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卢沟桥事变后,国民党组织了淞泸会战和南就保卫战,采取的是“速战速和”的军事战略,两次会战的失败,日本和谈条件的提高,英美推行的缓靖政策,以及共产党持久战理论的影响,迫使国民党的军事战略从速战速和转变为持久抗战。  相似文献   

2.
3.
蒋百里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教育家。他很早就认为日本必将侵华。基于这一认识,他通过对中日两国的具体国情的分析,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就提出了对日持久作战的观点。随着全面抗战的爆发,他又进一步提出了坚持持久战的战术思想,包括速决战与持久战、运动战及游击战等。所有这些都进一步完善了持久战思想,为中国的抗战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5.
对于抗日,蒋介石和毛泽东有着共识。蒋介石在1937年8月18日发表《敌人战略攻略的实况和我军抗战获胜的要道》一文,首先提出了持久战的概念:因为倭寇所恃的,是他们强横的兵力,我们就要以逸待劳,以巧制拙,以坚毅持久的抗战,来消灭他的力量。倭寇所有的,是他侵略的骄气,我们就要以实击虚,以静制动,拼死抗战,来挫折他的士气。他不能实现速战速决的企图,他就是失败,也就是我们的胜利。蒋介石此文,十分重要。他为中国抗战制定了持久战的方针。他明确宣布:“敌之最高战略为速战速决,而我之最高战略为持久消耗。”蒋介石还指出:应该“举全国力量从事…  相似文献   

6.
杭战后期的中共军事战略是除内线积极反攻外,在外线向南方发展,向城市进军。其核心内容是占领以上海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大城市和交通要道。中共的军事战略在实施中虽有一定的战果,但也有不少缺憾。  相似文献   

7.
抗战初期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战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在组织正面战场作战的同时,还开展了敌后游击战。抗战初期的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战,在配合正面战场作战、支持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组织发动沦陷区的民众抗日运动方面均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中共和沦陷区民众的支持是抗战初期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战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黎世红 《唐山学院学报》2019,32(5):50-54,89
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重点在山西部署山地游击战,而对于平原地区能否开展敌后游击战的问题,并无确定的把握。当国共两党在河北平原积累了一定的游击战经验后,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开展平原游击战的决策。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平原建立游击根据地后,成功地实现了从山地游击战向平原游击战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二战结束后,由于东西方两大阵营间的对峙、冲突,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下重新恢复了军事机能,并不断适应国际形势和国内政治气候的变化,先后围绕着日美安保体制和防卫自主性制订了联系防御、专守防卫、综合安全保障等战略。尤其是日美防卫合作新指针出台后,在建立新的世界霸权和干涉主义战略推动下,日本秉承美国旨意、针对行使“集体自卫权”和将军旗打向海外,积极酝酿着先发制人的攻击,加快了迈向军事、政治大国的步伐,威胁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相似文献   

10.
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到1938年武汉保卫战结束,是中国八年抗战的初期阶段。这一时期,国民政府执行了一条较为积极“努力的”抗日路线,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和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和环境因素,因而具有一定的全面性和正义性。抗战中后期,由于国民党抗日路线的逆转,这种全面性和正义性也随之发生质变。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抗日战略方针是"持久消耗战",共产党的抗日战略方针是"持久战"。两种抗日战略方针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和差异,但也存在许多共同性。  相似文献   

12.
杜平 《零陵学院学报》2003,24(3):106-108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古希腊城邦间的一场大混战,是古希腊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在这场大混战中,雅典与斯巴达采取了相同或相并的军事谋略,斯巴达利用雅典的内外矛盾和投靠波斯,最终获胜。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先后举办了战时运输兵险和陆地兵险。战时兵险的举办,对沿海厂矿企业的内迁及内地工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因为它办法简易,条款明晰,费率合理等,从而赢得了社会各界好评,扩大了中国保险事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持久抗战军事方针的参与制定者和积极支持者之一。在参与领导抗日战争的具体实践中,不断地对抗日持久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阐释,丰富和发展了洛川会议关于持久抗战方针的内涵,为毛泽东持久战思想的正式形成,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思想成果。  相似文献   

15.
永安是抗战时期福建省政府的所在地,当时许多思想文化界的名人云集于此,使得永安抗战进步文化闻名海内外。近年来,福建永安抗战文化吸引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相对桂林、重庆地区的抗战文化研究而言,仍存在内容不够丰富、资料不够充足、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等方面的问题,学术界对永安抗战文化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英国为取得中立国美国的同情和支持,通过掌控信息源头、建立专门的宣传机构、主动提供新闻信息、争取美国记者和社会名流同情以及消除不利影响等措施,在美国塑造了对英国有利的战时舆论,达到了预期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凝结成了独特的抗战精神。重庆人民的抗战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高度团结共御外辱、民族利益高于一切、艰苦奋斗支援抗战、坚决反对投降卖国。重庆人民的抗战精神还具有国际主义涵义,抗战精神是重庆人民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典兵法是战争的总结,是谋略的集成,也是现代商战的"圣经".本文剖析了包玉刚的创业史,揭示其成功的奥妙:将我国的古典兵法与现代商战融为一体,将古典兵法谋略演化为经营谋略.  相似文献   

19.
朝鲜战争爆发后,新中国与美国的关系陷入了敌对状态。这一阶段美国行政当局与美国军方之间在如何确定对中国的军事策略问题上出现了纷争。尤其是在关于是否将战争扩大到中国本土、是否对中国实施封锁以及是否对中国使用核武器等关键问题上,美国决策层发生了激烈争执。美国行政当局和军方因为不同的战略观念而在对华政策上的争论由来已久,且在朝鲜战争中不断激化。这一时期美国在制定对华军事策略过程中一系列关键问题上的争议及其经验教训,对以后美国决策层对华战略、中美关系的变化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