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四月份,我们有幸观摩了“全国课改试验区苏教版小学语文试验教科书首届阅读课堂教学大赛”,本来让人欣喜的是,大赛组委会发给的教案汇编告诉我们,会有许多老师上第一课时。然而,从实际操作的情况来看,第一课时教学还是太“胖”了。有许多听课的老师有这样的疑惑:这样上下来,第二课时做什么呢?作业?拓展?写生字?没有听到一节真正让学生在第一课时里读通读顺课文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周洁 《小学生》2013,(4):72-72
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因此,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读是感悟积累的前提。第一课时的读就是第一读和第二读的问题。主要是帮助学生在扫清阅读障碍的同时,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要向我们传达的心声、文意。怎样的教学才真正使第一课时的阅读教学"到位"?我们先来看一位老师执教的《"闪光的金子"》的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诱发情感期待读师:同学们,知道老师叫什么?(徐大娟)怎么知道的?有老师的本家吗?怎么记住"徐"字呢?(学生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3.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北京八十中语文特级教师宁鸿彬老师上《皇帝的新装》的课堂实录,再一次叹服于宁老师精到而朴素的课堂设计。第一课时,只有三步,第一是“打开书”“准备读课文”,于是抽几位学生接起来把全文朗读一遍;第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一个……的皇帝?”  相似文献   

4.
读通课文是理解语言、品味语言的基础。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周一贯曾大声疾呼:“让每个孩子读通课文,这是阅读教学的底线,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职业道德,更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良心所在。”可见,读通课文多么重要。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正确地、流利地朗读课文,让每个学生都能切实过好“读通”关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强化落实:  相似文献   

5.
李卫明 《成才之路》2009,(13):76-76
传统的第一课时教学不外乎以下几个步骤:揭题审题——自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内容——划分段落。但是当老师按部就班地完成了以上程序。学生的积极性刚被调动起来的时候。就很少再涉及课文的内容。其实,老师们太过留恋传统教学的结果往往就是抹煞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方法,就算老师不厌倦,学生也早就对这样枯燥的第一课时学习“想说爱你不容易”了。那么,第一课时究竟应当如何上呢?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老师提出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的八字方针;朱作仁教授提出课堂教学要三实:真实、朴实、扎实。这些观点给我们以启迪,我们不妨也试着以此为起点。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效益。  相似文献   

6.
顾甜甜 《教师》2011,(34):19-19
虽然2010年江苏省盐城市教科院举办的“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已过数月,但是我依然沉浸在这次活动中。短短三天聆听了12位老师精彩的第一课时语文教学,收获颇多,感受颇深。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老师提出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的八字方针使我们受到启迪,扎实、有效读通读顺课文并进行有效地识字,应当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追求。下面我结合这次活动,以《剪纸的学问》一文谈谈第一课时的教学。  相似文献   

7.
《山的那一边》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约一千一百字。 我安排一课时学习这篇课文。 我的教学步骤是: 一、指导学生利用“自读提示”、字典,自读课文。 二、思考:  相似文献   

8.
高英 《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21):F0003-F0003
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度老师曾提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倡简、务拳、求实、有鹰”的八字方针;朱作仁教授则提出课堂教学要三实:真实、朴实、扎实这些观念给我们以启迪,扎实、有效读通读顺课史并进行有效地识字.应当是筘一课时的教学追求于永正老师也说过,书不读熟不开讲于老师进行第一课时教学时,也是这样做的课前.于老师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其中一点就是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课始,他拿出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自由读课文,  相似文献   

9.
现行语文教材,课内自读课文和课外自读课文占到50%以上。目前,在这两种类型课文的教学上,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是将课内自读课文留课时让学生自读;课外自读课文不留课时让学生自读。二是将这两种类型课文同讲读课等同起来,变成了货真价实的讲读课。这两种态度和方法都是不可取的。自读课要上出“自读”的特点来,必须是在教师指导、检查之下的自读。我国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中说:“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这无疑就是我们指导学生自读的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10.
初读也精彩     
于永正老师说过:“书不读通不开讲”,就是指阅读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顺畅,也就是做到不读错字、不漏字、不添字、不读破句,这是第一课时教学的重点。只有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落实了,才能更好地打开阅读教学的大门。那怎样才能让第一课时教学上出实效,上出精彩呢?我觉得应紧紧抓住一个“实”字.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最主要的任务是要引领学生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初步领悟文章内涵。如果学生连这些要求都不能完成,试想我们的孩子拿什么去进一步学习。于永正老师说过“书不读通不开讲”,就是指语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顺畅。“读通”应是第一课时教学的重点。在第一课时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试读,在试读中教师引导学生一手课本一手字典,高声朗读,静静默读,同桌互读,让学生在读中发现并解决生字新词、难读句段。对生字新词、难读句段教师应引导交流,提供解决的办法。在难点处教师要指导读、示范读,要让学生回读、反复读,以期…  相似文献   

