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奴”在上古社会已有了.是“丧失人身自由,为主人从事无偿劳动的人。”还有“使之为奴;奴役”的意思。汉魏六朝时,“奴”作为一种鄙称,如《后汉书·逸民传》有“狂奴”,《晋书·刘曜载记》有“胡奴”。这个“奴”不是指奴隶了,意义开始发生变化。到唐代,出现了“田舍奴”.犹言乡巴佬,含有鄙其无知之意。”唐.薛用弱《集异记·王之涣》:“田舍奴,我蛊妄哉?因大谐笑。”  相似文献   

2.
【作品简介】《汤姆叔叔的小屋》,又译作《黑奴吁天录》和《汤姆大伯的小屋》,作者是美国女作家比彻·斯托夫人(1811—1896)。斯托夫人住在与南部蓄奴的村镇仅一河之隔的地方,奴隶们的悲惨遭遇激  相似文献   

3.
周耀东 《历史学习》2004,(10):24-25
现行人教版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选修)上册在美国内战一目内容中提到:“《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以下简称《解放宣言》)规定从1863年1月1日起叛乱诸州的奴隶获得自由,并可以参加联邦军队。”在讲授这一内容时,教师能紧扣教材,并能够对“叛乱诸州”四个字进行分析和说明。但是,仍然有不少的学生将《解放宣言》中仅废除“叛乱诸州”的黑人奴隶制视为林肯废奴思想的一个局限性。事实真是如此吗?1.林肯废奴思想是坚定的,这是他废奴的根本动力美国独立后,政治上建立了由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组成的联合政府,经济上存在两种主要的经济形式,…  相似文献   

4.
因为一本书而酿成一场大战,是什么书有这样的震撼力呢?它是由美国女作家比彻·斯托夫人(181—1869)创作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又译作《黑奴吁天录》或《汤姆大伯的小屋》。 这部小说以真实感人的描写揭露了蓄奴制的罪恶。主人公汤姆作为“家主”的奴隶,忠实地侍奉主人,完全听命于主人的摆布。主人投机失败后将他卖掉抵债,此后他几经转卖,终于惨死在种植园主的皮鞭之下。而小说的另一条情节线索中,女奴伊莱扎设法逃跑,几经折磨,最终获得了成功。 小说的作者斯托夫人曾在辛辛拉提市居住了18年,与南部蓄奴的村镇仅一…  相似文献   

5.
<已知世界>是爱德华·P·琼斯关于美国奴隶制的长篇小说.为探索新世纪奴隶叙述文本的发展方向,文章将小说作为当代奴隶叙述文本,研究琼斯对蓄奴史历史真实和话语建构领域的关注.小说不仅再现了蓄奴史的历史真实,也参与其在话语建构领域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奴婢制作为一种野蛮的不人道的制度在中国很早就出现了。《说文解字》上说:“奴、奴婢,皆古之罪人也。”《三国志·魏志·毛阶传》上也说:“汉律:罪人妻子,没为奴隶。”这是指因犯罪或战争而被没入宫中充当为奴的官奴婢。还有那些因丧失了生活资料无法生存下去而出卖妻女为奴的,则为私奴婢。奴婢中还有一种叫“家生奴”,也即世代子孙都必须为奴的奴婢,如六朝时的“乐户”,即是其一;满清入关带进来的奴婢,也多为家生奴。奴婢的命运,不用说是极其悲惨的。她们不仅没有丝毫政治、经济地位,而且丧失了人身自由,被主人当作玩物和工具,有时甚至连生杀予夺的权利都掌握在主子手里。如清人张履祥的记载:予所见主人之于奴隶,盖非复以人道处之矣。饥寒劳苦不之恤,无论已。……甚者,淫其妻女若宜然矣;……又甚者,私杀之而私焚之,莫敢诘矣。  相似文献   

7.
北美殖民地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曾大量使用从非洲运来的黑人充当奴隶,形成了北美蓄奴制度。独立战争期间,殖民地四百万人口中,黑奴占七十五万,集中在马里兰和弗吉尼亚。对于当时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和精神信仰的理想主义者来说,奴役黑人的行为无疑是罪大恶极。他们竭力主张废除奴隶制度,建立废奴组织,宣传自由思想,并且积极行动起来,帮助南方奴隶逃离奴隶主的庄园。全国范围内的废奴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废奴  相似文献   

8.
主人和奴隶是《精神现象学》“自我意识”章节中的一对范畴。自我意识是双重化的统一,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由此产生主人意识和奴隶意识。通过对死亡的恐惧和劳动陶冶,主奴关系发生倒转,主奴辩证法产生。这一辩证法对我们认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及趋势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问题解答     
问.金代奴隶解放的年代及奴隶的生产和社会地位怎样? 答:金代的奴隶,主要是指女真族奴主贵族占有好隶的问题。关于金代女真族奴隶解放的年代,亦即由奴隶制向封建制交革的时间,大体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在阿骨打建立金政权前后(见何竹淇《岳飞抗金史略》及尚钺《中国历史纲要》);一种认为在金熙宗时期女真族开始全面的封建化过程,至世宗初才算基本完成(见中国科争院中国历史编写组《中国历史初稿》第五册);一种认为是在金世宗和章宗之阮,而章宗时,女真族才最后完成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的过程(见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下册)。这三种说法,以最后一种比较合乎事实。因为金世宗以前虽然有赎免奴婢的多次记载,但以财物赎奴的办法,不是奴隶制解体时才有的现象,奴隶制在氏族制社会中产生后此种现象即巳出  相似文献   

