素的学风;经世致用,褒善贬恶的史学思想;博采慎择,求实考信的科学精神,在当时史界是独树一帜的,代表了史学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对全祖望的《鲒琦亭集》和《经史问答》等著述的研究入手,旨在通过提炼全祖望著述中的经学元素,探讨全祖望不宗汉、宋,不主孔、盂的独特经学思想,以及这种经学思想在清中期受到广泛关注的原因。此外,在探讨全祖望独特的治经态度和方法的基础上,试图评价其治经方法的合理性及片面性,力求正确认识其在经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全祖望是清代浙东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学识渊博,对史学贡献尤大。他搜求和整理乡邦文献,表彰忠义气节;他强调,治史应当据实直书,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真实面貌;他对史料采择、史学编纂方法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都有独到的见解;在历史观上,他在重"势"的同时,强调人事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略论全祖望     
(一) 全祖望生于康熙44年(一七○五),卒于乾隆20年(一七五五)。全祖望生活在这个“康乾盛世”,这时距明亡之际尚不过半个世纪左右,对晚明人物事迹的询访著录还比较容易,特别是亡明一代的事迹,若不及时搜罗整理,就有湮没的可能。所谓“年来文献脱落,虽有奇节不能自振于忌讳沈沦之下,逐与毫社声灵同归寂灭。”的确,祖望所担心的是年长日久,如果不及时做好史料的蒐集工作,那么沦海桑田,必至前代文献事迹沦落于狐貉之口,使忠义节士冥行于太虚之中而后世人们不得而知,这既是后代的一大恨事,更是当  相似文献   

5.
全祖望,浙江鄞县人。生于康熙四十四年,卒于乾隆二十年。他承继黄梨洲、万斯同之学,而又有所发挥,在浙东学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研究全祖望的学术成就和思想,有必要对他的学术特点加以探讨。以经学为根柢,史学为辅翼的学术方法浙东学派自黄梨洲开山以来,就竭力倡导经史为重,“受业者必先穷经,经术所以经世,方不为迂儒之学,故兼令读书史”。全祖望在后来的学术中,完全继承了黄梨洲的这一思想,他一生治学,始终坚持学必本于经术,而后方不为蹈虚,进而证明于史籍,才足以  相似文献   

6.
全祖望不仅是我国著名的经史学家,而且是我国清代有名的书院教育家。他除了主讲甬上蕺山和肇庆端溪两书院外(有的志书记载他还主讲了安庆敬敷书院),还大力创办和恢复了一些地方书院。《鲒埼亭集》中提及与全氏教育活动有关的书院有二三十所,由他为之作记的有二十余所,其中有些是他创办和重建的(《外编·诸书院记》)。  相似文献   

7.
《梅花岭记》作者全祖望(1705—1755),字绍衣,号谢山,浙江鄞县(宁波市)人。全氏自幼聪慧,十四岁考取秀才。年轻的全祖望,勤奋好学,初露头角,曾受到清初名家查慎行、方苞等的赏识与荐举。乾隆元年(1736)他中了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土,因忤逆上官,散馆后遭左迁,在京待补知县。此时,他已无心功名,毅然归里,研究经史。后受绍兴蕺山书院及广东端溪书院之聘,前往讲学。晚年多次受荐,执意不仕。一生安贫乐道,不谐流俗。撰述颇富,他曾续修黄宗羲《宋元学案》,七校《水经注》,三笺《困学记闻》,并著有《经史问答》,《鲒埼亭集》等,为清代之大儒。  相似文献   

8.
清代文献学家全祖望以史学家的眼光研究历史文献学,取得显著成绩。其在注释学方面有着与前世学者不同的特点:采取多种注释形式,扩大注释范围;不通篇注释字音、字义、词义,将注释重点放在对古籍自身内容的注释上;将自己的历史主张及思想寓于所注释的历史事件中。  相似文献   

