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着重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把读书与思维紧密地结合起来,力求达到“读中有思,思中有悟”的理解境界,从而获得省时高效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然而,综观当前的阅读教学,“霸权对话”仍屡见不鲜:教师因在认知、情感、社会等方面占有优势,就认为自己比学生高明,常常主宰学生的对话;学生中的优势群体垄断对话,成了课堂交往中的“贵族”,而大部分学生因为害怕暴露自己的无知和错误,不敢说出所想所感,常常揣摩并迎合教师的需要,沦为了交往的“奴隶”。那么,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究竟如何对话,才算是真正的、成功的阅读教学对话呢?一、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走出崇拜教师与文本对话不就是“备课”“钻研教材”吗?没错,但强调“对话”,能使…  相似文献   

3.
张元进 《福建教育》2007,(12):29-29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恬文本,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但是。新课伊始,教师自己读课文了吗?教师的读促进学生的文本学习了吗?  相似文献   

4.
在一生的学习与工作中,阅读被当作一种终身使用的技能看待,是人们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之一,对个人的成长、成才、成就的影响都非常之大。《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5.
论教材内容的情感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有意义学习"的角度发掘教材内容的情感价值,是教学方式从有利于"教"向有利于"学"转变的充分必要条件之一.该文从"趣味-接受"、"意义-建构"和"陶冶-内化"三个方面,论述了教材内容在促进教学目标达成和学生主动发展上的情感价值.  相似文献   

6.
要真正实现阅读对话,实现各对话主体(教师、学生、文本)在互动交往中的超越和创新,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阅读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创设生动、真实的沟通情境,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会学到富于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学生的情操才会真正得到陶冶,师生才能在真实的沟通情境中真正地平等对话,才能获得更大价值的生命超越和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2010年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中,小学语文主讲教师王崧舟通过网络回答了参加培训老师提出的有关阅读教学的问题。现选登一部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参加了一次课题教学研究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基于课题研究的一次课堂观摩与讨论.课题研究的主题是“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教者执教的内容一是三年级的《校园里的植物》,一是五年级的《认识常见的岩石》。  相似文献   

9.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但不管是哪一种阅读,都离不开文本。在听一位名师授课时,曾经谈到读书的三种境界:读薄、读厚、读薄。细细体会,其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性。  相似文献   

10.
简绿振 《考试周刊》2011,(20):50-51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与灵魂,语文阅读不仅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且是教师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教师个性化体验和感知文本之间的过程。个性化阅读是对学生、对教师和对文本最好的尊重。  相似文献   

11.
12.
所谓个性化阅读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不事先出示教学目标,不总结标准答案,以学生对文本的圈点、批注为蓝本,以师生共同的点评为形式,以学生自己组织语言修改答案为结果,以学生理清阅读思路为目标。教学中,把学生放在突出地位,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阅读心得,提出自己的阅读疑问,而教师则充当一个旁观者,在需要时以一个阅读者的身份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学生协商,以期产生共鸣,从而完成对文本的解读,完成教学任务。一、语文的特点为个性阅读提供了优势。1.汉文有利于意会性阅读。汉文具有浓郁的人文性,用词造句,偏重心理,略于形式;文章构成以意序为基础,意序组合的过程就是文章内容展开的过程。它重意合,不重形  相似文献   

13.
课文批注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逐步提高理解、感悟、欣赏和评价能力,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对于《穷人》这篇经典课文来说,怎样从多角度读出有创意的理解,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苦苦追索的目标。张祖庆老师“紧贴着‘穷人’的心灵”,巧引妙导,和学生一起细读文本,层层发掘,步步深入文本的核心。虽然是长文细读,但脉络清晰、繁而不乱,让人叹为观止。另一位老师则通过对“自作自受”一词的深度挖掘,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虽然是长文短教,却环环相扣、简而不单,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5.
语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了解它的目的要求,知道语文阅读是复杂的心智、情感活动,也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要采用多种方法具体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可以互相感染、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是一种效率很高的体验途径和方法。如何设境引路,搭建平台,促使学生感情饱满地与文本对话,获得个性化内心体验?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以下两点做法。  相似文献   

17.
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在阅读教学中,质疑问难是学生独立地与文本对话,实现对文本个性化解读的一种表现。为了让质疑问难进行得更深入、生动、有效、高效,教师必须对学生提出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从学生的质疑问难中发现学生在知识、情感和心理上不断生成的需要,并对自己预设的教学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  相似文献   

18.
19.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但是在实施阅读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不了解儿童阅读的心理,课堂上大量采取加压式阅读或命令式阅读,重复同一个内容,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学生无所适从,时间一长就抹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立足于文本,重视文本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创新文本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尝试阅读教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