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引导学生凭借课文进行想象作文,可以促进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但在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特别是高年级)的作文训练中,很少明确提出想象的要求。为了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在作文教学中结合课文增加一些想象作文的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以五年制小语第十册中部分课文为例,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2.
[教材简析及教法提示]: 《小英雄雨来》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课文是分六个部分叙述的。第一部分讲雨来的游泳本领高,第二部分讲雨来上夜校时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第三部分讲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第四部分讲雨来和鬼子进行不屈的斗争,第五部分讲芦花村的人们误以为雨来牺牲了,第六部分讲雨来没死。整篇课文情节生动感人,文字浅显明白,学生易于接受理解。  相似文献   

3.
下面是我以《背篼》为例,设计的一则“读写结合”的教学片段。我把读写教学的结合点放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文中有一组排比句,可以让学生模仿进行句式训练。而且,还可以结合口语交际的技能训练,让学生结合图画展开想象,进行对话训练。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我首先采用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自己理清课文是怎样有条理地讲清楚“火烧云变化极多”这一主要内容的,培养学生抓住课文重点部分理解课文的能力。2.结合火烧云变化的图画,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二、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5.
听话、说话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则是教师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想象,对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现谈谈我对学生说话能力培养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训练“说” 低年级的课文很多都有形象有趣的插图,中高年级的课文也有相当数量的插图,这些插图都是训练说话的好素材。我在教学中较注意使用插图,由图入手,充分进行“说” 的训练。如《小木船》一课,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并利用它较好地进行“说” 的训练的:把插图挂在黑…  相似文献   

6.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在理清课文主要内容及结构脉络的基础上,进行简要复述。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进行创造性复述,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七颗钻石》是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短文没有什么文字障碍,其思想内涵也十分清楚.教学这篇课文,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导学生体会爱心的巨大力量,感知童话在写作上丰富的想象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从本次习作要求我们就可知道,这次习作就是把《小英雄雨来》这长篇幅的文章,在不改变其基本内容的前提下,进行删削、整理,把它简缩成较短的文章。要学好这次习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读懂原文、把握要点。《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地区的少年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整篇课文篇幅较长,共分为六个部分。要读懂课文,必须反复阅读,从原文的内容来看,课文的三、四部分为重点。因为三、四部分主要表现了雨来机智、勇敢和顽强斗争的崇高品质。其次,要按原文顺…  相似文献   

9.
陈克香 《辅导员》2010,(14):36-37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不容置疑,许多课文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常常在某些地方留白,如果教者在阅读教学时能善于挖掘教材,挖掘课文言而未尽之处,找准训练点,从而创造情境,让学生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进行课堂练笔,这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解决学生练笔时"无米之炊"之忧,更重要的是拓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0.
薛净 《学苑教育》2019,(11):79-79,81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真正的语文,就应在课堂上通过对一篇篇课文的学习,教会学生学语文,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一篇篇课文是训练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好材料,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借鉴课文中的表达方法,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利用课文,找准读写结合的训练点,让课文内容成为学生习作的范文,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常用的读书方法,阅读同题材文章等,真正实现"立体地读"。  相似文献   

11.
“看图学文”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低年级 ,它是初步训练学生阅读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 ,我们应认清它的性质、作用。研究它的教法 ,为学生的阅读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一、先图后文 ,训练观察在“看图学文”中 ,图画形象地表现了课文的内容。因此 ,在教学课文之前 ,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了解图中的内容 ,培养、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如教《我们也要当红军》一文时 ,在教学前可先出示图 ,让学生观察整幅图 ,让他们思考 :图中画的是什么?由画面内容想象到什么?课题中“我们”指的是谁?有…  相似文献   

12.
兰萍英 《广西教育》2014,(5):80+111-80,111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基于这一理念,笔者尝试运用"四读一练"教学法加强对学生阅读基本功的训练。"四读一练"教学法是由"初读课文—细读课文—深读课文—精读课文—综合实践"五部分组成,这一教学法能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  相似文献   

