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砂的形成缘于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天下紫砂推宜兴,上苍将紫红的血脉植入那片土地健美的肌肤和骨肉,催生出熠熠闪光的葱郁生灵.宜兴紫砂能够演绎出灿烂的文明史,折射出中华文化绚丽的光芒,应当归功于独具风骚的紫砂壶.虽然紫砂产品从实用到摆设多种多样,但作为紫砂的主流品种当属风姿绰约的紫砂壶.壶体大小不一,大多适合于捧喝和把玩,因此人们视它为"掌中宝".就是由灵巧的双手抟捏而成的紫砂壶,容积虽然有限,却海阔天空包容了上千年劳动人民博大精深的智慧.我爱自然,忙里偷闲也就爱上了大自然的精灵紫砂壶.  相似文献   

2.
<正>吴云根(1892—1969年),又名吴芝莱,江苏宜兴人。195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为紫砂"技术辅导员",成为江苏省著名的"紫砂七大名艺人"之一。吴云根长期从事紫砂壶艺教育工作,为传承紫砂艺术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一生奉献紫砂壶艺事业吴云根是"紫砂七大名艺人"中最早从事紫砂艺术教育的人。1915年吴云根被举荐派往山西省平定县平民陶器工厂任技师,此间不仅传授紫砂陶的成型技术,还利用山西当地的窑炉烧制成类似宜兴紫砂的山西陶器。历时三年,吴云根对山西平定县的陶业发展起到较  相似文献   

3.
宜兴作家徐风在其对紫砂文化的执著探索下写了多部紫砂文学作品,他的中篇小说“壶王”三部曲和《东洋记》是一脉相承的4部作品。这4部紫砂题材的小说讲述了2代壶王的人生遭际和对紫砂文化的历史传承。这4部小说串联成了一段充满血泪的民间史,具有民间史诗的价值。紫砂壶意象的象征意义揭示了器与道、壶与人的关系。同时作家用其温婉之笔在苦难叙事中传达出悲悯的人道主义情怀,对发掘人性,反观历史和文化传承都具有价值意义,也体现了作家独特的文学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4.
正江苏省宜兴丁蜀中等专业学校1995届毕业生,1996年为全国人大会议楼的大型紫砂门套、壁画进行陶刻装饰;参与"97香港回归""99澳门回归"国家级紫砂礼品的陶刻装饰。创新作品多次在行业评比中获奖:紫砂壶  相似文献   

5.
一、了解现状有针对性 我镇的紫砂壶、紫砂艺术品创作堪称全国一流,最近又有宜兴紫砂四位大师名列首批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名录。艺坊遍布全镇,从业人员10万余人。但其制作精品少,创新力不足。因为名艺人的技艺,以前靠徒带师传,积几十年心血方得成名。如今他们年老体衰,力不从心,制壶艺术有青黄不接的断代之虞。  相似文献   

6.
作为茶具的一种,壶的形态随饮茶的方式变化而发展,创始于明代的宜兴紫砂壶为典范。同为四大名陶的建水紫陶在其历史上很少制壶,直至本世纪初才因普洱茶的兴起而开始探索制壶技艺,虽在十余年间已取得显著的成效,但要形成独立的体系尚需进一步明确定位,对照宜兴紫砂壶所建立的材质美、造型美、工艺美、装饰美、功能美标准,认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在实践中坚持"文人陶"的文化内涵,坚持陶土泥料的原生性,坚持"刻填装饰""无釉磨光"的工艺传统,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宜兴紫砂壶的造型经验,广泛借鉴前沿的陶瓷技术与现代陶艺观念,通过改进原材料的配比、控制烧成温度与窑炉氛围开拓创新,彰显民族精神和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7.
吴云根(1892-1969年),又名吴芝莱,江苏宜兴人。195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为紫砂“技术辅导员”,成为江苏省著名的“紫砂七大名艺人”之一。吴云根长期从事紫砂壶艺教育工作,为传承紫砂艺术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宜兴紫砂壶     
紫砂壶简介 紫砂茶具始创于北宋末年,兴盛于明代正德年间,以紫砂茶壶最为著名。紫砂壶,是集诗词、绘画、雕刻、手工制造于一体的陶土工艺品。它是由专门的紫砂泥制成。紫砂泥是红泥(朱砂泥)、紫泥、团山泥(呈米黄色)的总称。这三种泥矿区、矿层分布不同,烧成时如果温度稍有交叉变化,便呈现出变化多端的色泽,妙不可言。用江苏宜兴紫砂陶土烧制而成的紫砂茶具,享誉国内外。  相似文献   

9.
卓言 《高中生之友》2023,(21):24-25
<正>2006年,江苏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对解决紫砂制陶精品越来越少、杰出的紫砂陶制作技艺受到严重冲击、紫砂陶制作技艺无法得到传承等一系列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历史发展宜兴手工紫砂陶技艺是指分布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一种民间传统制陶技艺。此项技艺产生于宋元时期,成熟于明代,流传至今。1976年,宜兴市丁蜀镇羊角山出土了以壶为主的紫砂陶残器,年代可以追溯至北宋中期,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紫砂壶实物。  相似文献   

10.
品茶     
杨欢  俞佳芬 《现代语文》2004,(12):37-37
看到了宜兴,就想到了紫砂壶.也便闻到了茶香。宜兴的少年能有品茶的雅兴,且能有所悟,也该是因有了名壶、名茶的一份滋润了。  相似文献   

