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案例:《干电池和小电珠》 课时:10课时 学生:三年级 目标和指导计划:连接电池和小电珠,调查、比较通电的连接方法和能导电的物体,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产生兴趣,并进行探究和制作玩具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对电路形成科学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2.
教科版《科学》第四册《电》单元教学时,学生对于连接导线、电珠几乎着迷了。他们不仅在课堂上连接,还在课外捣鼓实验盒,以致在探究使用电路检测器这课时终于碰到了一个普遍性的大问题———大部分所配的带线的小电珠已被“破坏”,只能使用一般电珠。可这样一来,小电珠下面的那  相似文献   

3.
刘芳 《科学课》2009,(5):36-38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安排了让小电珠亮起来等探究活动和拓展活动。在引导学生对活动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猜想和推测时,还要引导他们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提出的猜想。学生将自选材料,自行试用各种连接方式使小电珠亮起来,并设法控制小电珠的亮与灭,通过分析、比较、总结、交流等活动来反思和评价自己的猜想。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比较探究结果与他们的猜想之间的区别,为他们区分猜想和事实作铺垫,从而使学生经历一次比较开放的科学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4.
自然教学提倡教师做“导演”,学生做“演员”。让学生参与活动,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索研讨。但教师在充当“导演”时,要切忌按自己的意愿指挥学生统一行动。 教学《小电珠》一课,在探索如何使小电珠发光时,学生兴趣浓厚,有的用导线连接电珠的底部,有的连接电珠的螺纹,有的用透明胶布粘接头。可就在这时教师却让学生把导线连  相似文献   

5.
首师大版科学第三册中,有一个"电与生活"单元,其中有一课是<点亮小电珠>,在今年的教学中,我和几位科学老师一起共同研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我们把本课内容设定用四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内容是认识小电珠,探究怎样用一节电池、一根导线、一个小电珠使小电珠亮起来;第二课时:内容是加上电池盒以后,探究怎样用一节电池、一个小电珠、几根导线使小电珠亮起来;第三课时:内容是研究串联电路;第四课时:内容是串联、并联电路.  相似文献   

6.
教科版《科学》第四册《电》单元教学时,学生对于连接导线、电珠几乎着迷了。他们不仅在课堂上连接,还在课外捣鼓实验盒,以致在探究使用电路检测器这课时终于碰到了一个普遍性的大问题——大部分所配的带线的小电珠已被“破坏”,只能使用一般电珠。可这样一来,小电珠下面的那个触点极难接,只能用手按住,但这样一来要去检测别的电器又很不方便,当时恨不得生出第三只手来。虽说在小组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了任务,可实在是别扭,于是这个问题就被学生提出来摆在了我面前。  相似文献   

7.
教材简析 地位:《简单电路》是江苏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电路》中的内容,是“电学”的最基本知识。学好本课知识,对于掌握电路连接的基本方法非常关键。 重点:体会把小电珠连亮的多种方法,知道小电珠发光的原因,掌握使小电珠发光的简单作法。 难点:把多个小电珠和电池连入电路的方法。当然,在简单电路的连接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会连接出串联、并联电路,也发现了两者之间的不同。但考虑到这是中学物理上的内容,老师只给予肯定和认可,不作要求和讲解。只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浅显的电路知识就行。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分析本课为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内容,属“电学”的第一课,也是这一单元中最基本的知识。后几课“导体和绝缘体”、“暗盒里的电路”等都是建立在本课知识基础上,以电路为凭借,用电路进行科学探究的。可见,学好本课知识,掌握电路连接的基本方法对后续学习非常关键。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连亮小电珠的多种方法,知道小电珠发光的原因,知道使小电珠发光的一般规律。教学难点是:把多个小电珠和电池连入电路的方法。当然,在简单电路的连接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会连接出串联、并联电路,也会发现两者之间的不同。但考虑…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不但注重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而且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运用和创新。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精心创设探究情景,学生的求知欲会更强烈,他们会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改进.在改进中创新,如《小电珠》一课,学生认识了电池、电珠、导线、灯座后,让学生做小电珠发亮的实验,学生们兴趣很高,他们安上小电珠,用导线接好电池和灯座后,就不断传来“电珠亮了”的声音,学生们为自己亲自实践获得的成功而欣喜万分。之后,我鼓励学生:“不用这根导线还能用什么做导线也能使小电珠发亮?”这时学生兴致很浓,他们把导线换成铁丝、保险丝、钢丝等小电珠也发亮了:我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铁丝、保险丝、钢丝做导线,小电珠也会发亮?学生们思索后说:“铁丝、钢丝、保险丝都是金属,金属都具有导电性能。我又激发学生:在缺少金属导线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0.
给你一个小电珠、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你能让小电珠发亮吗?作为一个教师,特别是一个长时间从事科学教学的教师,你肯定会认为这很简单. 然而,笔者这里所说的是一个不带灯座的小灯泡、一节没有装在电池盒里的干电池.在很多年前,每一个学生的确都可以很娴熟地完成这个实验.如今按教材步骤和方法让学生来做该实验,结果令人很吃惊,你可以看到有很多学生只是把那一根电线从电池上接出来,连接到小电珠的某个部位就在等待它发光了.对于这样简单的电路连接,学生竟然会如此一无所知.  相似文献   

