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早期教育》今年第一期发表了两篇短文及“编者的话”,随后陆续刊登了十余位读者的文章,就“孩子气”展开了热烈讨论。限于版面,有机会说话的读者不多,但刊出的十余篇短文均能从各个不同的侧面透视“孩子气”,使讨论有声有色有内容,相信能代表广大读者的心声。“是孩子,就该有孩子气”,这是一个命题,更是一声呼喊。十余位作者虽然对“孩于气”有不同角度  相似文献   

2.
拜读了近几期《早期教育》上关于“孩子气”问题讨论的文章,颇受启发,也有收获,尤以张胜勇、杨朝平同志的大作为甚。感触之余,又总觉得文章尚未做足,还有些话可说,故在编辑鼓励鞭策之下,甘冒狗尾续貂之嫌,作此杂谈。孩子气不是儿童的心理品质我们中国人做文章大多习惯从“破题”开始。关于孩子气的界定,已投入讨论的诸君似乎都围绕“与孩子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心理品质(或心理特征)”来阐述,对此笔者不敢苟  相似文献   

3.
张杰 《教育文汇》2005,(12):34-34
“爸爸没有死的时候,他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长大当个科学家;妈妈却要我当个公安(人员),说这样啥都不怕。我不想当科学家,也不想当公安。我的理想是变成一只狗,天天夜里守在家门口。因为妈妈胆小,怕鬼,我也怕。但妈妈说,狗不怕鬼,所以我要做一只狗,这样,妈妈和我就都不怕了……”  相似文献   

4.
李老师: 您好。 北京市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是我上世纪80年代初上大学时教育实习所在的幼儿园。那时的棉花胡同幼儿园是一个四合院,规模不大,硬件条件不是很好,但幼儿园的气氛非常好,尤其是师幼关系融洽,家园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5.
读了贵刊今年第一期《家教面面观》专栏中关于“孩子气”的讨论文章,很有感想。究竟应怎样看待“孩子气”,确是我们家长必须把握好而又难以把握的一个问题。我就曾为管严了怕压抑孩子,放宽了怕耽误孩子而为难。我觉得,“孩子气”是人心理发展的一种自然规律,谁也不可能绕过“孩子气”这个发展阶段一步跨入成年。所谓“小大人”,并非孩子心理发展水平的  相似文献   

6.
孩子的活泼、淘气劲,往往让人觉得天真、可爱、富有生命力与创造力。然而,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的优越感越来越强,一些孩子身上表现出的“孩子气”,则让人深为忧虑。   一曰“娇气”。在一些家庭里父母过分地溺爱孩子,养成了小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这些孩子在生活中毫无动手能力,更不要说独立完成某项任务。他们如同温室里的花草,经不得阳光照射和风吹雨打,一旦有挫折,便失去了信心,没有了前进的勇气。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   二曰“傲气”。家庭的优越感与家里有意无意地捧为“掌上明珠”,使一些孩子…  相似文献   

7.
谁都知道孩子的舞跳得最活泼最可爱。就连舞蹈家也不敢随便模仿儿童的舞姿。写作也是一样。我们小学生在作文中流露的童心童趣,可不是成人作家们随随便便就能学到的。可惜.常常有同学为了想“写得跟大人一样好”,扔掉了宝贵的童心童趣。  相似文献   

8.
孩子气     
天空仍旧是飘忽的灰。我站在屋檐下,眯着眼看俏皮的翘起曲线的檐角,滴滴答答,跌落着惶恐的雨滴,抓不住地飞速下落,一点点地滴在坑坑洼洼的水坑里,慢慢地扩散成一圈一圈水纹,然后消失不见。  相似文献   

9.
孩子气     
在很久很久以前,也就是上个世纪40年代。纽约大学有两个“斯”专家,他们分别是托马斯和切斯。专门和妈妈还有婴儿打交道。比如问妈妈:你们家的宝贝第一次洗澡啊,吃第一口麦片啊,是什么反应?  相似文献   

10.
“是孩子,就该有‘孩子气’”这一命题至少包含了这样两层意思:一是指孩子应具有与其年龄相适应的心理品质即“孩子气”,二是成人不应该压抑孩子的天性。本期所发的两篇文章,从不同的视角观照这一现象,都言之成理。然而对这个问题,恐怕还有不少话题可谈,譬如赵琳的文章中,渗透了做母亲的责任感,教育孩子可谓用心良苦,然而乖巧、早熟、有很强的自控能力这些个性心理特征,三四岁的幼儿是否能承受得了,或者说有没有必要让孩子承受,恐怕还是见仁见智。因此,我们的“家教面面观”栏目欢迎广大的读者朋友都来关注、参预这个讨论。  相似文献   

11.
独生子女由于其独特的生活环境,很容易丧失“孩子气”。这主要来自于家长的“过教育”——过度教育、过分照顾。如,不顾孩子的发展水平,一味提前教孩子学识字、背唐诗,并以此作为在亲朋面前炫耀攀比的资本。又如,对孩子宠爱无度,滋长了其自私的不良品性。又如,处处以成人的价值观去影响孩子、评价孩子,使孩子逐渐习得以成人的  相似文献   