10.
试析父母教育权的起源,演变和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古代社会:亲权是父亲对子女的绝对支配权力在英文里,家庭(family)一词的原始意义,并不是亲属或共同祖先,而是表明权力与财产的主奴关系。famel一词原为“奴隶”,familia是指对人的所有权,而父亲(pater)一词的原意是统治者和主人。在西方,家庭从一产生,就存在权力与支配的关系。在汉语中,“家”,居也,起源于农业  相似文献   

11.
明朝中后期,随着封建统治的更加腐朽,社会矛盾的尖锐和深化,社会恶习愈演愈烈,其中之一即是蓄养奴仆风气盛行。蓄奴风气盛行的根源在明朝初年。朱之璋建立明朝之后,为了迅速恢复社会生产,曾经释放了许多奴婢。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明朝政府即曾下令:“诸遭乱为人奴隶者,复为民.”为恢复社会生产增加了一批劳动力。与此同时,对社会上的蓄奴恶习作了一些限制,规定非贵族地主不得有奴婢,“若庶民之家存养奴婢者,杖一百,即放从良”。勋戚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在大学三年级的外语专业学生中开设了<汤姆叔叔的小屋>一课,该文讲述了黑人奴隶汤姆的故事.文中批判了蓄奴制,对破裂的奴隶家庭充满情感的描述向女性发出反蓄奴制的呼吁.通过强调女性的道德力量,通过对母爱的理想化描述,试图唤醒美国女性的同情之心,号召美国女性反对奴隶制,拯救社会.  相似文献   

13.
奴隶制时期的雅典,不仅奴隶数量多,而且使用范围广,对此,初中、高中历史教科书都有叙述。如岳麓版必修I第6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中说:“雅典有7万-9万奴隶,在主人家中充当家奴,在农业和手工业中充当耕奴、工匠、苦力……雅典还有约700名公有奴隶,从事保安、监狱看守、清洁等工作。”川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希腊》中说:...  相似文献   

14.
“奴隶”连称,起源甚晚,在笔者所经眼的已隶定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尚未之见,“奴”和“隶”则始见于金文。奴隶,指奴隶社会中没有独立人格、没有任何自由和权利,被奴隶主当作私有财产之人,乃泛指之词。由于造字方法、奴隶性别不同等原因,名称繁多。甲骨卜辞中,多以单音词称之,钟鼎铭文而后,渐见有双音节词。甲文中,通过字形分析,并有文献可证,知为指称奴隶的有:臣、妾、仆、臧、民、奚、众(众人)、羌、姜;已知为战俘并用作人牲而可推知其身分或为奴隶的有:孚、(?)、(?);原来作一女子之私名因用作人牲而被看成是女奴的有:娅、姑、(?)、蛇、(?)、(女黾)、(女龚)、(女四大)、姬、婢等。钟鼎铭文所载的有:奴、隶、甿、庶人(庶民)、鬲、人鬲、黎民等。  相似文献   

15.
释妥     
论证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兴亡,是半个世纪来先秦史研究最热烈的课题。“奴隶”二字的本义如何?是否适当或比较适当概括这一社会的基本特征?或者如“封建社会”那样,“封建”的本义是封诸侯建邦国,大概由西周封建论得名,与农奴制无涉。殷墟卜辞奴隶的名目繁多,甲骨文已有三四千单字,有无“奴隶”二字?《续甲骨文编》有一个奴字,是私名,释字体例不统一。至于“隶”字,尚未见论及。本文以殷代文字为起点,考释“妥”字。试图探究“奴”字的本义及其形成过程。考释文字要求园通,不能捉襟见肘,因而对字的各  相似文献   

16.
福克纳的《喧嚣与骚动》的主题思想是:美国旧南方的蓄奴制最终要走向衰亡,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一历史进程具有不容逆转的必然性。康普生的家境衰败就是蓄奴制旧南方衰亡的缩影。福克纳小说创作的艺术手法是:多角度、意识流和象征。  相似文献   

17.
杨伯威老师在《童区寄传》篇的教案(载《语文教学论丛》初中语文单册新篇目教案专辑)里谈到区寄的身份时,认为是奴隶。我以为这是可以讨论的。《童区寄传》是一篇人物传记。文章开头就交代了主人公区寄的身份以及住址和年龄特征,“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已交代出区寄是一个放牛打柴的孩子。放牛打柴的孩子是否就是奴隶呢?所谓奴隶是指任奴隶主杀戮、买卖,完全失去人身自由的人,和  相似文献   

18.
南北朝时代是古代奴隶所有者市民社会向地主阶级统治的封建社会的变革时代,它是一种历史总过程的变革。所谓古代市民社会,像史记“货殖列传”所写的那样就是,市民经济发展,一般城市出现。在那种社会里,财产关系发生了贫富悬殊,同时有奴  相似文献   

19.
“奴”族新词语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有些人被各种压力、欲望所折磨、控制,人们戏称其为新时代的奴隶。语言系统迅速捕捉这一现象。通过激活古词语“奴”“被控制、被束缚”之义形成“奴”族新词语。从词义泛化、辞格造词和文化心理三方面对“奴”族词语进行探讨分析。可揭示其流行原因,规范其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20.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于2008年发表的第九部小说《慈悲》讲述了在1680年前后的北美新殖民地一群超越种族和性别的奴隶们的故事,重现了美国的蓄奴制历史,尤其是女性在当时社会对自我身份的认知,对自由的追寻和摸索。书中的佛罗伦萨、莉娜、“悲伤”、瑞贝卡等女性在雅各布的农场追忆着自己的出生和过往,更是在新的环境中渴求塑造一个新的自我,全书故事的叙述无不展示着这一群女性直面残酷现实对自我身份的解构和重塑之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