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语言理据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据性和任意性都是语言的重要属性,一起构成"和而不同"的对立统一关系;理据论是理据性的理论升华,是人们借用心理学中的"动因"概念并从认知、功能、文化等角度来解释语言符号发生和发展的一种理论;语言表述是捕捉理据的唯一方式,离开语言表述,理据研究将成为空谈;理据(理据义)是每一个具体的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结合在一起的动因,而理据性是对这种结合关系在性质上的描写与判断,二者形成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徐玉洁 《考试周刊》2009,(34):41-42
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发表问世百年间,围绕着“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这一话题,语言学家们有着不同的理解.尤其是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一直存在争论。本文试图证明,对于现代的任意语言符号而言,任意性与理据性是共存的,它们互相独立、互为表里。其中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根本属性。而理据性则是人类活动在不同层面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在语言学中,语言符号的理据性和任意性主要是研究语言的产生,以及语言与他表达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基于此,从学术界关于理据性和任意性问题的争论、理据性和任意性的关系、任意性和理据性构件的反思与重构等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于语言学的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任意性与理据性是语言符号的两大本质属性,二者关系是辩证统一的。词的音义联系不是本质的、必然的,但音义结合的理据是客观的、具体的。"本质论"与"规定论"两派学者就音义关系争论了两千年,其症结在于对理据的不同理解。在系统梳理前人对语词理据问题的理论探讨与实践的基础上,借助认知语言学、普通语言学理论,剖析语言符号任意性问题,阐释语词音义关系的理据性,为语言学理论建设提供可资参考的科学论断。  相似文献   

5.
关于语言的任意性和理据性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语言到底是任意的还是有理据的,或者两性并存?本研究对言语的任意性和理据性进行了概念阐释并给出例证证明,最后廓清理据性与任意性的作用层面。  相似文献   

6.
臧永红 《考试周刊》2015,(11):14-15
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引起了一场任意性与理据性之争。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语言的任意性体现了语言的创造性和多样性;理据性则体现了语言的规律性、逻辑性和推理性。任何否认一方的观点都是有失偏颇的。  相似文献   

7.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理据性,能指和所指的关系首先是任意的,没有必然性,但语言又同时具有理据性。汉语作为世界语言的一种,在音义关系上具有任意性的同时,又具有理据性,其理据性主要表现在汉字的可释性,词汇产生发展的理据性以及词义的理据性上。语言的任意性与理据性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8.
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把符号的任意性原则当作研究语言的第一性原则,从而建立了以任意性为基础的语言系统。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符号除了具有任意性,还具有理据性。任意性与理据性是对立统一的,二者都是语言符号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9.
试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意性原则是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基础,国内学界近年来不断有研究者以“理据性”对其提出质疑。任意性包含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理据性”与“相对任意性”实质相同,并未超出索绪尔的理论范畴。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语言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及各种新理论系统的提出,任意性理论占主导地位的现象已经有所改变,近年来许多学者对索绪尔的任意性学说提出了质疑或否定,试图用理据性或可论证性学说去代替任意性。文章首先对索绪尔的任意性学说及国外学者的不同观点进行了简单叙述,重点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的论争进行描述。笔者认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普通语言学的一条重要原则,理据性和可论证性是任意性的有益补充,但不能取代任意性;任意性还是共时和历时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要对语言进行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普通语言学教程》自问世以来,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理论就引发了中外语言学家的论争,至今未形成定论。要正确认识此理论,必须基于索绪尔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要看到此理论包括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两个方面,在论争之时,要避免三个误区。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至今20多年以来,语言学界对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讨论十分活跃,新的论著也越来越多,其研究涉及到语言符号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任意性与理据性的关系、任意性与象似性的关系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并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论。本文试对此进行一次比较全面的回顾总结,并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是语言学界和哲学界的热点议题,至今仍未达成一致。本文试图从翻译的解码、编码过程中词汇理据消隐与重现侧面来浅探符号任意性与理据性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4.
语言符号的象似性与任意性这两种观点之间的争论由来已久。本文主要论述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系,分析各种争论焦点,并在认知语言学原理的指导下,论证了任意性普遍存在于语言符号内部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上,而象似性普遍存在于符号组合(语言结构)中。语言符号是任意性和象似性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5.
语言符号任意性作为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支柱,是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然而随着语言研究由内部语言学向外部语言学的转移,学界对语言符号任意性的问题也提出了不同的争议,总括学界在这一问题上的否定和肯定性观点,笔者论证了两个问题:1.语言符号两要素音响形象与概念联系的任意性、不可论证性;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并不因后来的“约定俗成”及其可论证性而丧失,它始终存在。  相似文献   

16.
认为语言既具有任意性,又具有非任意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非任意性并不矛盾,二是两个层级的东西。任意性反映了符号内部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拟声词除外),而非任意性则体现了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杨念文 《培训与研究》2007,24(12):27-29
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在语言学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同时也存在着争议。本文主要通过对任意性的含义的论述,试图揭示这一理论的内涵,加深对这一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关于语言符号是任意的还是象似的,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认知语言学兴起后,一些语言学家认为象似性是语言符号最基本的性质,对任意性的批评越来越多。事实上,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与皮尔斯的象似性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对符号的定义不同,侧重不同的语言层次,因此,二者不具可比性。  相似文献   

19.
林莉莉 《海外英语》2012,(14):222-223,245
语言符号究竟是任意性还是象似性一直存在争议,索绪尔的任意性侧重从语言内部分析语言符号的关系;而皮尔斯的象似性则从语言的内部与外部整个系统来分析语言符号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文章旨在阐述任意性和象似性的概念,从而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对比和探索,通过举例说明二者是相互并存,相互补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语言学界对任意性原则提出了各种挑战,但通过对索绪尔任意性原则的全面阐释可以发现:语言符号具有一定程度的可论证性,但不可论证是普遍存在的,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根本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