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十恶不赦",常用来形容恶贯满盈、罪无可恕之人。那其中的"十恶"指的是什么呢?有不少人以为是"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大错特错了。在现代汉语中,成语"十恶不赦"中的"十恶"并非实指,而是泛指重大的罪行。但是,在我国古代的刑罚律令中,"十恶不赦"中的"十恶"却是实有所指的。  相似文献   

2.
"十恶不赦"是人们常用的成语。然而何谓"十恶",却不是尽人皆知的。"十恶"就是十种重罪,最早见于北朝齐代的《齐律》,当时称"重罪十条"。它的主要内容有:一、谋反。指的是以各种手段企图推翻封建政权的,这历来都被视为十恶之首。二、谋大逆。指毁坏皇帝的宗庙、陵寝、宫殿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同学少年》2012,(11):52
"十恶不赦"的说法,初见于唐朝。根据唐律的规定,"十恶"大罪的具体内容如下。一曰谋反,即以各种手段阴谋推翻以专制君主为代表的封建国家统治的行为。二曰谋大逆,即预谋毁坏皇帝的宗庙、皇陵和皇宫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根据关汉卿名剧《窦娥冤》中注释——“十恶”在元代的具体含义,将“十恶”及“十恶不赦”的渊源弄清,再根据各朝刑法律例的沿革,将“十恶”的演变过程及其具体内容的变化列出,并列举出西方《圣经》中类似于“十恶”的“十诫”条款。  相似文献   

5.
根据关汉卿名剧<窦娥冤>中注释--"十恶"在元代的具体含义,将"十恶"及"十恶不赦"的渊源弄清,再根据各朝刑法律例的沿革,将"十恶"的演变过程及其具体内容的变化列出,并列举出西方<圣经>中类似于"十恶"的"十诫"条款.  相似文献   

6.
十恶,是中国封建王朝所认为的“罪大恶极”的十种犯罪,凡犯有“十恶”之罪的,均处死刑或流刑等重刑,即使遇到大赦也不免刑,叫做“十恶不赦”。隋开皇定律,始有十恶,唐律沿隋制,《隋书·刑法志》、《唐律疏议》中“十恶”指“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后来各个封建王朝刑律都相承沿用。  相似文献   

7.
“十恶不赦”是人们常用的成语。然而何谓“十恶”,却不是人尽皆知的。 “十恶”就是十种重罪,最早见于北朝齐代的《齐律》,当时称“重罪十条”。它的主要内容有:  相似文献   

8.
张帆 《现代语文》2005,(12):45-45
“十恶”最早出现在北朝时的《北齐律》中,当时称为“重罪十条”,并且规定绝不赦免,而到了隋唐就正式形成了“十恶不赦”的说法。它的主要内容有:  相似文献   

9.
正在现代汉语中,"风骚"无疑是一个贬义词,而且通常都用于女子,形容女子举止放荡轻佻。但是在古代,"风骚"一直都是褒义词,指文采,在某个领域或行业居于领先地位叫"独领风骚"。风骚一词来源于《诗经》、《楚辞》。"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是周代各个地区的民间歌谣的汇集;"骚"即是指屈原的《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后世就用来指代屈原的全部作品。《国风》是中  相似文献   

10.
“十恶不赦”常用来形容恶贯满盈、罪无可恕之人。那其中的“十恶”指的是什么呢?有不少人以为是“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大错特错了。  相似文献   

11.
“十恶不赦”,常用来形容恶贯满盈、罪无可恕之人。那其中的“十恶”指的是什么呢?有不少人以为是“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大错特错了。  相似文献   

12.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才华超凡,胜过流俗,人们评论她是"俯视巾帼","压倒须眉",意思是高出一般妇女,压倒男子。那么,"巾帼"代指女子,"须眉"代指男子,它们有什么渊源呢?原来,巾和帼是指古代女子的头巾和发饰。《说文》:"帼,妇人首饰。"唐代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椎髻抛巾帼。"意思是说,南方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蒙学",在一个漫长的过程中逐渐成熟并且发展。书学是蒙学的基础,同时也是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古代蒙学是如何教书法的?又有哪些值得今天书法课堂教学借鉴的好方法?扶手润字,书法学习的第一步;临摹法帖,"似""不似"再到"相似";蒙以养正,循序渐进的"写字场"。  相似文献   

14.
在《鸿门宴》中,刘邦的部下樊哙得知宴会上气氛紧张,为保卫刘邦而闯营。项羽面对樊哙英勇且凌然不可欺的气势,感到十分惊愕。在张良介绍完樊哙的身份后,"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对于"斗",教材没有单独注释,但对"斗卮"的注释为"大酒杯"。很明显,"斗"在这里就是"大"的意思。但仔细考究古代文献典籍和平常用语,"斗"主要表"小"的意思,和"大"似乎联系不大。如"斗帐",就是小帐;"斗食",是指古代俸禄微薄的小官;"斗室",意思就是  相似文献   

15.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才华超凡,人们评论她是"俯视巾帼,压倒须眉",意思是高出一般妇女,压倒男子。那么,"巾帼"代指女子,"须眉"代指男子典出何处呢?巾和帼原来是指古代女子的头巾和发饰。《说文》:"帼,妇人首饰。"唐代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有"椎髻抛巾帼"句,意思是说,南方女子头上只是梳个发髻,不戴头巾和首饰。诗里的"巾帼"就是指女子的头巾和首饰。巾帼是女子专用的东西,因  相似文献   

16.
"品"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一个较为复杂的结构性范式。在风格性层面,"品"的审美偏向于事实维度上的品味定论;在现象性层面",品"的审美偏向于精神维度上的品质定论;在等级性层面,"品"的审美偏向于价值维度上的品格定论。中国古代绘画品评的结构性范式始终处于"位移"与不断"转向"之中。本文运用结构主义方法论,探讨中国古代绘画中"品"的问题,分析了不同品评标准背后的成因及对绘画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亲爱的小读者,我们都知道在现代汉语中,"左"和"右"是用来表示方位的词。但是你知道吗,在古代,"左"和"右"除了表示方位以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意义哦。中国古代崇尚右。在官职上,通常把右作为上位,右比左的地位高。这种"尚右"的规定,从周、秦、汉时一直延续到后代。唐、宋、元、明、清等朝代都设有左丞相和右  相似文献   

18.
橘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水果之一。但时常会有一些贩卖橘子的商贩将"橘子"写做"桔子"。"橘"与"桔"到底有什么关系,这样写对不对呢?"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中的这句话想必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在我国古代书籍中,"橘"一般都写  相似文献   

19.
正很多人都认为,"中医"是"中国医学"或者是"中国大夫"的意思,其实不然,"中医"的"中"在古代是"尚中"和"中和"的意思。"中"是中国古代哲学里的一个著名概念。老子说:"致虚,恒也;守中,笃也。"这里的"中"就是指心境。《管子·内业》里的"定心在中"以及"正心在中"等,这里的"中"都是形容心境达到了定、正、静的状态。《礼记·中庸》也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封建法律制度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封建法制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中国封建法制儒家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带有儒家特色的法律制度逐步建立。本文从"十恶罪"这一典型的封建刑法制度出发,剖析儒家对封建法制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