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晚清篆刻是在浙派、皖派风靡印坛百年之后,继邓石如探索的"印从书出"的延续和发展。赵之谦、黄牧甫、吴昌硕等不仅沿着"印从书出"的路子在向前走,还开启了一条"印外求印"之路。至此,篆刻艺术的形式与审美体系得以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2.
正三、直线与弧线的作用黄牧甫篆刻中章法的安排,以汉印均衡法为基调,横平竖直。直线或是直角较曲线或其它线角,更具有支撑力。弧线或是斜线,在破除横平竖直所造成的雷同呆板外,也具有和箭头一样的指向性。如"祗雅楼(楼)印",是黄牧甫运用弧线最多并能代表其成熟风格的白文印,并且将弧线作为起、承、转、合的一种信号手段。"祗"字右部中,两弧线的方向明确一致  相似文献   

3.
吴让之作为晚清四大家之首,其篆刻对其他三家——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产生了深远影响。吴让之的篆刻刀法以冲刀为主,披削结合;篆法以小篆入印,方中寓圆;章法形式多样,稳中求险;边款则独具匠心,行草篆隶皆能用之。学习吴让之对篆刻的独特理解,能对取法吴让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明朝人杨士修在《印母》中提出:刀笔在手,观则在心。情者,对貌而言也。所谓神也,非印有神,神在人也。此即印如其人的观点。沈剑仲的篆刻亦如其人,总体风格取向冲淡、洗练、清雅。他在根植秦汉传统的基础上,更多的受到吴让之、赵之谦、黄牧甫印风的影响,加上自己对印学的理解和对传统的取舍,逐渐走出了一条劲健、古逸、清秀的路子。  相似文献   

5.
正在晚清印坛,黄牧甫(1849-1908年)全面继承了皖浙二派的印学精髓,广收博约,将印外求印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无论其创作成就,还是对后世的影响,都使其成为晚清印坛的执牛耳者,一代宗师。黄牧甫篆刻用刀犀利劲挺,章法化险为平,平中存奇,外形看似板正,而实则气象万千,波澜恣肆。邓尔雅评其章法为:"尤长于布白,方圆并用,牧甫相衡,参伍错综,变化不可方物"。每方精彩的印中都不乏作者的匠心,这种看似不经意,实则苦心经营的巧思匠心,在表面看来平正板滞的黄牧甫篆刻中更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推进对吴昌硕石鼓文书法艺术的研究,运用图版法、文献分析法对吴昌硕石鼓文书法艺术概念的形成及原因进行了梳理:吴昌硕通过在结构、笔法、用墨等方面的创新,形成了特有的吴氏石鼓文书法风格;吴昌硕石鼓文是基于他在小篆、金文和隶书等书体中广泛汲取营养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吴昌硕石鼓文风格形成后,对民国时期众多书法家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江西临川人,是北宋时代一位比较进步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崇尚法家思想,主张变革,提倡法治,在宋神宗年间,两次担任宰相,实行过“熙宁变法”,并且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名言,认为天象的变异不值得害怕,旧的传统不能作为依据,流言蜚语用不着去顾虑。这  相似文献   

8.
当代画界一般把吴昌硕与徐渭、石涛等大写意画家一起称为"革新派".其实,吴昌硕的创新观与徐渭、石涛他们是有所不同的.吴昌硕虽然与徐渭、石涛等"革新派"画家一样主张自我作古,但他所言的自我不是自我的"心",而是自我独特的绘画风格.风格标新,是吴昌硕绘画创新观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和华兹华斯是中西两位伟大的田园诗人,两位诗人的田园诗作如同一座艺术桥梁沟通了中西田园诗歌艺术之流。本文试从“浪漫主义风格”、“语言特色”两个方面探讨两位诗人田园诗歌艺术的相同之处。并试从“思想内涵”、“美学境界”两个方面分析两位诗人田园诗歌艺术的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比较了李清照与秋瑾两人诗词创作的不同风格,并试图从二者所处时代、家庭出身、生活环境和人生阅历方面出发探寻二人诗词风格不同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1.
从米勒和高更的艺术生涯、作品的艺术风格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及人文渊源中,解读两位画家在艺术表现创新、执着追求理想、创作取材、作品风格及创作动机上具有许多的相似之处,发现正是土地和自然这个“主题”贯穿了两位艺术家一生的探索历程,自然的客观现实与绘画真实的和谐统一,体现出艺术家的真挚情感和返璞“归真”的思想,土地和自然对内心的真实感动,是两位不同流派艺术家所共同追寻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第一册《蒲公英》一文中,“甫”出现三次:①村里的孩子们一面唱,一面摘下蒲公英,深深吸足了气,“甫”的一声把茸毛吹去。②“提灯笼,掌灯笼,聘姑娘,扛箱笼,甫!”(此句在文中两见——引者)在上述语境里,“甫”显然用作象声词,摹写从嘴里喷出气体以吹动物件时发出的声音。笔者认为,这个“甫”字使用不当。吹,是“合拢嘴唇用力出气”(《新华字典》);甫,音 fǘ,发音时  相似文献   

