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荷花历来为中国文人所喜爱,成为诗词中常常歌咏的对象。“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在屈原笔下,荷花成为高洁志趣和不屈灵魂的象征。苏辙仰慕荷花的高洁:“开花浊水中,抱性一何洁。”荷花可以是青春之花,“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其二)》)。荷花还可以是思念之花,“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李商隐《板桥晓别》)。荷花还能在诗词中营造一种清新、淡雅的意境,如“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相似文献   

2.
传统中国画中的象征物主要有植物和动物两种。植物中的花草树木,在画面中大都有特殊含义。牡丹象征富贵。荷花象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质,明代画家王冕就爱画荷花,以此表现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节操。菊花象征气节和傲骨,苏轼说“菊残犹有傲霜枝”,并画有《霜菊图》以述  相似文献   

3.
荷花是中国名花,传说农历六月二十四为荷花生目。荷花名称很多,如莲花、芙蕖、芙蓉、水芝、藕花、水芸、水旦、水华、泽芝、玉环等。在中国古典美学里,“莲”的意象是朦胧多义的。“莲”既可是爱情的象征,也能指人格高洁清爽。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竹与松、梅一样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岁寒三友”。它象征着高洁、虚心、坚韧等品格,历来为人们所喜爱。  相似文献   

5.
荷花又名莲花、菡萏、芙蓉,她和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上推中国文学的源头《诗经》,中及楚辞汉赋唐诗宋词,下迄当今文坛新作,不管是民间文学还是文人文学,荷花作为一种审美意象,深深地积淀于民族艺术文化心理并渐渐成为一种“无意识”,随时都可能渗透于文学作品之中。在中国人眼里,荷花有多方面的品质和特征,既是“物之美者”,又是典雅高贵的象征。屈原的《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就是以荷花的外表形态之美,象征作者内质高洁之美,并以此突出“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举世皆醉而我独醒”。宋代婉约派大词人柳永填…  相似文献   

6.
石榴树     
古人赞美那高洁无暇的荷花,爱恋那象征荣华富贵的牡丹,那富有“水中仙子”美誉的水仙花,更是令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可我却深深地爱上了那棵居住在我家院子里的石榴树。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紫藤萝瀑布》课后练习题第四题是这样的: 人们往往赋予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比如“荷花”象征清白,“菊花”喻义高洁,“松树”代表坚贞.你还知道哪些?搜集一些吟咏花木的诗句,说说它们的象征意义,与同学们交流.  相似文献   

8.
杂与纯     
周宏 《中文自修》2004,(4):25-25
“人多手杂”是为杂,“博采众长”亦为杂。有人欣赏隐士的高洁,因为他们远离杂乱的世事,显得如此清澈、心无旁鹜(鹜)。与此同时,他们唾弃,唾弃喧嚣的尘世,它显得那么的凌乱与诡异。在“杂”与“纯”之间,不少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因为它似乎象征着高尚、典雅与脱俗。然而试问有哪一位隐士不是在经历了喧嚣与纷争后选择了归隐山林,又有哪一朵荷花不是在淤泥的“滋润”下探出高洁的花苞。没有经历过“杂”的过程,又从何去提炼其“纯”呢?  相似文献   

9.
竹,在中国人心目中,与松、梅一样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岁寒三友",它象征着高洁、虚心、坚韧等品格,历来受到人们  相似文献   

10.
象征是用具体生动的形象来代表或暗示某种抽象的意义.最典型的例子是那些具有特定意义的形象,如文英诗中,百合象征纯洁,十字架象征基督教;中国古诗中松象征坚贞,杨柳象征离别,桂、菊象征高洁、孤傲.象征可分为以下三种:1、固定象征.这种象征主要是凭着一定文化中对它们的普遍接受而存在,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成为常规的用法.这种象征由于固定下来常被后人沿用.中国古诗中“杨柳”象征“离别”是众所周知的.例如:“渭城朝雨轻浥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在英诗中,用“玫瑰”象征“爱情”和“美人”也是人所皆知的.如;“采摘玫瑰的花朵吧,时光老人在飞奔.今天笑盈盈的这朵花呀,明天将转眼凋  相似文献   

11.
普济寺观莲     
一池正开得绚烂的荷花高低呼应,顾盼生辉,亭亭玉立,袅娜朴素,稚嫩娇俏。晨雾似乎是一层半透明的面纱,有些荷花蒙上了它,便有了那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娇羞,不禁让人更为怜爱。看那池荷花似乎都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表情、自己的呼吸:有的高洁,有的狂放,有的端庄,有的雍容。高洁的荷花似乎与世无争,不食人间烟火。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竹与松、梅一样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岁寒三友”。它象征着高洁、虚心、坚韧等品格,历来为人们所喜爱。苏东坡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这首诗充分表达了中国人的爱竹情趣和爱竹心态。在众多的咏竹作品中,郑板桥的咏竹诗可谓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3.
萧萧风竹见真情——郑板桥题画竹诗赏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竹与松、梅一样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岁寒三友".它象征着高洁、虚心、坚韧等品格,历来为人们所喜爱.苏东坡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充分表达了中国人的爱竹情趣和心态.  相似文献   

