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迅速提高我国竞技体育运动水平,改变我国现行单一的专业训练体制,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前不久作出重大决策,准备从今年起,在全国围范内设置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试点院校,以开辟新的渠道来为国家培养和输送高水平的运动员,使竞技体育在竞争中得到高水平、高速度的发展。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共同制定的1986—2000年学校体育运动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在学校中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学生运动员,使学校的体育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  相似文献   

2.
张荃 《湖北体育科技》2013,32(4):345-348
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收高水平运动队学校数量、项目设置与总体布局、运动成绩等为切入点,对2010年教育部新一轮普通高等学校申请建设高水平运动队学校评审前后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目前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并指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就"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和发展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学校体育工作是指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第三条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4.
选题的依据 1986年11月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联合发出“关于开展课余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的通知,文中着重指出:“要发挥高等学校的科研优势,积极开展有关体育训练的多学科研究,为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迅速提高我国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发展我国教育和体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随着改革的深化,体育必须进一步社会化,加强横向联系,要多层次、多渠道的  相似文献   

5.
<正> 为使我国学校体育造应国内体育事业发展和国际交往的需要、国家教委、国家体委于一九八六年联合制定了《关于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一九八七年又确定在全国条件较好的五十一所高等学校试办“培养高水平运动队”(以下简称试点高校),拟在我国逐步建立起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体系。这使我们学校体育工作者倍受鼓舞。但是笔者最近了解到,一些试点高校为了应付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招录了大批省和解放军等体育集训队的退役运动员。有的省市甚至在报刊上对这种做法大加宣传和赞赏。对此,笔者十分担忧,提出自己一些不  相似文献   

6.
试论排球教练员的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联合制订的《关于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是一项对提高民族素质、建设体育强国具有战略意义的措施。《规划》制定了课余体育训练的奋斗目标是:在1990年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学生运动员;1995年,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运动技术水平达到或接近省级运动队水平;2000年,初步形成我国学校课余训练体系,使之成为国家体育运动训练的重要形式之一。这个奋斗目标使广大体育工作者受到极大的鼓舞。同时,也给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扩大体育教师在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7.
我校目前虽未成立高水平运动队,但依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意见》、《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文件精神,抓住发展机遇,科学定位,以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模式为蓝本制定体育系田径运动队长效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8.
一 普通高等学校开展的课余运动训练,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抓好经常性的课余运动训练,不仅提高学校的运动技术水平,而且是一个提高教学质量、指导和推动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的有效途径;并通过比赛,对提高学校知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模式刍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目前虽然尚属试办探索阶段,但当前各高校已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与自身需求试办了各种类型的高水平运动队,这一工作的开展,不仅促进了各高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带动了各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本文针对高校高水平运动的管理目标,作了具体要求,旨在推动学校体育竞技水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信息动态     
北京普通学校培养 运动员的课余训练 体系初步形成 在北京市教委、北京市体育局主办的“北京市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校经验交流会”上获悉:自北京市开展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校工作以来,经过 13年的实践和探索,北京普通学校培养运动员的课余训练体系初步形成。 为推动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自 1986年起,北京市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联合在普通中学进行培养运动员的试验。 1988年,国家教委印发《关于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通知》,极大地推动了北京市的试验工作,当年就成立了 16所涉及篮球、…  相似文献   

11.
对普通高校高水平学生运动员的训练与文化学习关系之我见西南财经大学体育部胡祖武中共中央在1984年10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在1986年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的通知。两个文件...  相似文献   

12.
提高高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是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振奋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精神,推动体育教学和群体工作以及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开展国际交流,扩大高等教育的影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1987年起,国家教委部署了在部分高校开展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试点工作。我校被列为首批试点校,先后在土木建筑系和管理系招收了七届高水平运动员班,培养了180  相似文献   

13.
1我国高水平运动队的成立与发展1985年12月27日至1986年1月1日,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召开了全国学校学生业余体育训练工作座谈会,会议讨论和确定了《关于开展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努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1986-2000)的框架,并于1986年11月11日印发了这项规划,其中确定了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目标及10项政策和措施.从此,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86年12月,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通过了在部分普通高等学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议,1987年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拉开序幕,51所高校作为试点.截止到2018年,全国共有279所高校有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资格.虽有高水平运动队资格的高校分布不均,项目不均,但也覆盖了除西藏外的所有省份.  相似文献   

14.
论高等学校的运动训练和竞赛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学校要训练高水平的运动员,这是我国运动训练改革中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措施。当前,世界各国都把发展学校体育作为战略重点。小学是基础,中学是关键,大学出人才,是一些体育发达国家的一条共同的经验。我国在五十年代,部分高校曾涌现出一批甲级运动队和运动健将。以后由于多种原因,高校的运动训练和竞赛工作,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处于低落状态。这不仅影响了高校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和广大师生体质的增强,而且影响了我国优秀运动员的培养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正> 培养体育运动后备人才,尤其是高水平的后备人才,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各级运动学校和高等学校运动队,是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基本任务之一。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初步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据排球运动项目的特点进行科学选材。  相似文献   

16.
随着当今世界竞技体育蓬勃发展的趋势,为更快、更好的培养优秀体育人才,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国家决定在高等学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这一措施对改变我国单一的训练体制,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普及和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如何培养大学生运动员,推动学校体育的普及和提高,结合我们在实践工作中所得到的一些经验,谈谈学校体育运动发展趋势及探讨在高校如何培养具有大学生特点的高水平运动员。一、高校办队是国民体育的需要纵观体育强国的优秀运动员,象美国、苏联、民主德国等大多体育人才是在学校业  相似文献   

17.
1 前言体育运动成就动机是指运动个体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及追求成功的一种倾向 ;体育活动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的一种相对稳定而持久的认识、情感和行为倾向。两者均指向体育运动领域 ,是研究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的基本内容。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是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主体 ,但是 ,高校体育对两者教育的目的和要求不同。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 ,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承担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任务 ,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 ,也是高校体育改革的要求。对高水平大学生运动员的要求是智育合格体育运动水平高 ,而对普通大学生则要求文…  相似文献   

18.
<正> 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在1986年—2000年《关于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中指出,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和有较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优秀人才,是学校课余运动训练的主要任务之一。众所周知,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开展、体质增强的关键时期,是在他们的自然生长发育年龄阶段,这个年龄阶段正在中小学;而培养优秀运动员后备人才早期训练的黄金时期,各个运动项目一般来说是在12—14岁,有些项目(如体操、跳水、花样滑冰、乒乓球等)还要早一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体育科学化与社会化,充分发挥高校优势,国家教委已正式批准了全国55所高校作为办高水平运动队的试点。部分高校对办高水平运动队诸方面工作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现就当前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出现有关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讨。一、指导思想与目标1.指导思想。办好高水平运动队,“高”字要有足够的认识。所谓“高”,就是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同时,还要有高运动技术水平。如果培养出来的人才只是学习好,体育技术水平不高;或者是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很高,而学习却很差,两者都是片面的。培养出来的人才既有社会主义觉悟,又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体育运动技术水平,这才是我们的发展方向。要切实办好高水平运动队,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发展战略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一、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目的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包括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队训练,其目的是在增强全体学生体质的同时,积极开展体育训练,培养优秀体育人才.它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校体育运动的发展,不断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逐步建立有较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运动队。为达到此目的,学校在开展业余体育训炼过程中,必须确定基本的训练原则和为课余体育训练提供必须的师资、物质条件和完善的运动设施,以保证课余体育训练顺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