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治学三境界     
王国维;台学的三种境界,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他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相似文献   

3.
治学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学家黄永年教授 ,江苏江阴人 ,1 92 5年 1 0月出生 ,1 95 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 ,分配至上海交通大学 ,1 95 6年随迁校来西安 ,1 978年调入我校 ,1 982年任教授 ,现兼任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曾任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的主要著作出版者有《唐代史事考释》( 1 998年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版 )、《文史探微》( 2 0 0 0年中华书局版 )、《树新义室笔谈》( 2 0 0 0年上海书店出版社版 )、《学苑零拾》( 2 0 0 1年华东师大出版社版 )、《古籍整理概论》( 1 985年陕西人民出社版 ,2 0 0 1年上海书店出版社新版 )、《唐史史料学》( 1 989年陕西师大出版社版 ,2 0 0 2年上海书店出版社新版 )、《古文献学四讲》( 2 0 0 2年鹭江出版社版 )。近十年来主要研究北朝后期齐周的历史 ,其成果多已收入《文史探微》。黄永年教授的这篇《治学浅谈》曾在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 993年第 6期刊登 ,经同意在本刊转载。  相似文献   

4.
论胡适治学方法与治学实践的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始终注重科学的治学方法。他所总结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是其一生学术研究所遵循的科学方法的积淀和结晶。他所从事的属于整理国故的大量的小说考证、有关《水经注》的考证研究,还有诸如《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戴东原的哲学》、《说儒》等著作,都是他运用这一科学治学方法的实践,而且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著名的教育理论家、杰出的教师、优秀的教育活动家潘懋元教授的治学风 范和治学原则。潘懋元教授在漫长的治学生涯中形成的大家风范和实事求是、尊重实践的治 学原则,对于高等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都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境界说是中西诗学对比的研究成果,其中著名的《人间词话》则对中华传统文学中的诗词境界有着独到的见解,词话中“治学三境界”尤为后人所赞叹。这三种境界正是三首爱情词的巧妙演化,内容不同,意境关联,在今天仍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清代名的学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大学问,必经过三种境界。这三种境界是: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书院的形成与发展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古代书院所形成的独有的治学精神对我国当今研究生教育仍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张扬古代书院一贯秉持的重理轻利、求实避虚;自求自得、质疑问难;豁达自由、优游乐学等治学精神,对改变我国当前研究生治学中所存在的不潜心、不自主、不开放等现象,帮助研究生树立潜心深研态度,学会致知力行;把握自主原则,学会审视反思;迈向豁达境界,学会交游广闻的学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振宁治学经验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振宁教授的治学经验是:考虑自己的具体条件,注意学习方法,克服困难,敢于标新立异。  相似文献   

10.
前人有《三十六计》,我则效之,成治学三十六策:鸿鹄翔天、正三角形、道德文章、热恋成迷、跬步千里、忌夹生饭、坐冷板凳、笨鸟先飞、咬定青山、建根据地、杀手有锏、虚怀若谷、转益多师、站人肩上、登峰造极、弄斧班门、熟能生巧、竭泽而渔、借得东风、观燕赏花、雪白梅香、峰峦缺处、化整为零、牵发动身、细针密缝、领新标异、源头活水、柳暗花明、瑜不亮叹、庐山面目、他山取石、带露折花、爱惜羽毛、学无止境、适足取履、苦为上策。虽为游戏笔墨,但治学者或当有一二可取者耳。  相似文献   

11.
苏轼不仅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极高地位,而且在思想文化史、艺术史、学术文化研究等多方面也颇有建树。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治学思想及治学态度的影响不可忽视。本文将从苏轼治学的特点、方法及其形成原因等方面对其治学思想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苏轼不仅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极高地位,而且在思想文化史、艺术史、学术文化研究等多方面也颇有建树。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治学思想及治学态度的影响不可忽视。本文将从苏轼治学的特点、方法及其形成原因等方面对其治学思想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孙景龙 《学子》2003,(8):56-56
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自原词观之,晏殊“昨夜西风”三句,不过写秋日之怅惆,柳永“衣带渐宽”二句,不过写别后之相思,辛弃疾“蓦然回首”三句,不过写乍见之惊喜。这些词句与所谓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相去甚远,而王国维先生竞比  相似文献   

14.
一是先打下古典学的基础,以梗读通古书。如在永春求学时期,偏重古,尤其注重韩愈的古,为张恨水、梅光羲等所看出。  相似文献   

15.
16.
17.
教学与治学     
教学通常指的是如何教书育人,治学一般指的是科学研究.这两是不同的领域,然而它们之间确有密切的关系.教师的治学方法必然会在教学中反映、表现出来、他是怎样消化吸收前人的知识,他也就怎样去引导学生,可以是自觉的,也可以是不自觉的,但一定会表现出个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王向东 《成才之路》2011,(28):92-I0021
孔子治学"三境界",即《论语》开篇那三句话。 第一境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即能够感受辛勤学习、温故知新之乐。一个人修养达到这种境界,就能感受到学习的愉悦。所以,热爱学习以学为乐,是最起码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晚清学者莫友芝(1811—1871),字子侣,自号鄂亭,贵州独山人。莫友芝穷其一生钻研学问,是名播中外的一位宿学,其治学精神值得学习与借鉴。文章认为莫友芝的治学精神可归纳为潜心苦读、严谨认真、广交贤达三个方面。而继承和发扬莫友芝的治学精神,对推进学术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历史之中,曾国藩在政治、经济、学术、外交、军事等方面有重大的影响。该文通过论述曾国藩的治学思想形成、实践和成就,剖析其治学思想的本质,及其对近代的学术发展的贡献,对其治学思想做出客观而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