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生阅读》2007,(6):15-15
这一首说的是妙玉。 判词前“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美玉”就是“妙玉”,“泥垢”与判词中的“淖泥”都是喻不洁之地。  相似文献   

2.
妙玉在“金陵十二钗”中位排第六,120回《红楼梦》中涉笔九处,说明这一形象在作者心目中有足够重的份量。作为“槛外人”,她有着爱洁成癖、才情高雅、孤傲怪僻的独特个性,但又凡心未脱,眷恋着人世的自由与真情。然而,红楼梦时代却使她身不由己地完成了“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的可悲人生。  相似文献   

3.
论妙玉     
妙玉在《红楼梦》众多女性形象中,是既独特、又典型的。她名注“金陵十二初”正册之六,可见是个紧要人物了,但在书中却着里甚少,是十二初中写得最少的人物之一。在前八十回中,有关妙玉的文字只有五处(除开第五回中的判词及词曲),其中有她直接出场的才两处。作者对她惜呈如金,正写不多。更多地是采用倒写、暗写、“不写之写”,给人物蒙上一层奇异的色彩,给读者留下驰骋想象的空间。她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她是十二钗中唯一的女尼形免以“槛外人”自居,然而内心却异常不“安分”。“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两句判词,道出了她内心尖…  相似文献   

4.
在《红楼梦》中,作者很重视妙玉这个人物。自清代至今,很多名家对妙玉这个人物形象进行了评价。文章认为,空门就是"淖泥",妙玉就是"金玉质"。  相似文献   

5.
朱曰辰 《文教资料》2013,(32):35-36
妙玉是小说《红楼梦》中非常鲜明的女性形象之一。她总是标榜自己是槛外人,然而她的做法与槛外人的形象并不符合。本文首先揭示妙玉的“云空未必空”的假槛外人形象,继而进一步分析妙玉假槛外人形成的原因:心中有欲却深陷佛门。最后阐述其“欲洁何曾洁”的痛苦根源是她崇尚道家的思想,却身在佛门必须无欲则刚。本文旨在揭示妙玉悲剧的思想根源在于佛教和道家截然对立的境界,造成的内在矛盾与痛苦。  相似文献   

6.
在《红楼梦》里面,有一位被“栊”在“栊翠庵”中的妙玉,其身世地位是十分尴尬的:既非主人,又非做客;既非小姐,又非丫鬟;原来她竟和那些养在笼中的鸟兽一般,先做了贵妃娘娘省亲别墅中一种高雅的点缀品,后又作了以贾母为首的大观园统治者“苦海慈航”的导航人!“栊翠庵”之“栊”字,隐含着妙玉极其特殊的地位与她那“世难容”的复杂性格,这个“栊”字使她长期处在一种生活与悲情的夹缝中“终陷淖泥”。本文将关注的便是这妙玉悲剧的一页!  相似文献   

7.
勘破红尘与寻找净土者的痛苦抉择—惜春、妙玉出家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家,即宗信佛道,是人们为争取精神解脱的一种选择.惜春目睹了贾府由盛变衰的渐变过程及三位姐姐的不同人生悲剧之后,在心灰意冷的情况下,看破红尘,无奈抉择,以求一方净土而自慰.妙玉,自幼生活在如同贾府的豪富之家,在幼小的心灵里就对尘世有种种臆度怀想,竟至酿成精神癔病而疗治无效、终被父母送往空门以息尘念、始有好转.进而,生活在贾府污淖之地,欲洁何曾洁,遂使俗念萌生,仍旧逃不脱“风尘肮脏违心愿”的凄惨下场.在封建末世,如花似玉的妙龄女郎无论如何也找寻不到属于自己的理想乐园.  相似文献   

8.
大力太郎     
从前,有个地方,有两个特别不爱干净的老爷爷和老奶奶,两个人澡也不洗,一年到头浑身带着泥垢。一天,老爷爷这样对老奶奶说:“咱们都到这岁数了也没个孩子,以后也不会有了,咱们把身上的泥垢搓下来捏个娃娃吧。”于是老爷爷、老奶奶开始搓身上的泥,哎呀,这泥多得一搓一大堆、一大堆的,两个人把这些泥垢捏在一起,团一团,捏成一个男孩子。“哎,干脆咱们喂他点饭吃吧。”老奶奶把米饭盛在饭碗里喂他吃,哎呀,真叫人大吃一惊,这个泥球娃娃把米饭咕噜一下都吞下去了。“哎呀,这个泥球做的娃娃变成真的了。”开始,老爷爷、老奶奶对这事还挺高兴的,可是…  相似文献   

