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徐存臣 《物理教师》2009,30(6):18-19
从所研究的物理问题中抽象出某种“物理模型”是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常用方法之一.本文结合高中力学教学,试举几例谈谈构建物理模型的重要性和解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子弹射击木块问题是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的综合应用。类似于子弹射击木块的题型也很多,在学生已掌握了用物理规律和公式解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速度图象分析解题,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子弹木块模型”极其变形的综合应用,一直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解决此类问题常常需要选择恰当的规律,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能量守恒观点解题,研究这类问题,对于深刻理解物理概念,熟练掌握力学规律,有效的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而选择规律之前,对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进行正确分析,“子弹木块模型”极其变形的综合应用,一直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解决此类问题常常需要选择恰当的规律,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能量守恒观点解题,研究这类问题,对于深刻理解物理概念,熟练掌握力学规律,有效的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而选择规律之前,对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进行正确分析,从而对正确、快速理解题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司友甫 《考试》2004,(1):42-43
一、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 要求考生在分析题目信息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的物理情景、物理条件和物理关系,把实际问题简化、抽象为恰当的物理模型,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并应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用"物理模型"解题的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物理试题的情景千变万化,内容深浅莫测,然而命题者总是围绕着物理概念和规律来设置物理情景,而每一物理模型又都和某一特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相联系.可见,解题中着眼于物理模型,有助于把握物理方向,辨析、确定解题途径,形成正确的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7.
吴红玉 《成才之路》2013,(16):84-84
教师可以通过对2011年高考全国理综压轴题的试题情境进行分析,总结"子弹打木块模型"的特点及拓展应用。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还要注重模型的转换。  相似文献   

8.
题例 如图所示,人和砝码在大天平两侧恰好平衡。已知天平的各部分均固结在一起且不发生形变。轴O处摩擦不计。当人通过轻绳拉横梁P点时(人的姿势、位置保持不变),天平将( )  相似文献   

9.
胡耀合  贾保成 《考试》2003,(3):7-11
五、两个物体刚好分离的临界条件两个物体从接触到分离,是常见的一类临界情况。它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运动的物体与静止物体从接触到分离。刚好分离的临界条件是,它们尚未离开,但它们之间弹力为零。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总复习优化设计·教案》第 42 6面 ,有这样一道题 :题目 如图 1所示 ,在电压为 U,相距为 d图 1的平行金属板间 ,用长为 L的绝缘细线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带负电小球 ,当小球静止于点 A时 ,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45°.今把小球拉到点 B,使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6 0°,然后由静止释放 ,当小球到达悬线的正下方点C时 ,悬线的张力是多大 ?( g=10 m/s2 ,cos15°= 0 .96 6 )原解 小球在点 A平衡时 ,有mgtg 45°=q E,1小球由点 B运动至点 C,由动能定理 ,得q ELsin6 0° mg L( 1-cos6 0°) =12 m v2 ,2小球在最低点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物理问题时,为了能使思路变得清晰、自然、有条理,我们常常通过科学的抽象,剔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把对具体问题的研究,转化为对物理模型的研究。这是物理学研究的一种最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2.
牛朔峰 《物理教师》2004,25(6):4-16
构建模型,应用规律,这是解题的关键.构建模型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模型,然后,将物理规律应用于模型中.笔者建立了一组“圆”物理模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对于一些图形相似、内容相近的物理问题,如果不认真辨析,而盲目地应用熟题的结论或方法,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本文拟就几组易混淆的物理模型进行分析与讨论,以提高大家的分析、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5.
16.
物理在高考中多以现实生活中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要求更加真实和全面地模拟现实.试题要求学生的能力主要不是对事物的结局或某一侧面进行描述,而是注重对事物整体的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发展过程的分析理解.于是,互相关联的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构成了物理问题,解  相似文献   

17.
18.
解决平衡问题的前提,是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这就要求在学习中把握一些常见模型的受力特点。在平衡问题中,大多涉及轻绳、轻杆、轻弹簧、滑轮、滑环这几种理想模型,下面就这些模型的受力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9.
求解物理问题,常用的思维方法是根据问题给出的条件建立起物理模型,如果这个模型是一个完整的标准模型,则容易解决.但有时由题给条件建立的模型不是一个完整的标准模型,比如说是模型A,这时需要给原来的问题补充一些条件,由这些补充条件建立另一个容易求解的模型B,并且模型A与模型B恰好组成  相似文献   

20.
在简谐运动中,我们对弹簧振子(如图l,简称模型甲)比较熟悉。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与此相类似的一个模型(如图2,简称模型乙)。认真比较两种模型的区别和联系,对于培养我们的思维品质,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