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帕特利克·怀特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家、197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怀特是一位同性恋作家,在当时主流文化的压制下,他在作品中对于性与性身份问题的表现较为隐晦,作品中人物的性身份和性角色常常处于不稳定、不确定的流动状态.通过对于怀特作品中人物性身份的发掘,我们将得以了解其对人性方方面面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在作品中所表现的灵与肉冲突、同性恋、性暴力以及精神救赎等主题,对被评论界所诟病的剧作家在舞台展示肉欲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通过对劳拉和汤姆性别身份的分析,揭示《玻璃动物园》所隐藏的同性恋主题以及汤姆同性恋身份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澳大利亚作家帕特里克·怀特是197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怀特在澳大利亚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现代主义的杰出代表.他不仅开创了澳大利亚文学史上一个崭新的时代,也为澳大利亚文学走向世界,为世界所瞩目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怀特的作品把人的内心世界作为主要表现对象,是一种"心理叙述的艺术".他通过"多层次、立体式"的描述来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心理世界,而这种"精神本质"的外在表象,即作品的主人公通过何种途径来实现其"心路历程"的目标,却不尽相同.但综观怀特作品,大多数主人公都与自然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其中以<人树>最为典型.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主题在作品的背景、人物刻画、主题、结构及写作方法等方面都有所体现,而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探讨可以看出大自然对怀特本人及作品的影响及怀特对自然所持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以怀特的三部主要作品《人树》、《探险家沃斯》以及《风暴眼》为例,指出神秘主义是贯穿怀特所有作品中连绵不断的主线之一。怀特小说中弥漫着的神秘主义色彩不仅是其多元宗教思想观的体现,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价值的反思及独特的审美倾向;小说中体现的神秘主义是服务于主题的重要形式与文学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6.
从人性关注与理性拯救、流散人群的家国之殇、美少年原型与青春主题、人生和情爱、戏剧色彩与艺术手法等方面对白先勇经典作品展开分析,展示、解读其作品意蕴的多重媒介以及其作品丰富的研究可能,着重分析了其同性恋书写。通过探讨其人生历程和回族背景,分析其民族身份与作品基调和生命态度的相互影响,并对其时空感、悲悯情怀等独到的艺术特色进行思考。通过比照境外对白先勇作品的评价,突出其对抗文化偏见和现代性。  相似文献   

7.
华裔女性作家及其作品在美国文学及文化研究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国内学者对华裔美国作家,尤其是女性作家及作品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对于亚裔女性同性恋作家及其作品的研究和论述则更是凤毛麟角。文章拟对亚裔女作家崔洁芬(Kitty Tsui)的写作运用怪异理论和女性主义文学理论进行研究与分析。作为华裔女性和一位同性恋者,崔洁芬当属社会"非主流",饱受社会主流文化的忽视,甚或蔑视和歧视。在其作品里,崔洁芬重点描述对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异性恋霸权主导、同性恋憎恶和同性恋歧视的反抗,同时讴歌赞美同性恋者间爱情之美、之真、之纯。借助其作品,崔洁芬试图构建华裔美国女同性恋者在美国社会的独立主体地位和身份。  相似文献   

8.
文章《长恨歌》的主题一直是学术界争鸣的问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无外一是因男女主人翁的特殊身份所致,二是作者创作动机与作品客观效果不相吻合所致。从作品对主人公的形象描写分析,全诗的政治色彩淡泊,而在作者的创作竭力和情感倾向的矛盾及作品的实际效果可以说明《长恨歌》主题当以情主。  相似文献   

9.
美国当代戏剧家托尼·库什纳的《天使在美国——关于国家主题的同性恋幻想曲》集中描述了五个男同性恋者的生活,但其意义超出了同性恋主题,再现了少数群体在美国的身份危机。本文运用苏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隐喻》中论述的对艾滋病的污名化的概念、福柯的《规训与惩罚》中关于宗教对教徒的规训的论述、以及他的酷儿理论中对于异性恋霸权的挑战来探讨戏剧中艾滋病患者的身份危机、宗教信徒的身份危机、同性恋的身份危机。在此之上探讨库什纳对于多重危机的解决办法,从同性恋走向酷儿,有意识地建立文化身份;从个体走向群体,在公共空间上提出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10.
酷儿理论反对将个体视为非异性恋即同性恋的做法、批判传统静态的性别身份观念,赞同流动和变化、向传统的同性恋文化提出挑战。王尔德的同性恋以及非常规行为无疑吻合了酷儿理论的思想内涵,并导致当时公众对于他的作品产生质疑。我们在评论作家的作品时,不能过于强调作家人格在作品中的投射,从而以作家人格裁决其作品的价值,否则势必造成对作家作品真正蕴意极度漠视的后果。  相似文献   

