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内涵应包括创造性的过程、产品、个人和环境四方面,具体理解应注意①科学创造力不同于文学艺术创造力;②科学创造力与一般的科学技能有区别;③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与科学家科学创造力的心理结构基本相同,只是表现形式不同;④创造力是一种智能品质,其组成要素中不包括非智力因素,但非智力因素对创造力的发展具有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科学知识的教学、科学问题的提出、科学问题的解决、科学实验及科学创造活动中,使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維的基本方法,训练创造性的智能品质,是培养学生科学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国际培养青少年创造力的主要方式.人们共提出一百多种创造性思维方法,在这些方法中,既有內部联想方法,又有外部联想方法;既有言语方法,又有非言语方法.  相似文献   

3.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总被引:157,自引:1,他引:156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大措施。所谓创造性,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创造性最重要的表征是创新,因创新是知识价值的核心,越是高创新的知识,其价值也就越高。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造就,要靠创造性教育,有创造性教育,才有人的创造力的成长和发挥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人类活动的深层心理结构,理解文化对创造力的影响非常重要。创造力是一个多元构念,不同的理论视角对创造力的概念界定各不相同。创造力的4P模型以一种简洁的方式整合了创造力的不同方面,包括创造性产品和表现(product)、创造性成果产生的过程(process)、创造者的个体特征或人格(person)和创造力产生所需要的环境(places or press from pressures)。以4P模型为框架,本文从四个方面综述了文化对创造力的影响。首先,文化会影响创造性产品的评估标准及表现领域;其次,文化既会影响创造性个体特征或人格的内隐认识,还会通过社会化过程影响创造性人格。第三,文化对创造力产生的认知途径以及创造力形成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影响。第四,文化对创造性表现的影响会通过时代精神、意识形态、家庭教育等因素建构一种支持或抑制创造性发挥的外部环境。未来研究可以分别从这四个方面丰富和完善文化与创造力关系的实证研究,深入理解影响创造力的跨文化一致性因素与差异性机制。  相似文献   

5.
智力是人类最本质的特征,有人把它比喻为人类头顶上瑰丽的皇冠,那么创造力则是皇冠上光彩夺目的宝石。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注意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在前人或今人取得的科学成果的基础上,有所新的发现、新的发明、新的创造、新的前进或新的突破的思维  相似文献   

6.
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产生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并具有新颖独特成分的一种能力品质,主要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个性倾向。这是优秀人才的关键性特征。研究表明,25~40岁是一个人成才的最佳年龄。有学者对711名发明家进行过研究,发现他们首次发明的平均年龄是21.3岁。青少年虽然还未到一生创造力的最高峰时期,但已经处在创造力最佳发展年龄的前端。历史上无数发明家在青少年时期就表现出卓越的创造才华。如伽利略17岁就发现了钟摆原理,伽罗华17岁创立群论,爱迪生21岁取得第一项发明专利,牛顿23岁创立微积分,王勃14岁已…  相似文献   

7.
<正>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创造性解决问题中的有创见的思维,通过这种具有创见的思维活动,产生新颖、独特而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思维成果,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和能力,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具有创造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论创造性发问品质及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特殊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 ,发现新问题是其起点。没有新问题的发现 ,就不可能引发创造活动。可见 ,创造性发问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品质 ,所谓创造性发问 ,是指提出指向生发创意、引发创造 ,产生出新颖、独特 ,有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产品的问题。即能够迅速、敏锐、准确、超乎寻常地捕捉到事物的主要矛盾 ,提出具有本质性、关键性和创新性的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能力是创造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培养中小学生的创造力 ,必须首先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发问品质。本文想就创造性发问品质及培养等方面的一些问题作一些探讨。一一般性的问…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 ,是一般创造力发展与科学教育的结晶。研究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 ,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创造力理论 ,而且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在科学教育中落实以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本文从心理学角度研究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内涵、表现和发展以及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培养 ,旨在引起全社会对培养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0.
所谓创造力一般是指:“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有知识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造力不仅局限于一般的智力特点,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格结构中其它因素的制约,因此,人格因素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教师只有认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才能科学的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应用文写作活动是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是大学生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人文素质、科学素质的综合体现,鉴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特点及其成长特性,我们需要改革现有的考试模式,建立一套多元化、成长式应用文写作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创造力研究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开展创造或创造力研究时,需要充分研究与“创造力”密切相关的内容,即研究“具有创造性的人”“创造的本质和过程”“创造出的成果”“影响创造的障碍”“创造力培养的途径”“创造力的提高”六个方面。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科学教材的开发和应用要“基于科学启蒙,基于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的创造教育思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进行创造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多方面的天赋和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品质。创造教育的基本内容有:创造意识教育、创造毅力教育、创造力培养、教会学生学习和世界观教育。上思维课、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以及发现和培养创造性教师,这是实施创造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近段时间以来,"创造力"一词频繁出现在国内许多教育文件中,又因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青少年的创造力培养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之一。美国从2 0世纪5 0年代开始进行青少年创造力的研究,至今已有6 0年的历程,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创造力理论,在培养青少年创造性人才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从比较教育的视野对美国近6 0年的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梳理,以期对我国创造力的研究提供参照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Across continents, creativity is a priority for education and is central to the discourse on 21st century learning. In this article, we explore how a greater focus on ‘everyday creativity’ in schools changes the dynamic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We look briefly at the main concepts in the literature on creativity in education. We then focus on examples from the Centre for Creative Education's creative partnerships, which bring together educators, learners and creative professionals. This is followed by a discussion on how teachers assess learners’ creative dispositions, as well as the quality of creative processes and products. We conclude with recommendations for school-level strategies and policy and research to support learner and teacher creativity.  相似文献   

16.
The transition from school to apprenticeship marks a turning point in the life of teenagers because it can affect the course of their professional careers. Currently, this transition appears to be difficult for many older teenagers. Science deals with factors and conditions which contribute to the complication of this transition process. Teachers and their belief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process but are largely neglected in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there is a dialectic and dynamic interaction between knowledge and action (i.?e. knowledge is the basis for action). Thus, it is important to investigate the knowledge and beliefs of teachers about the transition from school to apprenticeship. It is documented that beliefs of professionals are underdeveloped in some areas in comparison to the epistemic truth status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A certain type of teacher develops an independent and creative professional-action strategy based on his/her beliefs.  相似文献   

17.
文化创意人才是创意经济产业中的核心因素,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人才的现状并不尽人意。高校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应从培养创意思维,改革教学手段,加强实践实训课程等方面改革,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意能力。学生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将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育熏陶,有利于他们形成自强、诚信、乐观的优良品格。  相似文献   

18.
Creativity varies across time and place. With regard to variations across time, age‐related changes in the quantity, quality, and form of creative performance are examined. These changes are traced to a combination of cognitive, conative, and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With regard to variations across place, the effect of cultural environment on creativity is examined. Culture is shown to influence the definition and expression of creativity, channeling creativity into certain task domains or social groups. The quantity of creative activity can be further affected by cultural features such as the value placed on conformity. Life span and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s on creativity, it is argued, are integral to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creativity.  相似文献   

19.
创新型人才培养与远程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体现和实现这一灵魂的,则是创新型人才。从远程教育实践来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不容乐观。要加快远程教育改革,必须端正教育指导思想,合理组织教育教学过程,创建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建设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推动创新教育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高等学校要"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SRTP是高等学校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与团队精神,促进师生互动。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SRTP工作虽稳步推进,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面临一些困境。在推进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有必要加强SRTP管理,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科研训练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