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现代化工程中,我们构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开放型"课程类型,把整个小学课程分为核心课程、拓展课程两大类,核心课程构建了"开放型"课堂教学新模式,使课堂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在体现知识性、工具性的同时指向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主动发展;拓展课程,构建了"开放式"实践教育模式,课程内容打破年级,横跨学科,吸纳最新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2.
开放式课程管理的显著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构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开放型”课程体系,把整个小学课程分成核心课程、拓展课程两大类。核心课程构建了“开放性”课堂教学新模式,使课堂的基本价值取向在体现知识性、工具性的同时,指向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主动发展。拓展课程构建了“开放式”的实践教育模式,课程内容打破年级,横跨学科,吸纳最新科技成果和地方传统文化,在长江边建设了以“人与自然”、“人与生活”和谐发展为主题的“三学”(学农、学科、学军)基地———新世纪“地球村”,初步形成了综合化的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校本课程。与“开放型”课程体系相配…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颁布,各个学科都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英语学科亦是如此。小学英语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教育要回归原点,关注人的发展;教学要走向服务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从意义出发,推动深度学习;研读文本、重视情境、梳理主线、构建结构化知识、关注内化提升、迁移创新,是实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条件。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课程应由“学科”走向学生,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重建学生的生活世界,让课堂教学从一味地“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还学生以生活,还学生以快乐,赋予教育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4.
高瑜  刘晓科 《四川教育》2023,(Z2):53-54+58
高中历史课程是学生全面了解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和历史发展大势的载体,能够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上,教师可运用“冲突化解、概念牵引、价值塑造”三大策略,将国际理解教育与历史教学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国际理解能力的双重提升。  相似文献   

5.
学校教育是最系统、最全面、最集中的一种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形式——课堂教学,就要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的发展、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出发,构建“以促进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是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6.
谷华 《辽宁教育》2023,(7):37-40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历史课程教学要力求体现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深入解读历史课程教学的理念、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历史学科学业质量标准要求,积极探索基于新课标落实的课堂教学设计策略,强化学科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笔者认为,大单元教学模式是义务教育阶段基于新课标落实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是充分发挥历史学科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终身发展的教学模式。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模式能有效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教材”、学生历史学习“碎片化”和学校教育“高分低能”的局面。本文主要通过谈大单元教学模式下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发挥,研究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7.
赵永青 《学周刊C版》2023,(24):160-162
在体育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积极践行“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文章主要围绕核心素养下的农村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展开探究,阐述了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了核心素养在农村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价值,提出了核心素养下农村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实践策略,以进一步促进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将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充分结合,为学生构筑起“以人为本”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新昌中学通过以“小发明、小论文”为核心的创业教育,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很好的载体。学校将创业教育融入综合实践活动和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构建拓展性课程和自创性课程,建立了一批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深入开展创业教育活动,在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发展学生的创业能力、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实施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9.
叶琳 《天津教育》2021,(8):67-68
在小学教育阶段,“光影嘉年华”电影课程是全面发展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助推器”,不仅丰富了学校教育资源和教育教学手段,拓展了小学教育教学空间,而且推动了学校德育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助力小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品德素养、文学素养、艺术素养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课程改革即将全面推行,新“课标”特别要求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实施新课程的基本途径在课堂,因此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改革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要构建互动的课堂教学关系,以“对话”、“交流”为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向玉青 《现代教学》2011,(12):47-48
我校是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在办学过程中,我校倡导“激发个性特长,促进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注重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创设选择性学习平台,旨在激发学生兴趣爱好,发挥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课程的实施思路是:基础型课程校本化,拓展型课程多样化,研究型课程过程化。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第二十一中学以“尊重选择、提供选择、教会选择”为重点,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构建了包括基础型课程、体验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四维、多元的“选择性教育”学校课程体系,在丰富课程选择、完善课程制度、改进评价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其中,基础型课程主要聚焦学生基础素养的培育;体验型课程强调亲身体验、动手实践,并将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纳入其中;拓展型课程着力发展学生艺术情趣、健康生活等方面的素养;研究型课程旨在深化和拓展基础课程的内容,提升学生科学、人文等方面素养。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持续推进与深化,提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用结合,创设真实的生活化情境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着眼于实际生活,引领学生经由生活的点滴提升自身对课程知识的把控与理解,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从新课导入激发兴趣、构建生活化场景降低负担、塑造生活化氛围、实验探究答疑解惑以及开展生活化情境拓展五个方面阐述重视开展“素养为本”课堂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五育并举是对新时代高质量教育的回应,也是对素质教育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深度落实。达州市通川区文华街小学校契合党和国家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将课程建设、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制定了关怀每个孩子生命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文华五美”课程体系,在实践探索中走出了一条特色课程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5.
新的课程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施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内容.在这一背景下,积极构建校本课程,充分发挥其补充和拓展价值,已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以高中物理和化学课堂教学作为载体,针对核心素养下理化交融的校本课程开发进行探究,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学习意识,融会贯通理化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新昌中学通过以"小发明、小论文"为核心的创业教育,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很好的载体。学校将创业教育融入综合实践活动和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构建拓展性课程和自创性课程,建立了一批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深入开展创业教育活动,在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发展学生  相似文献   

17.
<正>“双减”落地,要求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我们学校从三个方面发力,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追求低负高效,让课堂教学质量“增”起来“双减”能“减”下去,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能“增”上来。我校持续建设“基于核心素养、核心能力的多选多元多彩”校本课程,回应和满足不同基础、不同层次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求,推进“五育”融合课程实践:  相似文献   

18.
“双新”指的是新课程、新教材,“新”的核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双新”改革的实施为学科构建核心素养体系提供了动力支持,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在“双新”的引领下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对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出发有效促进信息技术学科素养与课堂教学之间的深度融合,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成长为一名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陈岱 《天津教育》2024,(5):119-121
<正>2021年7月,教育部推出了“双减”政策,标志着我国正式拉开了新时期教育生态建设的大幕。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从严治理、全面规范了校外培训行为,而且对学校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建设特色课程等提出更高要求。在“双减”政策持续推进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校通过构建特色课程的方式实现减负增效目标。设计拓展性课程同样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具体路径,更是满足现代化教育需求、提高办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法。基于此,本文着重研究“双减”背景下小学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20.
“生活·实践”教育将学生全面发展作为目标,提出了以“六力”为核心的学生素养观。明晰“生活·实践”教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构成与价值意蕴利于推进当下课程内容联系生活、促进教学方式贴近实践、驱动教育评价维度多元。为具体落实“生活·实践”教育理念、发挥“生活·实践”教育作用,应坚持实践育人理念,融合教育政策做好顶层设计;确立知行合一教法,贴近学生生活构建实践平台;拓展教育评价维度,围绕学生素养展开评价活动。践行“生活·实践”教育理念可为我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供理论引导,为落实劳动教育和素质教育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