14.
《科技文萃》2013,(9):140-140
《时尚家居》杂志在今年特别策划了“荷风雅集”这一怀古又创新的娱乐形式作为周年庆典的主题,让大家在轻松、愉悦的互动环节中,欣赏到本年度家居领域的时尚潮流导向。 本次雅集以“荷”为主题,荷花,形态亭立,情韵清远,品性高洁。在传统民俗中,荷是常见的吉利祥瑞的表现与象征。“荷”又与和睦、和谐、和平的“和”字同音,《时尚家居》希望打造一个集聚高品位人士的集会,并展开富有艺术气息、时尚气质的互动活动,传递中国经典价值观及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活动目的】1.阅读、背诵有关莲的诗文,培养学生对有关莲的文学作品的初步理解、欣赏能力。2.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活动准备】1.介绍、推荐有关莲文化的书籍、网站,激发学生兴趣。2.准备纸和画笔。3.根据自愿原则,把学生分成莲与文学艺术、莲与现实生活、莲与科学知识三组,每组由组长组织制订、搜集、整理和探究计划。【活动过程】一、我心中的荷花用电子声像技术展现各种各样的荷花,并介绍其特性、种类、生长环境,进而强调荷花是高洁的象征,它出生于污泥而清洁无瑕,故而中国人民喜欢以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相似文献   

16.
荷花既是佛门圣物,象征“出淤泥而不染”,同时又是道教标识,充满珍祥色彩。在佛教与道教的融合、互动过程中,荷花充当了“信使”的角色。佛、道并存之日既远,两者之间的攻讦辩难、渗透融合就一直是研治中国思想史的学者所致力的课题。在佛、道思想的动态关系背景之下,荷花的两重“身份”不再是泾渭分明,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关注荷花“身份”的微妙变化或可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佛、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历来有很深的“夕阳”情结 ,“夕阳”意象不仅代表了时间概念 ,而且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到了中唐以后 ,“夕阳”、“黄昏”等开始频繁地出现在诗歌中 ,主要被用来象征时光易逝、象征生命无多、死亡将至 ,或象征怀乡念人 ,或象征国家的衰微等等 ,这既与中晚唐诗人们感爱到唐帝国由盛而衰的历史变迁有关 ,也与诗人自己迭遭贬谪的坎坷经历有关 ,更与时代诗风的演进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教育是通过它的审美作用发挥出来的。假如在教学中忽视了它的审美作用,那么也就不自觉地取消了它的教育作用。《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这篇散文的主要内容是描写夏夜月光下荷塘的美丽景色,写作者在这特定环境中散步时的心情和感受。作者写荷花正是为了写自己,从美学的角度来说,也就是一种“移情”作用,或者说是“自然的人化”。在我国,文人历来把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形象作为高洁品格  相似文献   

19.
“新”总是有诱惑力的,餐桌上从未见过的菜肴、书店里介绍的新书、新盖的楼房、新颖的服饰等都会吸引人们主动光顾。写作文也是一样,要写出新意来才能吸引读者。例一一般人总称赞荷花“出污泥而不染”,好象那污泥肮脏之极。我在教完周敦颐的《爱莲说》后,肯定了荷花的“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同时我启迪学生思考荷花的养料从哪里来?污泥真的就那么糟糕吗?彭德怀总司令还把污泥当宝贝呢。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寻求污泥的优点,开展污泥对荷花有何贡献的讨论。事后,有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其实污泥更具有令人称颂的好风格。如果不是污泥提…  相似文献   

20.
踏着幽寂的小煤屑路,趁着朦朦胧胧的月色,看着如繁星似珍珠、羞涩待放的荷花,呼吸着“如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荷香,朱自清那份“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始终洋溢在现代文学的芳草地里,让人怎么也品味不够。 其实,这破水而出、临风而舞的荷花不知让多少文人墨客情牵梦绕。荷花又名芙蓉、菡萏、芙蕖。《诗经·郑风》载;“隰(xī,低洼而潮湿的地方)有荷华。”郑玄注:“未开曰菡萏,已发曰芙蕖。”清代的大戏曲理论家李渔在他的《闲情偶记·芙蕖》里也有细致的描绘。荷花娇艳欲滴,风姿绰约;洁美雅致,灿若仙子,历来为人所倾慕,甚或把她作为一个地方的象征。五代十国时后蜀君主孟知祥建都成都里,城内遍植荷花,乃称成都为芙蓉城,后简称蓉城。又因湖南地阔水广,盛产莲藕,采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