12.
我们认为 :第一课时的内容 ,是学生学好一篇课文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第一课时上得好坏 ,也体现了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教学水平的高低。更重要的是 ,教师认真上好了语文每篇课文的第一课时 ,就能很快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增强语文意识。因此每个语文教师都要重视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 ;教学研究人员更要重视语文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研究。然而 ,近些年来 ,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的教学被忽视了 ,从上至下 ,从全国各地的“赛课”、“教研课”、“示范课”等等看来 ,绝大多数是课文的第二课时 ,即分析课。似乎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上得好不好 ,不那么重…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分讲读、课内自读和课外自读(高中只分讲读和自读)三种类型,这套教材体现了语文教学中由“教”到“不需要教”的过渡趋势,组成了培养学生自读能力的三部曲,因此认识三类课文的地位和作用是处理好它们的关系,正确使用这套教材,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一些教师对三类课文处理不够恰当,特别对自读课文处理不当,有的教师用一个课时对一篇自读课文从结构、内容到写作特色作空洞乏味的讲解,实际上把自读课变成“简讲课”,并没有体现出自读;有的教师对课内自读课文,只在课堂上三言两语提些要求,就放任学生自己阅读,这是纯粹“自读”;有的教师对课外自读课文放任自流。第一种作法,是以教师为中心.过分地强调教  相似文献   

14.
识写生字、读通课文、感知大意,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扫清障碍是低年级语文第一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可是,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第一课时内容安排过少,教学模式僵化,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不少老师谈"第一课时"色变,愁"无米下锅"。本文旨在通过实际教学案例,例谈低年级语文第一课时教学的主要内容及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15.
课时教学要点: 第一课时: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抓住课文中心,讲读二、三段,认识“实在的事物”与“联想”的联系; 第三课时:研究文章的组织结构,重点讲读第四段,表情朗读。教学过程:(一、三课时略) 第二课时一、轻读课文。讨论: 1.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 (开拓学生的思路,从不同角度去感知课文内容。这是教学过程中的第二次反馈。)  相似文献   

16.
姜静 《现代语文》2009,(8):100-100
这似乎是一个幼稚的问题。有哪个语文老师不读课文的?可事实是,确有相当多的语文老师在这一点上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也许有人会说,语文老师不读课文,怎么备课上课呢?这大可不必担心,有教参呢。教参上写得详详细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足可以照搬到课堂上去“贩卖”了。不过,课文还是看(不是读)过一遍的。看过一遍,仅此而已。看来,语文老师读课文,怎么读,有必要赘言几句。  相似文献   

17.
略读课文在小学高年段语文中占了将近一半的比例,并且在课时安排上都只有一课时,比例大意味着它的重要性,这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已体现。那么如何在短短的一课时中彰显它的重要性,这就要求老师们充分挖掘文本,巧妙地设计出“导”的方向,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学有所获。那么,一节课,究竟导在何处?学在哪里?这需要老师的智慧与艺术。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指出: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要听到朗朗的读书声,阅读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于是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语文课堂:上课后,老师就让学生读课文,初读感知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等学生简单说出后,又让学生读课文,并告诉学生边读边想:课文是怎样描述这件事或这个人的,读后交流汇报;一生说不到位,别的学生补充;都谈不到位就再读课文,读后再谈。总之,老师是断然不能开口说话的,好像一张嘴就是没有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就没有做到“以读为本”,就会背上“填鸭式”“满堂灌”的黑锅。  相似文献   

19.
<正>阅读教学一般分为初读和深读两个阶段,初读阶段一般解决写了什么,深读阶段一般解决为什么写和怎么写的。对于精读课文,我们一般在第一课时进行初读,在第二课时进行深读;略读课文的教学虽然只用一个课时,但依然是先初读后深读。解决写了什么从另一种角度讲就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但有的老师让学生理解主要内容,往往形式单一。读了课文后,老师问学生:"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能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吗?"这种方式偶尔用用未尝不可,但每篇  相似文献   

20.
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们往往十分关注第二课时的教学,第一课时却被认为是"工兵"干的活,有的教师即使为之,也是蜻蜓点水。而薛法根老师却用《燕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课)的教学告诉我们,阅读教学要把第一课时上扎实,也能把第一课时上扎实!一、扎实地教学基础知识片段一师:课文中有一些生字词(出示第一组词语),谁会读?(生读:微风掠过稻子翼翅荡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