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宋代士大夫文人对弘道责任的自觉担荷与政治现实之间的矛盾形成的深厚的忧患意识.及个性觉醒与生存不自由现状之间的矛盾所带来的生存之痛积淀为一种文化悲感意识。宋代士大夫文人借助雨意象来抒写这种文化悲感意识。表达他们仕途坎坷,英雄失路的悲伤;执著理想,生命漂泊的苦痛;以及生命束缚,生存不自由的叹息。  相似文献   

2.
对白居易诗与唐宋词中思想内容的某些方面作细致的观察分析后,发现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享乐心理,去日苦多、人生如寄的感伤情绪,但求适意、不拘形迹的归隐意识是其内在契合点,反映了中唐以来新型文化背景下文士心理的变迁,是白居易诗和唐宋词独特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3.
唐宋词中的优秀之作大都将审美感受与审美判断结合起来 ,从而达到情理相融的境界。对唐宋词进行鉴赏与研究时 ,应善于从审美观照的角度 ,将词人所表达的情感、艺术表现手法与词作所体现出的深刻人生哲理及人生意蕴融合在一起 ,更深一层地理解和把握唐宋词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4.
唐宋词中出现了大量的言愁词,主要表现为几种形式:表现男女恋情的相思词;倦旅思归的思乡词;表现壮志难酬、抒发身世感慨的词;伤春悲秋、叹老惜时的闲愁词。言愁词的产生与对"人"的价值和地位的肯定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词学研究是古代文学研究中的一大显学,而唐宋词的研究,更属于词学研究的重镇.在介绍现代词学研究体系的基础上,着重从唐宋词的文献学、本体学、文化学、词史研究等方面,评述20世纪以来学界在唐宋词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就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6.
唐宋词中有大量抒写愁情的词作,这既与那个时代词人的气质有关,也与词的体式和传统有关.伤春悲秋、离别相思、忧国伤世是唐宋愁情词的三大主题.这些词作之所以流传千古而仍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除了共鸣效应外,还主要在于它独具的艺术魅力和人生意蕴.  相似文献   

7.
时间是唐宋词作中表现的常态,它以独特的意味存在于词作中,形成张力形式,既成为词作结构的黏合剂,又成为情感(特别是读者情感)产生的最初生发剂;正因为时间的植入,唐宋词被赋予不同于民间词独特的生命感,从而在实质境界方面离开单纯享乐,指向生命感悟。  相似文献   

8.
唐宋词的美感、朦胧和悲剧性源于审美距离。审美距离包括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审美主体必须和审美客体保持一定距离,距离对审美起到一种神奇的间隔、超脱和过滤作用,从而突现和彰显美的本质。唐宋词的朦胧体现在距离的模糊和不确定性。唐宋词的悲剧性的背景乃国势衰颓或个人不幸命运使然,但究其产生悲剧性的根本原因仍在于审美距离。审美距离没有一个固定的尺度,距离的把握全在于作的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9.
以悲为美,在唐宋时代,曾为一时审美风尚。因而,词体亦呈现出一种悲情美。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自序》尝云:“后人之感,感于文不若感于诗,感于诗不若感于词。”原因之一,即在于词之“情长”、“味永”、“其为言也哀与思”、“其感人也深与婉”。在相当程度上,词情词境确以伤极、痛极为尚,以悲为美。李清照评南唐君臣词作“亡国之音哀与思”,即如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渔家傲)之作,亦不免“苍凉悲壮,慷慨生哀”。的确,词在它诞生的时候,悲情就伴之而生,成为它抒情的一种特殊基调。中晚唐时,诗人对词染指渐多。传为李白所作的《菩萨蛮》写游子的愁思,《忆秦  相似文献   

10.
唐宋爱情词是我国爱情诗歌的渊薮,其艺术魅力历久不衰,秘诀在哪里?本文从爱情是包含道德、美感、生物等多种要素的复杂感情入手,运用多学科知识,找出这种情感的特质,分析它在唐宋词中的具体表现,从情感内涵上揭示其潜在的激动人心的力量,并综观其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11.
离别相思,身世感慨和对故国的怀念,是宋代咏梦词的主要内容,时空的心理化,境界的虚幻化和手法的多样化,是宋代咏梦词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2.
和谐是社会发展的最高境界,是时代强盛的最重要标志,盛唐所以成为中国历史上盛世之巅的最本质因素.即是高度和谐。盛唐文化的这种和谐的核心要素,是其它时代和其它文化所不能比拟的。比较李杜而言.王维诗歌似乎更能够体现盛唐盛世的社会本质。诗歌的最高境界是意境的成熟,是意境的生成,以此观王维的地位则是至高无上的。王维生当盛唐盛世,其诗以意境创造的“极致”,实现了对盛唐盛世的最本质、也最传神的艺术传载,创造出超以象外的艺术极境,孕育了中国艺术最纯正的和谐精神,成为和谐美的最生动标本.成为艺术再现盛唐盛世的诗歌经典。  相似文献   

13.
宋词之兴盛与歌妓之参与密不可分,而歌妓的活动空间以"青楼"为主,所以歌妓所填之词则与楼意象紧密联系。从歌妓的楼意象词中,明显可以看出她们佑酒唱和、歌舞娱客,抒写别绪、表达情感,展示智慧、表现才艺之创作动机和言不由衷的矫情、别后相思的真情、抒怀言志的悲叹之爱恨情愁。  相似文献   

14.
唐诗在我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的艺术美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造境,即诗人将自己在生活中所产生的真切感受与典型性的意境融合起来。二是积极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这二结合起来,使唐诗拥有了无与伦比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自汉乐府《江南》伊始,以采莲为主题的诗词从未间断。到了唐宋时代,采莲诗词伴随着唐诗宋词的繁荣,其成就达到了至高点。文章以唐宋采莲诗为范本,浅述江南采莲特有的习俗,以及采莲诗中反映出来的采莲情结和江南采莲女对爱情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唐代实行开科取士,朝廷选拔到治国英才的同时,也造就了庞大的落第群体。落第举子一再遭受失败的打击,心灵变得脆弱而敏感。每当节日来临,他们睹物遏景,总会把节日跟科举相联系。在寒食清明节时他们方逢下第,想起那象征科举登第的杏花开得正盛却与自己无缘,不由得见花落泪;中秋之夜赏月时,仰望一轮明月会更加渴盼蟾宫折桂;除夕之夜新佰年交接之际,难免感叹流年易逝而功名无成。他们在节日中生发出的这种异于常人的特殊感受,折射出他们对人生价值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17.
艳情和咏物是词体发展中最重要的两种创作类型,在南宋时呈现出交融的创作态势,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以艳笔来咏物,主要体现在咏花之作中。二是借咏物抒发艳情。这类词在表达男女之情尤其是相思离别时,并不直接用艳语而是借咏物来传达,以姜夔咏梅、咏柳词最为典型。三是咏物与艳情交叉重叠。这类词以艳笔咏女性身体、女性物品,或所咏之物与女性活动不可分割。艳情与咏物互相交融的创作倾向,不仅是词体本色特质的反映,同时也是词体雅化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8.
清代文论视野中的情景论,主要在三个维面上展开:一是对情景交融的探讨;二是对情景主宾关系的考察;三是对情景创造的其他有关问题的论说。上述三个维面,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古典情景之论,将其推到了完善的境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