11.
小壶大意     
壶,泡茶之器物也。昨夜无事,往西门茶壶伯铺头一坐,就看中了三把紫砂小壶。待回到家里,已是夜深。一时睡不着,索性用清水把这几把壶里里外外淘洗了,又抓一撮凤凰单枞,和壶一起放水里给文火煮开了——这样说来烹壶倒有如烹骨头汤,什么风味全凭个人喜好。与这卖紫砂壶的阿伯相识近十年,已是十分熟悉的人,他原先也收藏些紫砂壶,现在以壶养壶,消磨这退休后的大把好时光。  相似文献   

12.
人生在世,如清茶入壶。无需贪恋他人的味道,只需守好你紫砂壶中的茶香,守好你自己的天性。紫砂壶有种特性,第一次泡过什么茶叶,这一生也最好只用此壶泡这种茶叶。否则,泡过不同种类茶叶的紫砂,必定会串了味道,再好的茶叶放进去,也散发不出馥郁芬芳的茶香了。  相似文献   

13.
正宜兴盛产砂壶,有一套精良的工艺制作技巧。宜兴父母官陈鸿寿就对紫砂茶壶有着浓厚的兴趣,并经常闲转于紫砂作坊。不过有时嗜好未必同荒政殆政成正比,史册亦未载陈鸿寿在宜兴被民众鸣鼓而攻之。因此,我想这里大抵是政通人和,太守老爷闲来玩玩紫砂壶,有类于欧阳修出任滁州太守时喝得酩酊大醉而自号醉翁却无害于他的政绩一样。  相似文献   

14.
以紫砂文化中的紫砂壶为契机,从中提炼舞蹈元素,建构一个以紫砂壶为载体的舞蹈,以此表达创作者对江南文化的深刻感悟和独特体会。利用舞蹈,表现塑形、装饰、煅烧和敬茶四个具有鲜明特点的制壶阶段。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紫砂艺术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传统,而且有着独特的造型手法和装饰风格。作为一个制壶艺人,经过二十几年的反复磨练,逐渐对紫砂壶的造型手法和装饰风格有所了解和认知。紫砂壶不仅仅是实用品,同时又  相似文献   

16.
宜兴有"中国陶都"之称,丁蜀镇因紫砂而闻名。那里青山环抱,景色宜人。今天,我怀着喜悦的心情来到叔叔的"李志刚紫砂工作室"参观。我们到丁蜀镇已是晚上8点多,街上陶艺店鳞次栉比,橱窗里陈列着各式陶器。美丽的小镇在灯光下多了几分神秘。我来得太晚,正担心工作室的工艺师下班,那岂不是要错过零距离接触紫砂壶制作的大好机会?可叔叔告诉我,工艺师们一般都是在  相似文献   

17.
对故乡的眷顾往往由物兴怀,宁宇的《紫砂壶》就是这样一首情真意切的诗。宜兴地处江南的太湖之滨,以陶都著称于世。宜兴紫砂壶,更是誉满天下,不说市场上形态各异、巧夺天工的紫砂壶,单从收藏家们收藏的珍品,就可知自古以来紫砂壶的名声。这首诗名为《紫砂壶》,实则写故乡宜兴。诗开头便直入题旨:"宜兴泡在小小的/紫砂壶里",宜兴与我  相似文献   

18.
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宜兴紫砂壶以其得天独厚的泥料,巧夺天工的制作技艺,科学的生产工艺,精美绝伦的器物造型,有口皆碑的实用功能,成为世界名陶.历代宜兴陶瓷工匠用烈火使陶土放出异彩,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千古之谜,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提供了打开这个宝库的钥匙,让我们不断深入地进行紫砂陶的科学研究,探索奥妙.紫砂工匠们推陈出新,紫砂茶壶已经超越了茶壶本身的功能,早巳上升至文化的高度,越来越得到世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宜兴制陶业历经5000多年的演进和发展,现已成为我国众多手工艺品中生存状态最好、独秀于林的一支.到了20世纪80年代,宜兴紫砂更有成点土成全之势,达到了"瓦缶胜金玉"的境地.宜兴紫砂茶壶发展至今,由于其古朴雅趣的特点,业已演变为一种蕴含着中华文化的艺术形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朴质无华的紫砂艺术更为世人所接受,成为人们趋之若骛的收藏珍品.  相似文献   

20.
正宜兴有天土,吴门出陶人。继陶瓷、紫砂已成国艺。一盈把握,诸子尽在一掬之间,上兑庄老之露、下泡儒佛之泉。禅意不看红尘事,一捧紫砂释天机。宜兴吴门,百年传承。吴氏陶艺历吴余清及吴门第五代传人吴海龙,早慧,幼随父习艺于吴氏陶艺工作室。家风薰陶、上承下传,竭尽技艺;发扬光大、推陈出新,遂成新一代紫砂大师。吴大师已近天命,紫砂艺术造诣炉火纯青、艺术上渐近"天爵"之境。它的作品在传承古典上推陈出新,在"光货"类型上外形精致、轮廓讲究,自然淳朴、简洁高雅;而在"花货"造型上师化自然,雕镂捏塑、手法丰富、带有典型的吴氏审美风格;在筋纹器造型上,筋囊纹理清晰、疏密得体,深浅自如;在提梁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