13.
正统编教材三下第四单元围绕"预测"这一阅读策略进行编排。预测是一种自然存在的阅读心理,儿童在阅读的时候,可能会无意识地运用这一策略。二年级下册教材中的一些课后习题,如根据课文情节展开想象编故事,就在开始引导学生尝试运用预测策略,并能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主动地进行预测。这有利于呵护并激发学生阅读的初始期待,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仔细研读本单元所有课文的预测要求,可以发现这些预测要求明晰又具体。《总也倒不了的老屋》通过旁批、表格、泡泡等,引导学生抓住题  相似文献   

14.
习作的训练应在平时,除了生活日记、观察日记等,可以在阅读课进行仿写与再创作,把习作训练落实在每一课。在阅读教学中模仿阅读课文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方法,学习习作。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抓空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改文体学习写作,续写课文,想象写文,让习作教学不再成为语文教学的瓶颈。  相似文献   

15.
小语教材中,许多课文除了直接的文字叙述外,往往蕴藏着看不见的“潜台词”和“画外音”。在阅读时,往往需要对这些地方作补充与填充,才能获得正确而深刻的理解。我们知道,“故事情节”的基本特点是形象性。所以,在阅读课文时,引导学生补充情节,是丰富学生想像力、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有效途径。补充课文情节,可用如下方法:1.扩展法:将原文的某些内容进行扩展。如《小英雄雨来》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芦花村的人们听到河岸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有志不在年高”。这段话对认识雨来的英雄品质…  相似文献   

16.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组共四篇课文,《狼牙山五壮士》、《军神》是精读课文,《小英雄雨来》、《金色的鱼钩》是略读课文。精读课文后面安排了“思考·练习”,略读课文将“预习”和“思考·练习”合并为“阅读提示”,可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依据。本组“思考·练习”的变化主要有五个方面:一、重视朗读、默读训练。无论是精读还是略读课文,都提出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的要求。另外,根据本组阅读训练重点,还提出了默读要有一定速度的要求。二、避开了容易导致烦琐内容分析的题目,更加重视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体验。如《狼牙…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有效地组织开展好"小练笔"读写训练。一是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文章内容,深刻体验文章情感的基础上练笔;二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精妙语言表达方式的基础上练笔;三是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进行练笔;四是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插图进行练笔;五是组织开展"小练笔"训练,需要我们既要关注文章的内容特点,又要考虑每组课文以及每册教材的编排侧重点,更需要把握好每个年级学段的训练目标。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失时机地开展"小练笔"训练。  相似文献   

18.
一、加深理解,培养语感 1.想象联想,诱发语感。启发学生想象,把阅读与想象相结合,训练学生运用形象思维进行阅读。有两种情况:①抓住具有感染意义的关键词,引导分析比较,想象理解,发现其内蕴,体会用词目的,语感即生。②运用形象思维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情景,产生内心现象,并将内心现象串起来。 2.反嚼意会,回溯语感。意会指凭借自己已有知识经验与课文所包含的意义联系,直接获得对课文整体认识理解的心理过程。它侧重于对课文带有直观性质的模  相似文献   

19.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发展情节法”(通过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合理性想象,经过扩散性思维对课文的有关情节加以适当发展)紧密联系形象和课文内容,集说写训练、发展想象和思维能力、进行思想教育于一体,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发展情节法”既充满情趣又符合儿童年龄特...  相似文献   

20.
顾扬 《文教资料》2006,(3):177-178
《小足球赛》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课文,图画、课文生动地表现了一群孩子在紧张的学习生活结束之后的一场小足球赛。全篇没有直接描写比赛你拼我抢的场面,而是透过贯穿全文的小守门员等的动作神态描写,可以想象出球场上精彩、激烈的一幕。课文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把观察、阅读、想象结合起来,感受足球赛的精彩,二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借助神态、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片段:(在学生理解课文通过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足球赛的精彩激烈的基础上,老师提出问题)师:我们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小足球赛》,可你们知道吗,这篇课文还有一个题目是《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