9.
身处“康乾盛世”的全祖望在经史研究、文献整理、诗文创作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尤其是他不惧文字之祸,博采乡邦文献为明季忠烈之士树碑立传,表彰他们的忠义行为,同时鞭挞一些丧节之士丑恶行为,表现了一个正直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感,对保存文献、弘扬民族气节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全祖望,字绍衣,号谢山,自署鲒埼亭长,学者称谢山先生,浙江鄞县人。他生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卒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年五十一岁。全望祖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历史文献学家。他重视辑佚校注工作,留意乡邦文献,一生孜孜不倦地搜集整理晚明的史料,为抗清的英雄志士树碑立传,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热忱,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全祖望在历史文献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贡献是很大的,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一) 全祖望(1705-1755)字绍衣,一字谢山,浙江鄞县(今宁波市)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博学多识,于书元不贯串,尤专于史学,是清朝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为人伉直,有风节,不肯附和时俗;生平最服膺黄宗羲,亦步亦趋,因其学问风貌最似黄宗羲,所以人们称他是黄宗羲的私淑者。全祖望所处时代,正是清代康雍乾三朝,可以说是清代统治者一贯企图压制消灭汉族知识分子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节的时代。当时,大兴文字狱,迫使学者不得不转事考证工作。全祖望富有爱国思想,虽曾补辑黄宗羲的《宋元学案》,编成百卷,七校《水经注》,三笺《困学纪闻》,并卓有成就,  相似文献   

12.
表彰明末忠义是全祖望创作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学界对全祖望表彰明末忠义的动机虽也多有研究,但普遍认为全祖望表彰明末忠义是因为其有故国乔木之思,是其民族气节的体现。但从全祖望的人生经历和作史思想来看,全祖望表彰明末忠义却并非出于民族气节,而是为了弘士节,培世教,养人心,以维持天地宇宙之正气。  相似文献   

13.
李白思想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曾受诸子各家思想的影响和熏陶,这是毫无疑义的。不过,李白对诸子各家的思想究竟采取什么态度,诸子各家思想又对李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是一个颇有分歧的问题。我认为,李白对诸子各家思想并不一味采取完全肯定。或者完全否定的态度,而是有肯定的一面,又有否定的一面。并从诸子各家思想中取其所需,以互相补充,并把儒家思想与任侠思想、纵横家思想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他思想矛盾中积极入世的方面;同时他又将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自己思想矛盾中消极出世的方面。  相似文献   

14.
全祖望的《梅花岭记》是一篇记述明末民族英雄史可法殉国壮举的佳作。其记述的简括,抒议的精警,无不表达了作者对忠义不屈、视死如归的史可法的崇敬与赞颂。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教社版)节选的原文第二段,是作者就史可法就义后人们的传闻申述了自己的意见。二百多年后的...  相似文献   

15.
庄子的养生思想一直被众多研究者从体育的角度作出肯定的评价,但笔者通过对庄子养生思想与体育本质意义比较分析后认为,庄子的养生思想从本质上讲仍然是一种人生哲学,不具有体育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于老庄思想之异同,学界一直存在两种声音:一则认为庄子仅仅为老子的传承者和注释者;一则认为庄子与老子乃截然不同之派别。此两种观点各有其理,但又最终有失偏颇。事实上,庄子确实与老子有诸多共同、共通之处,但庄子又有其独创性,概括说来,主要表现在“道之性”、“道之得”、“道之用”、“道之论”四个方面。厘清老庄思想有助于对后人对原典的把握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李包庚 《华章》2007,(10):39-39
清代饱学之士全祖望"倜傥指挥天下事"理想失落的原因,一是其孤傲清高的性格,心理承受能力差,因而失去一些机会;二是时代或社会制度,主要是社会政治制度造成的.他的悲剧是中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命运的典型.  相似文献   

18.
今人整理的《全祖望集汇校集注》,在标点方面存在个别疏忽。袁枚《随园诗话》论及王士祯,误将陈维崧诗当作宋琬诗。黄遵宪"吟到中华以外天"句,在清代其前曾有过不少直接和间接的出处。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考察,或予以订正。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民族主义是以"夷夏之辨"的形式体现出来的.从王夫之关于夷夏问题的基本观点看,王夫之夷夏论的核心仍然是维持"道统"与"治统"的一致性,并未突破中国传统夷夏观的基本格局.王夫之作为一个传统的儒家士大夫,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实践,始终都与民族问题联系在一起,他在夷夏之辨中所流露出来的民族爱国主义不可避免地带有传统"家国同构"的历史局限,但其中所传达出来的爱国如家、忠于祖国的道义精神仍然具有超越时代的积极意义,是中华传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0.
海瑞(1514——1587年)是我国明代回族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自幼“生长于琼”,后又在民族杂居的地区任官,对苗、黎等少数民族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他颇知各族人民的疾苦,同情各族人民的斗争,反对明朝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实行“岁岁鵰剿”的屠杀政策,积极主张发展民族地区的交通、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这些,都集中地体现了海瑞较为进步的民族思想。现从五个方面进行述测,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