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安徽省数学学会名誉理事长、安徽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前系主任、名誉主任、本刊创始人之一和第一任主编雷垣先生,在我国数学教育这块土地上,已辛勤耕耘了半个世纪,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数学人才,对我国、特别是对安徽省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又恰逢先生八十大寿,我们谨向他表示热烈的祝贺。雷垣先生是上海市松江县人,1912年1月(农历辛亥年底)出生。青年时期先后在上海大同大学理科和上海音乐学院读书。1935年9月去美国留学,在密歇根大学研究院攻读数学,1939年获博士学位。同年9月回国,在上海大同大学任数学教授,同时兼任上海沪江大学、震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数学家 ,安徽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原数学系主任、名誉主任 ,安徽省数学会名誉理事长 ,我刊第一任主编———雷垣先生 ,因病不幸于 2 0 0 2年 1 0月 1 6日在上海逝世 ,享年 91岁。雷垣教授 ,1 91 2年 1月生于上海市松江县 ,1 93 1年 ,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 ,1 93 5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专攻数学 ,1 93 9年获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 ,先后在上海、安徽等地多所大学任教。曾被评为安徽省先进工作者 ,被选为安徽省第二、第三届人大代表。为安徽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出了重要贡献。雷垣教授是我国现代著名数学家 ,数学教育家 ,在5 0余年的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3.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一个犹太人家庭。大学在瑞士求学,以数学和物理为专业。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且还是一位造诣很深的音乐家。爱因斯坦从小随母亲学习文化和小提琴,虽然他反应迟缓、沉默寡言,但当他一接触到小提琴时,就不知疲倦地把全部精力贡献给了音乐。6岁那年,小爱因斯坦  相似文献   

4.
笔者并非对英语特别偏爱,不过,对我国目前中、小学的实际教学情况来说,英语是作为一门主要课程来学习的.现已九十多岁的数学科普大师马丁·加德纳先生(Martin Gardner,生于1914年,现仍健在)誉满全球,对数学科普工作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他的全部作品都是用英文写的,其分量不下于一套《鲁迅全集》,现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数学杂志不引用他的文章.另外,英语对我自己还有一段“不了情”.由于别人写的文章比较公正、客观,如果让自己来说,那就有点吹嘘了.原文较长,这里只摘引极短的一段,以省篇幅.“当年还在上海大同大学附中念书时,就已…  相似文献   

5.
大同大学于1912年创办于上海,是近代中国一所办学历史较长,并保持长期稳定的私立大学.立达学社是大同大学的创办者和经营者,对大同大学的内部治理起决定作用.1928年,大同大学在南京国民政府立案,开始设立校董会.但校董会只是为依照国家规定而设,在大学治理中的作用有限.立达学社、校董会形成表里共生关系.大同大学极力保持本校权力结构、制度和经费筹措方式的独特性和适用性,但又能设计出一套适应机制以应付国家权力,以保证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曲新法同学是文登市汪疃镇杭上村人。3岁时,母亲病故,而后被其姑母带到家中抚养。7岁时,因其姑母患病,不能照料。又被父亲领回家中,从此鳏父孤子开始了相依为命的生活。小新法没有同龄人的幸福家庭,父亲要起早带晚干活,难免穿戴四季不周全,吃饭冷热不均匀。更缺乏的是他不能像其他儿童一样偎依在母亲怀里撒娇,聆听那娓娓  相似文献   

7.
欣赏的力量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斯帕斯科耶打猎时,无意间在松林中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小说的作者名不见经传,但屠格涅夫对作品十分欣赏,钟爱有加.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与情况,终于得知这位作者两岁丧母,七岁丧父,是由姑母一手抚养长大的.为了走出生命途中的泥泞,他刚跨出校门便去高加索部队当兵.屠格涅夫几经周折,找到了他的姑母,表达对作者的  相似文献   

8.
七年前,上海一名高中毕业生高考落榜后自费赴美留学。他在补习英文时,参加了美国中学生数学竞赛,得了乌堡市第一名。一年后他进佛吉尼亚理工学院及州立大学读电机和数学,每学期都获奖学金。一位教授破  相似文献   

9.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欣赏、钟爱有加。屠格涅夫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是由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屠格涅夫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了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便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他…  相似文献   

10.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欣赏、钟爱有加。屠格涅夫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是由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屠格涅夫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了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便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他…  相似文献   