13.
关于诗的风格的论述,最早当推《诗经·大雅·烝民》末章中的诗句: 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穆如清风”这句诗,是周宣王时的贤臣、诗人尹吉甫为樊侯仲山甫送别的赠诗。意思是说诗的和美风格犹如那化育万物的清风。 《论语·八佾》篇也有关于作品风格的评论:“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汉代以后,特别是魏晋六朝,关于文章风格的论述就更多更精了。晋代葛洪是第一个提  相似文献   

14.
吴昌硕是中国近代诗、书、画、印的艺术大师,艺坛尊其为“四绝”画家、海上画派的领袖人物。吴昌硕纪念馆由华夏文化旅游区开发公司与吴昌硕艺术研究协会于1994年初发起筹备,华夏公司出资建造,建筑面积972平方米,投资300万。手书体“吴昌硕”铜字镶嵌在古朴的柚木屏风上。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对芥川龙之介与蒲松龄、芥川小说与《聊斋志异》的比较研究。通过对两位作家创作环境及作品的分析,指出两人创作风格上共有的特色:在怪异与光怪陆离中溶注着深刻的社会内容。分别选取一篇作品作为主视点进行比较,从题材来源、情节、中心事件与结局等方面,比较其异同,洞察了二者在形式内容方面的潜在的影响关系,同时辨析了二者由于审美情趣的不同、时代的不同而形成的创作上的差异、在人物刻画上的深度与力度的差异。通过这一比较,既使人能对两位艺术巨匠的作品有更深入的认识,又使人对中日两国文学的特色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生命共同体”的构建是“两种生产”理论的时代性体现。从“生命共同体”与“两种生产”理论的共生性来看,其思想基石、实践路径及价值追求具有一致性。“生命共同体”赋予物质资料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新的时代内容。在新时代倡导构建的生态治理共同体、生态和谐共同体和地球生命共同体彰显了“两种生产”理论的时代价值,赋予了“两种生产”理论新时代意蕴。  相似文献   

17.
金庸曾自谓“追随于大仲马的风格”,两人的经历也颇有相似之处。而在小说的艺术与历史关系的处理、对待复仇的态度、人物性格及情节设置、作品所体现的民族的化内涵等四个方面,两位作家的小说既有相近之处,也有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18.
在任鹏杰、黄牧航等专家指导下,结合课程实践,笔者比较研究了传统教学与新课程的基本特征(详见拙文《由“记忆历史”到“理解历史”——关于高中历史课标课程本体特征的研究》,《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9一年6期),构建了“理解历史原理”,提出“历史教育,就是培养具有历史智慧的人”的高中历史教育目的性主张。即培养具有独立分析历史问题与现象,  相似文献   

19.
罗刚淮 《河北教育》2014,(10):34-35
“校长的行事风格决定学校的命运。”朋友说。朋友曾经任职过两所学校的中层管理者,在性格与行事风格迥然不同的两位校长手下工作。一位M校长憨厚友善,老成持重,一位Q校长大胆泼辣,雷厉风行。要说风格本无高下之分,每一种风格如果能扬长避短.凡时能做到位,也都能管理好学校。但落实到具体的人、具体的事情上,不同性格和做事风格的校长,处理起事情却大有不同。  相似文献   

20.
运用了平行比较研究的理论和哲学的、审美的方法,对处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但却具有可比性的两部学作品进行了比较研究。主要从两部作品本身的美学价值来探讨学的某些共同本质与差异,分价值取向、艺术形象和审美理想三大方面.着重阐述了双层主题与单层主题、主“情”与倡“人”、悲喜环生与一悲到底等主题、人物与风格这些作品内在要素的同中之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