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等院校是我国知识产权产生和申报的主要部门之一.然而由于法律对高校科技成果产权规定的不明晰,各高校内部缺少科技成果转化和管理机制,以及合理的奖励机制等诸方面的原因,导致了我国高校的科技成果总量和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的数量与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数量严重失衡.本文从高校科技成果产权、管理体制和利益分配三个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来找出突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瓶颈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作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主体之一,在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当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普遍低的现状,已经严重影响企业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如何构建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模式,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己成为高校科技管理工作者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校目前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还面临很多问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订实施对高校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高校应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为基础,从法律制度保障、外部条件优化、激励措施完善等方面,构建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适应的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进程,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价值。  相似文献   

4.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改革已迎来攻坚阶段,需要解决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壁垒。高校学科丰富、智力密集、成果斐然,已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国家科技成果的最大拥有者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参与者,理应肩负起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改革的重任。但目前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尤其是科技成果转化率很低,与巨大的科研投入形成强烈对比。因此,亟需深入探讨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瓶颈的相关思路及办法,寻找一条适合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改革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5.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校实现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我国教学研究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历程与成效,发现当前我国教学研究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有许可转让、自办实体、委托开发、作价入股、创办科技园等模式;分析我国教学研究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科技成果水平总体不高、产学研互动不足、成果转化率低、导向与激励不足等问题,借鉴介绍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提出合理配置资源、建立技术转移机构、明确导向与激励、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等促进此类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校在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承担了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的供给职能,不断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新的引擎。与此同时,我国高校科技成果供给和转化活动还存在"大而不优、多而不强"的现象,高价值成果的供给和转化能力仍显不足。为此,文章基于高校技术交易数据,围绕科技成果供给和转化的总量、质量和构成,采用对比分析和空间可视化技术,讨论了我国高校科技成果支撑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和特征。研究发现,我国高校科技成果供给和转化量质齐升,但高价值成果仍待继续发力;高校科技成果供给和转化非均衡状态下,区域战略的协同成效开始显现;高校仍需继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助推高校科技成果供给和转化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关于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状况探讨了高校学报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传播、宣传、中介、催化作用,呼吁各级领导及各部门应重视学报的生存、发展与提高,从而为提高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尽一份力.  相似文献   

9.
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团队建设是提高高校科研能力、教学水平,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较低,与科技成果转化团队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采取切实措施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团队建设,提高科研人员综合素质,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团队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本质上是市场行为,从市场视角看科技成果转化尤为必要。目前,我国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从市场视角看,这主要源自高校的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失调以及政府作为市场管理者的职能发挥不充分。因此,要破解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题,必须从高校自身、企业和政府着手,并且充分考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相似文献   

11.
网格资源共享平台是一个全面支撑知识信息资源建设、共享、增值应用和网络传播与发布的数字图书馆软件平台。充分发挥高校科技、人才和智力优势,利用高校信息化的建设成果,积极构建图书馆网格资源共享平台,有利于拓展数字图书馆的功能,提升图书馆信息服务和知识管理的水平与能力。  相似文献   

12.
美国大学对科学技术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美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这与美国大学的贡献是分不开的。美国大学对科学技术的贡献表现在五个方面,即:1)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要基地;2)大学是重大科学计划(工程)的重要参与者和骨干力量;3)大学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4)大学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器;5)大学是诺贝尔科学奖的摇篮。  相似文献   

13.
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提出"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在教育政策方面制定了第一部教育改革法令《学制》。《学制》在日本高等教育初创时期产生了巨大影响:首先,保证高校生源质量;其次,构建第一所国立大学框架;最后,在教育内容方面倾向实科教育。《学制》在明治维新期间为日本高等教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制约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依托该校创新实验室的开发条件,以"OTA-C有源滤波器设计实验"为例,介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的体会,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天,我们能否简单地沿着20世纪科学技术的道路走下去呢?这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大学这一社会现象,弄清大学在推进社会发展和人类良性永续中该享有何种权利又需承担何种义务,即应审视大学的伦理问题。针对人类终极关怀这一目标,在当前,大学伦理从理念到实践的建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科研立项、成果验收与鉴定、科技奖励、技术引进等均要通过科技查新来证明其新颖性。科技查新作为图书馆新兴的、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技术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如何与学校科研教学相结合,为地方科技服务是摆在新时期图书馆馆员面前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employing 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ing (HLM), sought to investigate the student-level and school-leve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science achievement of immigrant and non-immigrant students among a national sample of 22,646 students from 896 schools in Canada. While student background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home language, family wealth,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we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science achievement for non-immigrant students, these factor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immigrant student science achievement. Student attitudes, engagement, and motivation in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familiarity we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science achievement for both immigrant and non-immigrant students. Whereas teacher shortage was associated with science achievement for immigrant students, school size was associated with science achievement for non-immigrant students.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科研基础条件区域平台建设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高校科研基础条件区域平台建设与管理的现状,研究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结合《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探索高等学校科研基础条件区域平台建设与管理的特殊规律,尝试建立适应新时期高校科研基础条件区域平台建设与管理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王芳 《德州学院学报》2003,19(3):87-90,108
大学写作课为社会培养合格乃至优秀的写作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基础教育迅速转轨的21世纪对大学写作课的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使大学写作课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本文对大学写作课的教学宗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提出了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20.
Students' science knowledge and skills are considered critical to growing the intellectual capital on which societies rely to innovate and prosper. However, recent research has documented notable declines in students' intrinsic valuing of science and science achievement in Australia and other western countries. As a result, there have been calls to investigate factors at both the student- and school-level that can improve intrinsic valuing of and achievement in science. Growth feedback from science teachers to students has been identified as one such factor. Growth feedback, which specifically targets individual student growth and improvement, is considered an effective form of teacher feedback. Because recent research has demonstrated the benefits of effective teacher feedback on intrinsic valuing of science and the positive link between intrinsic valuing of science and science achievement,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examined (at both the student- and school-level) the extent to which growth feedback in science predicts intrinsic valuing of science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intrinsic valuing predicts science achievement and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owth feedback and achievement. This study examined this hypothesized process with the 2015 Australian PISA sample (N = 14,530 students in N = 758 schools) via a multilevel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at both the student- and school-level, growth feedback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intrinsic valuing, and intrinsic valuing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achievement; growth feedback also had significant indirect effects of achievement via intrinsic valuing. Taken together,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personal and whole-school yields for science achievement from the experiences of growth feedback in and intrinsic valuing of sci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