12.
孩子气的你     
周羽 《教师博览》2012,(4):30-31
她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初相识,我们叫她"汤老师"。一段时间后,我们叫她"汤董",因为她讲课时上天入地、谈古说今,好像无所不懂。她知道后,笑眯眯地说:"别叫我汤‘董',叫汤‘总'——我的目标:凡不好好学习的,手打肿,腿打肿,屁股也打肿。"她不是吓唬我们,她真"打"学生。她的口号:  相似文献   

13.
多点孩子气     
我班的周芳小朋友是个插班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从来不跟老师说话,不与同伴玩耍,就是父母来接时也不跟老师说声“再见”,上课的“老实”劲就更不用提了。一天,我擦玻璃时让周芳替我洗一下毛巾,她一边拧一边走到我跟前,嘴里说:“真像油条。”我马上接话说:“我买一根油条。”周芳听了立刻现出了愉快的神情,就这样,她“卖”什么,我就“买”什么,像过家家一样有来有往。从那以后,周芳变得爱说爱笑  相似文献   

14.
学完魏巍《我的老师》,我让学生也说说“我的老师”。学生一听来了精神,顿时七嘴八舌议论开来,并且把话题集中到我的身上。“老师,我觉得你是一个有些孩子气的老师!”一位同学率先发言,其他同学竞相应和。“哦,何以见得?你从哪里看出了我的孩子气,能再说详细一些吗?”我一脸微笑。  相似文献   

15.
邻居家有个小孩读小学二年级,在加入少先队时,申请书里写到红领巾像朵大鲜花,戴上很漂亮,也很光荣,所以我也想戴。而老师却以为认识不深刻,非得要小孩父母提笔代写方可入队。无独有偶,据某报载:某初级中学在发展团员时,老师要求学生写申请书时,写上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把人生的价值比作光和热,我不知初中生能理解到什么程度。   我们在看有关少儿的电影电视剧时,孩子装扮成大人,看时令人捧腹,觉得带有艺术成分;现实生活中,孩子装扮成大人,让孩子说大人的话,做大人的事,模仿大人的举止,学大人…  相似文献   

16.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丛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这一精彩片段,有教材用来例说"写得有文采"之"用词贴切":"用‘碧绿’修饰‘菜畦’,用‘光滑’修饰‘石井栏’,用‘高大’修饰‘皂荚树’,用‘紫红’修饰‘桑葚’,还有蝉的‘鸣’,黄蜂的‘伏’,叫天子的‘窜’,有形有色有声,有动有静,让读者如临其境." 我们来看看这几个形容词、动词,无疑突出了事物是怎样的.但是,作者写得这么鲜明突出,我们就可以说"用词贴切"吗?如果贴切,又是怎么贴切的?能说"有形有色有声,有动有静"就贴切吗?就"让读者如临其境"吗?就拿这里的色彩词来说,要是我们把"碧绿"与"紫红"换个地方,说"‘紫红’的菜畦""‘碧绿’的桑葚",也是有色的呀,能说贴切吗?又拿动词来说,"肥胖的黄蜂‘卧’在菜花上""云雀忽然从草丛间‘捱’到云霄里去了",也是有动有静的呀,能说贴切吗?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篇饶有情趣的作文。文章围绕弟弟的家庭作业展开。家庭作业共有四道题,弟弟都做了答案。只是我(哥哥或姐姐)对这些答案并不满意,有的则不同意,也有不理解的。借助文章,作者又把这些题目和答案呈现在读者面前,让那些做老师的,做父母的,包括所有做长辈的,都受到考问。对于同样的问题,少年儿童同成年人往往有不同的答案,是是非非,孰对孰错,值得每个人深入思考,并从中受到启发。且看文章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18.
在吉大附中偌大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个小黄楼,楼里3楼拐角处有这样一个班,他们还都是孩子,他们很可爱,也很执著。  相似文献   

19.
<正>有同学说,他们嫌我太孩子气,不够成熟稳重。哦,亲,不用太担心,因为你本来就是孩子。十四五岁的年纪里,面对父母和老师的责备:你太不懂事了!于是急切地想摆脱身上的孩子气,故意装作深沉,却少了几分我们这个年纪应该有的活泼与洒脱。也许,我们都误解了真正含义上的孩子气。  相似文献   

20.
“超女”是一种展现形式,但决不是唯一的一种。怎样看待这样的展现形式呢?“超女”在我们同学们的心中有多大“魅力”呢?我期待着孩子们能敞开心扉,各抒己见。让我欣喜的是,同学们好有主见,再也不是人云亦云的“小绵羊”啦!在这里,我要把杭州市天长小学五(2)班部分同学的发言展示给大家,看看他们对这个话题都发表了怎样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