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这不仅是教学大纲的要求,更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使学生感知作品的自然美,从而逐渐深入体会作品的神韵美,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在发现美的基础上,进行美的创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美育渗透。一、初步感知自然美1.声情并茂的范读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显然感悟作品的自然美,首先从朗读开始。教师充满感情、抑扬顿挫的朗读,可  相似文献   

2.
一、培养审美感受能力,视觉、听觉是审美感知的两种主要官能。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文学作品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剖析,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也可以运用朗读,使学生的审美感知的指向隐含于审美对象的美,激发起审美主体心理上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反应,让学生体会到审美的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文学作品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中人物或景物的形象美进行剖析,让学生感知美。  相似文献   

3.
“美育”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纲”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点和爱国主义精神。”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高尚的审美观的培养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呢?一、在朗读中感受美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要想感知作品的美,首先应从朗读开始。朗读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情景氛围,让审美主体体会审美客体的形形色色的美,得到美的感受。在朗读中,除了教师富有魅力的范读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技巧上的…  相似文献   

4.
在美术教学中,应注意发展学生对美的感知,拓宽审美途径,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来实现美的教育,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与探究中感知美、发现美,最终达到创造美的目的,真正体会到课堂和作品所带来的灵性美感.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审美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因此,语文教师要积极挖掘语文学科中的语言文字美,自然美,人文美等审美因素,顺是美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规律,把审美教育寓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6.
文学作品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剖析,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也可以运用朗读,使学生的审美感知的指向隐含于审美对象的美,激发起审美主体心  相似文献   

7.
一、诵读———纵情地渲染美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方式。朗读不仅有助于理解思想内容,而且能体会到语言的意味。古诗中的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自行感知和体会。读书百遍,熟读成诵,是学习语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应要求学生读读背背,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消化和吸收。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反复地朗读,让学生读出兴趣、读出新奇、读出意味、读出感情。朗读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学生朗读时可以轻声自读,边读边想,边想边记;还可以高声诵读,底气十足,慷慨激昂,读出气势,读出自信,…  相似文献   

8.
如何寓美育于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通过作品分析发掘人物形象美,提炼生活美、感受自然美;注重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如何寓美育于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通过作品分析发掘人物形象美,提炼生活美、感受自然美;注重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散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中学散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其任务就是在向学生普及美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正确地欣赏评价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培养中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美育的渗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散文学习兴趣,丰富散文学习内涵,增强散文教学效果.在散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呢?首先引导学生发现美,其次,启发学生欣赏美;最后,带领学生创造美.  相似文献   

11.
语文审美能力是语感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语感常常左右着语文审美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朗读是培养听读能力最重要的教学形式,是提高语感的重要途径,它能发展学生的审美素质,使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作品的语言美、结构美,领略到文章中的意境美,体会出人物的情感美。情感朗读对于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情感朗读是架设审美感知的桥梁语文的审美感知来源于大脑对于作品由表及里的认识、理解和品味。朗读时,眼睛感知文字,耳朵听到声音,口耳相传,目视口诵,传达到人的中枢神经,大大强化了对审美对象的理解。由此,心通其…  相似文献   

12.
让美融入英语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育,即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它通过对普遍存在的自然美的感受、社会生活美的实践和艺术美的鉴赏,培养学生认识美、追求美和在生活中体现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进行审美教育,是每一门学科的教育目标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地揭示美,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力求让学生感知美。那么,如何发掘英语教学中的美学内涵?如何在英语课中实施审美教育,把美带入课堂,在学习中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表达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在语文教材中,古今中外的文章精华、文学名篇,融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于一炉。这些文章歌颂了真善美,鞭挞了假恶丑,有着巨大的审美价值。审美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文中就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古典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是中华元典精神的艺术映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形象载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教师在古诗文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感知自然美,领悟社会美,进入意境美,品味风格美,真正走进古诗文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中的美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面对新教材和新课改,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去感知作品中所蕴含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我们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领悟美、创造美,同学生一起去领略语文中的美。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审美内容,目的是不断地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采用举例、对比、综合、分析等多种方法使学生体会自然美、亲情美、劳动美,学会爱护环境、尊敬师长、珍惜劳动成果,提高小学生的认识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孙美娜 《文教资料》2013,(28):72-74
语文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课中开展美育,首先要启发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关;其次要引导学生欣赏美。因为没有审美能力,再美的事物也没有意义;最后要激发学生创造美。因为只有创造出新的美,才能激发学生创造美的环境、美的行为、美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将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同对语文的兴趣爱好统一起来,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具体做法有:引导学生品析作品中的自然美,品悟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美,品读作品中的语言美,品味作品中的结构美,引导学生进行创造美、再现美。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注重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引导他们创造美。  相似文献   

20.
冯臻 《教师》2014,(25):88-89
正"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在对语言文字的反复吟咏、层层悟读之中,渐渐的,可以达到准确地传情和悟情;若朗读到位,还可以创设一种情境,使审美主体充分体会到审美客体的语言美、图画美、音乐美,甚至情感美。在传统朗读教学中,我们常结合多种朗读方式,如自由朗读、教师范读、分角色读、男女分组读、小组合作读、配乐读等,让学生领略朗读所带来的文字中千姿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