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本任务,坚持科学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本方针,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价值旨归,坚持改革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博采兼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创新之道。全面科学地研究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丰富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条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之路,是一条坚持党的领导发展教育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根本制度保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进行系统科学研究,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模式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理念、经验和规律等的全面总结,其内容有三个方面:中国模式的确立前提、中国模式发展的总体布局、中国模式发展的经验总结。相对于改革开放之前的发展,中国模式是在一系列新的前提下确立的。中国模式发展的是"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国模式发展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这是我们前进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是完全一致的。只有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才能实现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两个根本性问题,并内在地包含着为什么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回答这三个问题,是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基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人民至上,坚定“四个自信”。  相似文献   

6.
<正>一、中国历史发展整体性的提出及其要旨1963年4月20日,方国瑜教授发表"论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的演讲,总结中国历史发展中多民族统一国家建设的历史经验,提出中国历史发展整体性的理论。"论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首次提出"中国历史发展整体性"的概念,用"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论述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巩固的过程。文章指出中国历史发展始终是一个整体,历史和现实是一个整体,中原和边疆是一个整体,汉族和少数民族是一个整体,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7.
中国模式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科学总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中国模式是当代世界发展模式中的一种,它产生于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必然与其他国家发展模式有所区别,具有中国特色。面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经济情况,中国模式也必然面临诸多挑战。应该理性看待中国模式相关问题,深入研究中国模式,并用发展的眼光展望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丰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是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要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开辟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立足中国基本国情、切合中国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是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任务的发展道路,是以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发展目标的发展道路,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发展道路,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和平发展,一是指中国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下才能发展,二是指中国的和平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中国和平发展创造了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的和平发展为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和平发展是中国社会系统的整体发展,需要从结构的角度进行全面解读.中国文化发展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国和平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维度.我们要从中国文化发展的现状和国际文化竞争的形势出发,探索有效战略促进中国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推进中国和平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具体概念经过近30年改革开放的社会历史实践,已经成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中国模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改革开放的"中国模式",是一条既造福于中华民族又有利于和谐世界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也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发展模式,它实现了发展与分享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种民族特色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从本质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民族化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表现在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模式是"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布局、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和平发展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内在逻辑。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平发展道路,符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在多民族国家中进行现代化建设.不仅要充分考量各民族的发展状况.而且要在发展进程中保持民族关系的和谐,以保障发展进程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社会制度基本特征.中国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关系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特色。当代中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态势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性选择。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科学实践。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作为社会主义中国,它的发展取向是和平的,走的是和平崛起、和平发展的道路。其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和平发展不可或缺的国内基础,而能否肩负起和谐与发展这两大历史使命并实现国家民族崛起,是对我党和我国政府的极大考验。因此,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稳固性,与中国和平崛起、和平发展道路的可实现性之间存在内在逻辑的连动性。这一点是社会主义中国区别于世界历史进程中西方资本主义强权崛起与弱肉强食发展范式的最显著特点,它代表了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日渐落后于西方国家。追究起来,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导致了近代中国科学发展落后。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和平发展道路讲话,是新形势下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基本理念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中国外交的关键是改善中美关系,首要是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基础是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理念和行动,符合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是中国实现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统领中国未来发展全局的指导性思想理论,因此,发展民主也必然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走科学的社会主义民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它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科学方向。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科学内涵。通过制度创新,构筑科学全面的民主制度体系。推动人民民主实质化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科学实践。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作为社会主义中国,它的发展取向是和平的,走的是和平崛起、和平发展的道路。其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和平发展不可或缺的国内基础,而能否肩负起和谐与发展这两大历史使命并实现国家民族崛起,是对我党和我国政府的极大考验。因此,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稳固性,与中国和平崛起、和平发展道路的可实现性之间存在内在逻辑的连动性。这一点是社会主义中国区别于世界历史进程中西方资本主义强权崛起与弱肉强食发展范式的最显著特点,它代表了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持续发展,向世界表明了中国发展道路的正确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行科学概括,深入探讨中国发展的基本经验,对于中国今后的发展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必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