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5年9月23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主持的高中语文新课标研讨会在宁夏银川市召开。会议期间听了一节写作课,觉得很有特色,这节课对于语文教师如何进行写作指导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先对课例略作介绍,然后再作一点评析。  相似文献   

2.
3.
<正>荀况《劝学》中"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的"致",人教版教材解释为"达到",这个解释不准确,万泉源在《〈劝学〉中的"致"和"至"》(《语文学习》1997年第5期)中解"致"为"使达到",非常恰当。现行苏教版教材依然解"致"为"达到",张忠森先生撰文《释义应从原始义出发》(《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1年第5期),由《劝学》中的"至"和"致"的释义教学而提出文言文字词教学应该尽量从字的本义出发。张先生在文中引用了《说文解字》  相似文献   

4.
杜甫《兵车行》是名篇,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版高一教材也在“选读文本”中选录了此诗。其中“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一句的注释,此套教材别出新裁地单单“截”出“陇亩无东西”一段加以注释。注曰:“[陇亩无东西]耕地上培成的土埂不成行列。陇亩,耕地。陇,同‘垄’。无东西,不成行列。”  相似文献   

5.
《离骚》中“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句中“皇考”一词,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二课的随文注释为“皇考,太祖”。笔者认为,将“皇考”释为“太祖”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6.
始于2004年9月的高中课程改革为高中教材打破“人教版”一统天下的局面提供了机遇,各地依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编写并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教材就有五种。语文学科,我省各高中校或选用了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以下简称为“苏教版”),或选用了人民教育出版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开发中心、北京大学中文系语文教育研究所三家联合编著的《语文》(以下简称“人教版”)。两年多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7.
课后练习与语文课堂本身的教学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随着近些年教学系统改革的出台和实施,对课后练习的探讨也成为了一个新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一课中对“迁客骚人”中“迁客”的注释是“谪迁的官员”。查《词典》中对“谪”的解释是:  相似文献   

9.
以一道文言文注释题说开去,分析一词多义释义的合理方法。结合语境分析"虽"是表示一种假设还是已成既定事实。  相似文献   

10.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相比人教版既有突破和创新,也有保留和继承.从指导语、插图和注释三方面对两版教材中的《春》进行了比较.发现部编版在指导语、插图方面较人教版有较大进步,注释方面两版教材各有所长,应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万敏 《江西教育》2007,(7):18-18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导入设计】 师:请小朋友们数一数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鸟?(生口答) 师:为了保护小鸟不受风吹雨淋,一(1)班小朋友给它们做好了两个大鸟窝,请你帮小鸟安排一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王勃的《滕王阁序》在成就不朽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悬疑,除了写作的年代,还有文中的许多文字也存在不同的版本。譬如人教版教材中有“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两句,而苏教版教材该处则为“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孰是孰非,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3.
冯俊卿 《中学文科》2006,(11):60-60
现行的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对“平均地权”未作详细的解说,学生对这个概念感到很费解。那么,什么是“平均地权”呢?  相似文献   

14.
李荣军 《现代语文》2006,(1):125-125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雨霖铃》中有这样一句:“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教材将“经年”注释为“一年”,笔者认为这种解释不妥,原因有二:一、林申请的《宋词三百首词典》将“经年”注释为“年复一年”,  相似文献   

15.
教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时,我不禁眼睛一亮——第25课是《杜甫诗三首》,编排了《望岳》《春望》《石壕吏》三首诗。可以说,长期以来.对教材编排古诗词的方式一直感到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唐宋一些大家之作零零散散在各册各个单元.使我在教学时颇感不尽兴、不过瘾,也总是觉得学生在初中三年虽然学了不止一首的“杜诗”“李诗”“苏词”……但对这些“大家”的认识、感受却是零碎的.甚至于学一首忘一首,有时还会张冠李戴。  相似文献   

16.
“致”辨     
高中语文第一册《劝学》一文中有“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一句,文后注释为“致,达到”。这样注解,对理解文意来说,相当清楚明白,  相似文献   

17.
现人教版高中第二册语文教材中,《过秦论》一文未对“没”、“振”、“倔”三字作出注释,笔者对此存有疑议,现胪陈拙见,就教于大方之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吴千 《语文天地》2012,(5):54-55
荀子的《劝学》一文,自古以来就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下面就这一课对人教版和苏教版两个版本教材进行分析,看看两个版本教材对同一篇课文在教学目标呈现上有何异同。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伶官传序》一开篇就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教材和教在翻译这个句子时,对句中"人事"的译注,采取"直接搬用"的办法;在教材相关注释中"人事"一词之后用括号注为"主要指政治上的得失"。笔者以为,这里对"人事"一词的注解不仅过于笼统、宽泛,让人不知所云;而且很不准确,容易产生误解。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