11.
《小电珠》一课首先让学生分别认识小电珠、电线、电池,然后问怎样让小电珠发光?书上的意思无非是指用电线把小电珠和电池正确连接起来,小电珠就能亮了。  相似文献   

12.
电阻与温度     
电阻与温度武汉市第二十三中学陈忠贵(430050)实验一:用导线把一节电池、一只2.5V小电珠和一段长7cm左右的铅笔芯,按图1连接好,把铅笔芯接入AB间。调节铅笔芯联入电路中的长度,刚好使小电珠不发光。划燃一根火柴,加热铅笔芯,小电珠随着铅笔芯温度...  相似文献   

13.
教材 :苏教版自然第一册第一课教学目的要求 :1 指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什么是电路 ,一个简单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 ,认识开关的作用。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连接简单电路、串联和并联电路。课前准备 :电流实验盒(24只)、演示板、计算机、课件、图片3张。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二年级时曾经学过《小电珠亮了》这一课吗?回忆一下 ,那一课我们认识了哪些材料?今天老师又把它们请来了。同时也请大家思考一下 :为什么用电线把电池和小电珠连接在一起 ,小电珠就会亮呢?二、初步认识电路的构成及电流1 认识…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不但注重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而且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运用和创新.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精心创设探究情景,学生的求知欲会更强烈,他们会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改进,在改进中创新.如<小电珠>一课,学生认识了电池、电珠、导线、灯座后,让学生做小电珠发亮的实验,学生们兴趣很高,他们安上小电珠,用导线接好电池和灯座后,就不断传来"电珠亮了"的声音,学生们为自己亲自实践获得的成功而欣喜万分.  相似文献   

15.
我尝试按兰本达教授的“探究——研讨”法教二年级自然常识《小电珠》一课。 课前,把小电珠、电池、导线用信封装好,发给每个学生。上课时,鼓励学生动脑筋用桌上的材料连接起来使小电珠发亮,孩子们怀着浓厚的兴趣进行探索实验。不一会儿,教室里很多处小电珠都发亮了。有的是  相似文献   

16.
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第七册中导体和绝缘体实验,学生按教材用电池、导线、小电珠组装成图1的电路。将被测材料接入鱼夹中,看小电珠是否发光,就很容易检测出铁丝、铜丝……是导体,橡皮、干木条……是绝缘体。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测试人、大地、不纯净的水,小电珠不发光,于是学生对教材中“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产生怀疑。学生用图1的电路做这个“导体”实验,小电珠不会发光,问题在于人、大地、不纯净的水与金属材料相比电阻大,同样电源(电池为3V)产生的电流不能通过,小电珠亮不了。因此,如何验证人、…  相似文献   

17.
只有一节电池和一粒小电珠,小电珠也能亮!你可能想不到这个发现竟出自一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之手。 那天我教二年级《小电珠亮了》,为了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我对教材作了调整:先让他们尝试实验,去把电珠玩亮,比赛谁用的方法多、巧;再讨论小电珠亮起来所需要的条件。 孩子们的积极性高涨,十分投入。在讨论“仅有电池和小电珠,小电珠会亮吗”这一问题时,大家“不会”的答声刚落,一个响亮的声音叫起来:“能亮。”这无异于烫油锅里倒进了水,整  相似文献   

18.
白炽灯灯丝在冷,热状态下电阻值相差很大。要使学生对此有足够认识,可作如下实验。把小电珠、电池、电流表串联构成电路,这时小电珠发光,让学生记下此时电流表的读数。断并电路,用钳子夹碎小电珠的  相似文献   

19.
《怎样接亮小电珠》是五年制四年级的教学内容。按照一般的教学思路,这堂课先指导学生认识导线、电源、小电珠等元件,然后再指导学生对这些元件进行联接,最后归纳出电流、电路的知识以及电路的联接方法。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教学效果也不佳。我在教学中没有采用这一作法,而是对教材进行了重组调整,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摸索。学生在亲历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科学,这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案例]学生进入实验室,实验桌上放着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电珠。师:看了这些材料,你最想做什么?生:把它们接起来…  相似文献   

20.
创新教育的基本内容是集中开发人的创新潜能,而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性技能训练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因此,倡导创新教育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为核心,实施素质教育。1 在兴趣中建立创新意识  兴趣是创造之母,它可以孕育愿望,滋生新动力,更是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内部源泉。儿童时期的好奇心最为强烈,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现有的条件下诱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其朦胧的创新意识。例如上《小电珠》一课时,教学着眼点不仅是学生认识简单电路的知识,还要注意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和媒体激发学生探求让小电珠发光秘密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