11.
申铃 《科技文萃》2001,(10):58-60
聂耳是位多才多艺的音乐家.大家称他为作曲家,这当然对,但在艺术上他岂止是位作曲家.在器乐领域,他除了学过好几种民族乐器外,还学过小提琴和钢琴等西方乐器.其中,15岁开始学小提琴,学的时间最长,学得也最勤.1930年7月到上海作店员时,一有空就练习小提琴.从第二年起,他进了“明月歌剧社”等一些音乐团体,他的工作就是小提琴演奏员.即使1932年暂离上海去北平的几个月,也找了位“琴先生”练习,回沪后继续练琴不辍.在思想上,他原有个“最高努力目标”,就是“做个小提琴演奏家”.他勤学苦练,到后来已具一定水平.  相似文献   

12.
欣赏能成就一个人的梦想。一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竞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他四处打听,几经周折,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了他对作者的肯定与赞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欣喜若狂。  相似文献   

13.
《好同学》2005,(8)
在法国里昂,一位70岁的布店老板快要不行了。临终前,牧师来到他身边。布店老板告诉牧师,他年轻时,很喜欢音乐,曾经和著名的音乐家卡拉扬一起学吹小号。他当时的成绩远在卡拉扬之上,老师也非常看好他的前程。可惜20岁时他迷上了赛马,结果把音乐荒废了,否则他一定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现  相似文献   

14.
百岁姑母     
丁超 《老年教育》2008,(3):36-36
这天,接到表弟的电话,说他的母亲——我的姑母一百岁了,想给老人热热闹闹过个生日。人生一世,百岁难得。我离开家乡已经几十年了,对姑母的思念和牵挂常在心头,这次一定要回家为姑母祝寿。  相似文献   

15.
<正>我有一位远亲,算起来应该叫我姑母,今年夏天的时候,我见过他一次。那是个十六岁的孩子,个头不高,又黑又瘦,看人的时候目光能够顷刻立起来,好像春天到来时的北冰洋上,那些隐藏在深深海水里异军突起的巨大冰块。实话说,这个十六岁的少年家境是很不幸的,父母智障,家境贫穷,所有的生活来源都依靠年迈的爷爷奶  相似文献   

16.
Tei  顾斯玮 《音乐世界》2007,(24):19-19
两年前,他在上海拿到了亚洲新人歌手大赛的"最佳新人奖";两年后,他又回到了这块土地,并且带来了他的首张全新大碟《音乐故事》。他就是Quincy陈仁丰,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创作型歌手,谦逊、阳光、富有朝气,见面第一眼他就给了我这样的印象。  相似文献   

17.
欧拉(1707年~1783年),瑞士数学家。他与阿基米德、牛顿、高斯并列,被人们称为历史上贡献最大的数学家。欧拉生长在一个牧师家庭,父亲是基督教加尔文派教长,对数学很有研究,是欧拉的数学启蒙教师。欧拉还在中学读书时,一有空就到大学去听数学课。15岁时,他就在巴塞尔大学获学士学位,次年又获得硕士学位。19岁时,他的论文就获得巴黎科学院的奖金。同年,他应聘到圣彼得堡科学院工作,1733年应聘为该院院士,并担任教授。欧拉是历史上最多产的一位数学家。他的助手尼古拉·福斯把欧拉所写的数学论文搜集起来,光目录就抄了51页纸!欧拉生前共发表53…  相似文献   

18.
22岁时,他以优异成绩获得吉林大学硕士学位;25岁时,他在美国俄亥俄州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成为国际数学拓扑学的第三代传人;27岁时,他成为国际数学拓扑界最新权威,被芝加哥大学聘为终身教授;36岁时,他在世界金融中心--纽约华尔街股市担任首席经纪人,成为闯进华尔街的第一位中国金融经纪人……他就是夏怡宁--一个拖着一条残腿的小儿麻痹症患者.  相似文献   

19.
求学路     
<正>出身农家,九岁丧母,1934年小学毕业,父亲希望他接手农活儿,可他一心想读书。隔两年,与父亲一起在小姑母家拜年时,听得金华中学招生的消息。小姑母暗里支持侄子,让哥哥先回家,私下给侄子盘费及文具用品,让他去赶考。少年独自出发,一路步行兼乘火车。十天后,报上公布了1936年金华中学春季初中招生的录取名单,他的名字赫然在目。  相似文献   

20.
倾心于数学的少年黎曼(1826-1866)出生在德国一个乡下牧师之家。黎曼从小酷爱数学。他6岁时开始学习算术,并显现出数学天赋。他不仅解决所有留给他的数学问题,而且还经常提一些问题来捉弄他的兄弟姐妹。10岁时,他跟一位职业教◇忆川师学习高级算术和几何,很快便对一些问题能做出更好的答案。黎曼14岁时到汉诺威市上中学。由于经济拮据,他总是靠步行奔波于汉诺威市与乡间小村庄之间。当然他更没钱去买参考书。幸运的是中学校长及时地发现了他的数学才能,考虑到他经济上的困难,校长特许黎曼可以从自己私人藏书室里借阅数学书籍。在校长的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