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种语言都有一定的表达准则;每种文化也有不同的交际准则,接触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是英语教学和学习的必经之路,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与来自英语国家的人民友好相处,避免文化冲突.因此,英语教学中学生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习语言必须学习文化.在外语教学活动中将英语教学与文化融入相结合,对提高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高校教师在语言教学的同时,更要注意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只有深入细致的了解英语文化,才能正确理解和准确使用这一语言.  相似文献   

3.
英语教学是通过不断地视听说来掌握另一种语言的过程,要想掌握一种新的语言就必须了解其相对应的文化。英语教学的学习可以培养人的交际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但这个过程离不开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该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重视中外文化的差异。让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文化适应能力和文化知识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语言的运用中得以体现。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学习一门外语就必然要了解以其为母语的人们的文化,包括社会制度、价值观和生活习俗等。我国与英语国家的历史和社会制度有很大差异。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英语的理解和运用,且在文化教学的大背景中学习外语能帮助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最终能使学生具有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5.
一、绪言 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英语教学应该是对人的品格、思维、语言能力、健全人格、文化知识和意识等的全面素质教育,了解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全球意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驾驭一门外语,要成功地进行交际,说话者除了要有必要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听说能力之外,还需要了解和掌握对方的文化背景,才能使用合适的语言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让学生接触、感知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文化是语言的摇篮,只有了解文化才能说出地道的语言。小学阶段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时期,在英语课堂中渗透文化教育,学生能够良好地了解西方文化,从为更好地学习、运用语言,我们的孩子亦能说出地道的英语。  相似文献   

7.
每一位英语学习者都会接触到英语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对于一直生活在汉语环境中的人来说,要了解英文电影是展现英美文化社会的最直观的载体,高职英语听说课合理利用英文电影可以为学生学习英语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学习语言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英语文化,是一种培养多元文化交际能力效果显著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8.
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学要教学生使用语言,而不仅仅是懂点英语知识。要正确、恰当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需要识记英语语言符号,熟悉英语语法规则,另外还要了解英语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含义和使用习惯,体会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因素对语言应用的影响,理解语境中的语义与结构。因此,英语教学不能仅仅专注于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而应着力再现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情景,展现语言在特定文化背景中丰富而多变化的话语意义与形式。  相似文献   

9.
语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教学应重视文化导入,然而在我国外语教学中对社会文化因素的重视是不够的,传统英语教学只是培养"纯语言能力",这不足以保证人们在实际情景中进行有效的交际.语言和文化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要想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必须了解产生和使用这种语言的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否则就不能真正掌握它.在大学英语教育中,越须注重方法和策略,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传授相应的语言文化知识.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等途径,可以促进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英语教学应当有利于学生理解外国文化,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进而拓展文化视野,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语言学习的过程也应该是语言文化学习的过程,因此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毫无疑问,学习英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和习惯表达,还要了解如何用语言来反映社会的历史、习俗,并了解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1.
现代外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随着对交际理论的研究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文化在语言学习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英语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2.
陈晓冬 《考试周刊》2007,(17):33-34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在国际交流中反射出了英语的多样性和社会文化特点以及由此产生的差异。在英语教学中要提高教师和学生对英语的社会文化的意识,了解交流行为,尽可能地接触真实英语。让学生在学习纯语言学知识的同时了解英语的社会文化特点,更好更深入地理解英语,提高英语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文化在国际交流与语言学习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英语的理解和运用。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不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从而造成学生的交际能力差。因此,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梁欢 《高教论坛》2010,(9):91-9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现代外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文化在语言学习中有不可低枯的作用,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英语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5.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自从在小学全面开设英语课程以来,许多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由于很多小学生缺乏对中英文化差异的基本了解,在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常常导致语用失误和交际障碍。而在语言学习中,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因此,对小学教师来说,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十分必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是小学英语教师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学习英语不可避免地接触与之有关的文化。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只有注意、识别、了解并渗透英汉交际文化差异 ,才能培养学生对英汉交际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和适应性 ,进而发展为一种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现代外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文化在语言学习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英语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8.
在外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更多地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认为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语音、大量的词汇和准确的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并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其实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和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而产生的歧义、误解和语用失误现象。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终极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把文化教学融入到语言教学中去。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障碍因素,英语学习者要想熟练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必须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下面就以词汇文化为例,谈谈我们和英语国家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文化和语言密不可分,语言中折射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小学生来说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国文化交际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认识与热爱,有利于提升人文素养,传播文化知识,培养文化意识和国际意识。  相似文献   

20.
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目标,交际对语言的要求并非是仅仅要有正确的语言形式,还要懂得按照英语国家的表达习惯,正确、得体地运用英语进行有效交际.要使学生真正学会使用英语交际,在英语教学中导入英语文化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