11.
福斯特在中国的译介经历了一个从小说评论、电影、小说、其它作品的过程;而我们对他的接受,则有两个问题值得考察。一个是关于他是否现代主义作家的定位问题,另一个涉及他的同性恋的身份和对他同性恋题材的小说《莫里斯》的评价。通过对几部文学史对他的接受情况的考察可以看出,我们对他的接受呈现出一个从单一到丰富、从保守到开放的轨迹。  相似文献   

12.
同性恋是人类历史文化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基本行为模式,同性恋作品在不同的历史文化中进行了不同层次的主题探索。文章认为白先勇同性恋作品的主题探索是现当代同性恋作品创作和研究的桥梁,其重要价值在于确立并升华了救赎意识,为同性恋者寻找一条通往光明的出路。文章运用文学研究的理论方法缕析作品,认为作品从集体救赎到父子关系的周合确立了救赎意识,显示了白先勇向传统寻求和解的途径;其次宗教式的人道主义关怀和愉悦的书写笔调完成了救赎意识的精神升华。文章最后指出,救赎意识的确立和升华反映了"迷惘的一代"性观念的变化与矛盾以及新的道德文化重建过程的曲折与成型。  相似文献   

13.
《正义的实施》是当代美国剧作家艾米丽·曼创作的文献剧。该剧以法庭庭审的方式探讨了1978年丹·怀特刺杀旧金山市长乔治·莫斯科内和同性恋身份的议员哈维·米尔克的历史事件。本文在详细介绍剧本历史背景,剧本内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该历史事件在促进美国司法进步与完善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作者从分析曼斯菲尔德不确定的国家身份入手,结合曼斯菲尔德的传记、书信日记和她的短篇作品,剖析其国家身份不确定性的根源和形成原因,解读小说幻灭主题,结论认为研究曼斯菲尔德不确定的国家身份对进一步理解短篇小说主题特色和写作风格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英国著名学者凯斯·哈维在《同性恋者的身份与文化转换》一文中通过对英法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同性恋语言及其翻译的比较研究,从一个新的角度一同性恋者中的男性持女性气质的视角对性别身份、社会文化及其语言三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探讨,并提出了自己对同性恋语言的翻译,进一步探讨了性别身份、社会文化及翻译三者的互动关系,为以后的翻译的研究带来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华裔美国女作家在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黄玉雪、汤亭亭、谭恩美和任壁莲及其作品在国内外均享有盛誉。她们虽然生活在不同年代,但是她们的经典作品无一不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并对其文化身份及归属进行了思考。随着美国社会对少数族裔问题的态度变化和中美关系的发展,她们的作品在文化身份建构方面有着不同的见解,这一主题也汇成了一条不断发展变化的主线。  相似文献   

17.
华裔美国女作家在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黄玉雪、汤亭亭、谭恩美和任壁莲及其作品在国内外均享有盛誉。她们虽然生活在不同年代,但是她们的经典作品无一不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并对其文化身份及归属进行了思考。随着美国社会对少数族裔问题的态度变化和中美关系的发展,她们的作品在文化身份建构方面有着不同的见解,这一主题也汇成了一条不断发展变化的主线。  相似文献   

18.
爱尔兰戏剧在20世纪的发展可以看作是一种致力于想象和构建民族身份的艺术形式。自20世纪以来,爱尔兰戏剧以"爱尔兰文艺复兴"为主题,挑战和颠覆英国殖民者对爱尔兰强加的文化形象,以戏剧空间表现了本民族的身份认同——爱尔兰特性。自此,戏剧和剧场成为定义和讨论民族身份的场域。剧作家在作品中不断对爱尔兰特性进行修正和重新定位,以期获得与时代相吻合的特质,形成一个关于民族身份的谱系。因此,不是肯定某种爱尔兰身份,而是探索肯定身份的不同方式,如何去想象、讨论、否定、修正和争论,避免对民族身份的本质主义定义。民族的发展需要对民族身份的定义进行不断的展演和修正。  相似文献   

19.
文化身份一直是华裔作家关注的永恒主题。谭恩美也不例外。她在作品《喜福会》中对华裔女性的文化身份进行了探讨。本文侧重分析华裔女胜如何在西方文化中沦为“他者”致使身份的丧失及以何种方式达到文化身份的重新构建。  相似文献   

20.
同性恋政治学经历了道德神学、医学规训和同性恋解放的过程,其中二元论是建构身份政治之基础.在同性恋理论的发展脉络中,酷儿理论对反思同性恋研究起到关键作用,但酷儿理论本身也充满张力."红色酷儿理论"结合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阶级分析方法和酷儿理论,是传统酷儿理论的补充和批判性重构.借助这一批判性视角可以重新审视同性恋身份政治、"橱柜"政治神学以及同性恋压迫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