9.
曹雪芹笔下的妙玉是一位才貌俱佳的女子,因其“言语狂妄”、“行为怪诞”,历来颇受非议。本文试从妙玉的女性意识与抗争精神的角度来解析妙玉:女性意识的觉醒使她对爱情有了自觉的追求,而她特定的身份让她举步维艰,她选择了抗争,却归于失败。(红楼梦》正是用妙玉的爱情悲剧为那些有着强烈的女性意识与抗争精神的女子谱写了一曲无尽的挽歌。  相似文献   

10.
“金陵十二钗”中的妙玉,对宝玉有一种特殊的情缘。拢翠庵品荼;芦雪庵联诗,罚宝玉乞梅;宝玉生日,妙玉“飞帖祝寿”;观棋时心神荡漾,而其最后之“终陷泥沼中”,则表明了妙玉的感情是一种毁灭的美。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屈原列传》中有一段评述的话写得十分优美,教材中是这样断句的:“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者也。”  相似文献   

12.
古代官府断案,判词大都刻板冗长,但也有少数才思敏捷,幽默诙谐的“父母官”,留下了一些短小精悍,妙趣横生的判词。明朝天启年间,一御史颇有口才。宦官魏忠贤手下一名太监欲取笑御史,便缚一鼠前去告状,声言:“此鼠咬毁我衣物,特擒来请御史判罪。”御史沉思后判曰:“  相似文献   

13.
在《红楼梦》中,妙玉形象的塑造对小说的整体立意有着十分明显的象征意义。借由妙玉,作者巧妙地实现了"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的创作意图。而这一创作意图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又是通过描写妙玉时"笔笔带写"的技法,即镜里看花、以虚叩实和双峰对峙表现出来的。妙玉与黛玉的合而为一,正是这种创作理念的最好体现。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花总是文人骚客笔下的钟情之物,鲜花的美丽带给他们许多的遐想与感悟,同时也往往成为他们个人情怀与品性的寄托。屈原“其志洁,故其称物芳”;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等等。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亦写了许多关于“花”的词作,创造了一系列的“花”意象。  相似文献   

15.
曹雪芹笔下的妙玉是一位才貌俱佳的女子,因其“言语狂妄”、“行为怪诞”,历来颇受非议。本文试从妙玉的女性意识与抗争精神的角度来解析妙玉:女性意识的觉醒使她对爱情有了自觉的追求,而她特定的身份让她举步维艰,她选择了抗争,却归于失败。《红楼梦》正是用妙玉的爱情悲剧为那些有着强烈的女性意识与抗争精神的女子谱写了一曲无尽的挽歌。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红楼梦》中林黛玉最突出的个性特征莫过于“爱哭”。为此作者还特意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的“还泪说”,以证其“泪尽而逝”的悲剧人生。作品中林黛玉唯一的情感表达方式便是哭和泪。她用哭声表达心曲,用泪倾诉哀愁。而她的哭又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层底蕴;她追求爱情,追求自主人格。她要以自己的存在重建一个同现实相对抗的世界,哪怕这个世界只能在幻想中存在,她也仍然在执着地追求。“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她的哭正是一种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中曹雪芹并没有吝啬笔墨去塑造一个正如众人所疑、既与四大家族没有血缘关系也并无婚姻关系却又登上了“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妙玉。那么妙玉有着怎样的结局呢?由妙玉我们又怎样窥视曹雪芹的用意呢?  相似文献   

18.
具有平民化气质、冰清玉洁的仪琳对佛法抱有坚定信念,无论何时何地,她都坚信佛法,并能从中获得强大的精神动力。奢华的生活造就了妙玉的贵族化气质.只是常以“槛外人”自喻的她却很难做到超凡脱俗。仪琳和妙玉都与书中男主人公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感联系,可在许多方面,两人的表现却又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19.
明嘉靖年间,有一少妇高春芳,丧偶寡居,寂寞空守,欲嫁不能,十分痛苦。乃请一讼师,拟了一诉状:“少妇新寡,翁壮叔大,瓜田李下难避嫌,当嫁不当嫁?”县令一看,提笔判曰:“嫁”。这则判词只一个字,实为令人钦佩之至。 瓜田李下妙判嫁@王乙  相似文献   

20.
妙玉与贾宝玉、林黛玉是《红楼梦》以“玉”为名的三个人物之一,他(她)们共同的思想品性是蔑视封建礼教,要求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秩序,是封建社会中冥顽不化的顽石,所以都以“玉”名之。但妙玉对反抗封建社会所采取的方式是走向怪癖、遁入空门,这是作所不同意的,因之她未成为《红楼梦》的主人公之一,而只是贾宝玉、林黛玉的陪衬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